
SARS外用藥將亮相上海
香港雅臣藥業集團目前正在與上海的白貓股份有限公司和信誼藥廠洽談一項新合作,將一種從雞蛋內提取的特殊免疫球蛋白開發成各種可以外用的預防SARS的藥品,比如可噴于鼻部的鼻噴劑、噴于咽喉部的咽喉噴劑和用在眼部的滴眼劑以及其他氣霧劑。 這些外用藥中含有的抗SARS成分會在鼻腔、眼眶內直接將病毒中和掉,所以可以取代或彌補口罩、護目鏡密封性不夠的不足,截斷病毒對人體的入侵,對大多數人起到預防、保護作用。這種球蛋白雖然取自雞蛋,但被制成外用藥后,使用時不直接進入人體血液,所以一般不會發生過敏反應。這項技術近期將由我國藥檢部門的“綠色通道”給予審批,一旦通過就可立即投產。
北京生物醫藥基地為產研雙方搭建交流平臺
首都科技同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合作對接洽談會日前在北京市大興工業開發區舉行。這次會議由首都科技集團和大興區政府聯合組織發起,由大興區科委和大興工業開發區承辦。會議目的是為進一步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首都的科技資源,提高企業的品質與競爭力,加速北京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會上,22家生物工程與醫藥領域科研單位、20家企業及大興區的生物工程與醫藥企業參加接洽會。會上共發布科研成果60余項,達成合作意向50多項。

武漢抗艾中藥在德獲專利
武漢市民李永康從1993年起潛心研究抗艾中藥,并在云南德洪建立了研發基地。他研制發明的抗艾滋病中藥煎膏療效明顯,云南省衛生廳對此予以充分肯定。日前,抗艾滋病中藥煎膏及其制備方法通過了德國國家專利局的審查,獲得德國專利權。
國家級生物制藥產業基地落戶南海
新華社信息廣州11月7日電,國家863、973高科技生物制藥基地-南海朗肽生物制藥產業基地日前在佛山市南海區軟件科技園奠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勝利介紹說,朗肽產業基地的核心項目\"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屬國家863、973研究項目,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也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生物技術成果。這種生物蛋白具有令人體受傷細胞自我復制甚至令即將死亡的細胞復活的神奇功能,價格昂貴到1克相當于50公斤黃金。因此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據悉,朗肽產業基地總投資5億元,首期投資1.5億元,由南海區政府、能興(控股)集團以及暨南大學生物醫藥中心三方共同建設。該基地可望在3-5年內,產值達到5億元,10年內達到40億元。
“開心人”將進醫院
新華網上海頻道11月10日消息:據“開心人”介紹,日前,他們已經與上海一家同樣走平價路線的民營醫院--上海海江醫院簽訂了意向書,達成了合作的意向。雖然合作的具體細節還在商定中,但大致的輪廓已經定下,也就是由海江在院內出場地,引入“開心人”,自己則不再設立藥房。從此海江負責“醫”,而“開心人”負責“藥”。這種合作方式,不僅在上海,恐怕在全國都尚屬先例,而且其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衛生局和藥監局對此事雖然比較謹慎,但贊成之意已頗為明顯。
“龍藥集團”落戶哈爾濱
日前,由哈爾濱天業集團、哈慈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冰都集團等民營企業集團共同組建的黑龍江龍藥集團在哈市成立。這些公司在資產整合的基礎上,聚集了分散在單個企業中的優質資產和可共享資源,組建了“龍藥集團”。
組建后的“龍藥集團”,展示出了“五大優勢”:一是資產規模優勢。集團占地面積達30萬平方米,資產負債率僅在20%左右;二是品種結構優勢。集團可生產中、西藥十幾個劑型,500多個品種;三是專業化生產的優勢。集團按照藥品劑型分布,推進控股企業的專業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形成新型產業布局;四是人才優勢。集團已開發出包括國家二類新藥在內的近20個品種;五是網絡優勢。集團在國內有近3萬個銷售終端。
新飛推出新型疫苗運輸車
日前,一種新型疫苗運輸車在河南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據悉,該疫苗運輸車廂體板塊為全塑全封閉復合板結構,符合冷鏈物流發展趨勢,與國際保持同步,有密閉、保溫、防滲性能。所有內表面轉角為平滑設計,并有抗菌、阻燃、耐腐蝕、易清洗消毒、防水功能。
該車裝備有車載GPS衛星定位系統,適時對廂內藥品溫度、狀態實施監控。同時配置了專門設計制冷機組,最低制冷溫度-18℃。車廂內還專門配置放置小件物品的支架,有可調控的貨物固定帶。車門鑰匙孔也采用了防塵設計。該車從外觀看與普通救護車相同,便捷靈活,符合國家歐Ⅱ標準。
第三屆中國醫藥高新技術交易會將于12月初在京召開
“第三屆中國醫藥高新技術交易會”(The 3rd China Pharmaceutical High-tech Fair,CPHTF)將于12月3日在北京召開。大會共開設新藥技術成果交易、新藥技術服務交易、醫藥創業投資洽談、國際新藥技術合作交易、健康相關產品技術交易、醫藥科技中介服務交易等6大交易專區,設立交易席位100多個;同時推出幾十場具有特色的項目推介會和專項交流活動。并就“中國醫藥技術合作與發展”問題特邀國內外新藥研發權威人士,進行專題演講并進行深入探討,面對政策和形勢的變化,謀求共同發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