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顛覆健康
壓力引起的感冒 如果你連續幾周感到疲勞、咽喉疼痛,可能是因壓力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對策:注意多飲水,不要讓手接觸嘴巴、鼻子和眼睛;并保持愉快心情。
壓力引起的頭痛 緊張是偏頭痛的主要根源。如果你反復感到眼眶周圍疼痛、惡心時,很可能是偏頭痛的前兆。對策:持續幾個月每周服兩次鎮痛藥,然后逐步減少服藥次數。別忘記讓久坐在電腦桌前的自己有換換空氣、伸展四肢的機會。
壓力引起的失眠 人遇到壓力時最容易失眠,還有的女性最容易在生理周期當中出現失眠。對策:睡前1小時喝杯牛奶,它含色氨酸,能使肌肉放松。
壓力引起的口唇皰疹 如果你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你患嘴唇皰疹的可能性會加大,我們常說“急得嘴巴起泡”就是這個道理。對策:在緊張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外出游玩本是一件輕松的事件,但不要忘了抹一層防曬油,陽光很易誘發唇皰疹。
壓力引起的全身瘙癢 瘙癢通常是很多疾病最初的前兆,如糖尿病、內分泌與代謝系統疾病等都有這樣的癥狀。對策:保持皮膚的濕潤。特別是溫水浴后,要搽用橄欖油或者凡士林之類的潤膚品。另外,做些適當的日光浴也能減少患濕疹的機會。
哪些人暫不宜燙發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燙發沒有禁忌。但屬于以下情況的人暫不宜燙發:
1.長期露天作業或經常暴露在烈日下的人。這些人的頭發易受陽光中紫外線的損害而變質,以致干脆、易折斷。
2.妊娠期及產后半年內的婦女。此期婦女的生理狀態,尤其是內分泌系統變化很大,發質脆弱易脫,經不起化學燙發劑的刺激。
3.傳染病愈后2個月內者,頭發處于低營養水平,燙發易脫。這里指的是重癥全身性傳染病如傷寒、結核、肝炎、肺炎之類。不包括輕癥傳染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4.由于各種原因而大量脫發者。
5.患有頭皮、頭發的一些疾病者,如頭皮上長瘡、癤,頭皮破傷,頭發分裂、分叉等。
6.已知對冷燙液或其它化妝品有過敏反應,特別是炎癥反應者。
7.過敏體質者燙發要小心。最好不在犯病(蕁麻疹、濕疹、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期間燙發。
喝茶可對抗病菌
美國哈佛醫學院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經常喝茶能夠幫助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有利于人們抗擊各種外來的細菌感染。
人們喝了茶以后,茶內有一種叫作茶氨酸的物質在肝臟中被分解后能夠產生另外一種叫做乙胺的物質。乙胺具有攻擊包括寄生蟲,病毒和腫瘤細胞在內的病原體,能夠增強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乙胺不但存在于人們常喝的茶中,如紅茶、綠茶、烏龍茶和白毫茶中,也存在于蔬菜和葡萄酒中。
常食富含纖維類食物可防喉癌
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的研究報告稱,經常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等,可明顯降低喉癌的發生。
據稱,全美每年有近萬人確診為喉癌。目前治療喉癌的方法有化療、放療和手術。而手術往往要切除聲帶,這給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帶來影響。研究人員試圖找到誘發喉癌的環境因素。研究發現,日常飲食、體育鍛煉、環境污染、精神壓力都與各種癌癥的生有關。而日常飲食與喉癌的關系更為密切。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攝入高纖維食物,可明顯降低喉癌的發生率。
意大利的科研人員也進行了相似的研究。對527名喉癌和1297名健康人的對比調查表明,經常食用富含纖維食品的受試者,其喉癌的發生率比較少攝入高纖維的低70%以上。
巧用花露水
爽身止癢 洗頭或洗澡時,往水中滴入5—6滴花露水,能起到很好的清涼除菌、祛痱止癢作用。
清潔雙手 當您乘坐公共汽車、地鐵、逛商場或者外出郊游時,雙手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公共欄桿和扶手。這時可將花露水滴入掌中,雙手揉搓,能起到很好的清潔作用。
擦拭涼席 如果每天用滴加了花露水的清水擦試涼席,可使涼席保持清爽潔凈。當然,擦拭時最好沿涼席紋路進行,以便花露水滲透到涼席的紋路縫隙。這樣,清涼、舒適的感覺會更加持久。
浸泡口罩和毛巾 用臉盆裝半盆清水,滴入4—5滴花露水,將洗凈的毛巾、口罩等置入其中,浸泡15分鐘左右;或者將口罩等先用水煮沸消毒,漂洗之后,放在陽光下暴曬,在使用之前滴上1—2滴花露水,能夠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
擦試電話、手機 用紙巾蘸少許花露水,擦拭電話機身、聽筒及按鍵或手機,能使電話、手機保持潔凈。
噴灑居室 將清水與花露水按40:1的比例配好,裝入噴水壺中均勻噴灑居室地面(特別是房間死角),然后關閉門窗10分鐘,再開窗通風。
清潔內衣 洗滌時,先在洗衣水中加入幾滴花露水(一般半臉盆清水加4—5滴花露水即可),然后將內衣展開攤置其中,浸泡約15分鐘,再用香皂反復揉搓,用清水漂洗干凈,暴曬于戶外(最后是陽光充足的地方)。這樣洗后的內衣清香舒爽。
英國:議員下嫁水管工
英國一位最年輕的下院女議員,前不久宣布將于今年9月完婚,準夫君是一位水管工。這在有著等級傳統的英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英國《每日電訊》在評論他們的感情時,認為這是一個“跨階級的愛情”。這位議員的父母也是議員,她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就讀于倫敦法學院,并獲得了律師證書。1997年,她以絕對多數票當選為議員時,年僅24歲。英國輿論認為她是工黨一顆正在升起的政治明星。而外界對于她的準夫婿的情況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現年40歲,16歲就輟學當水管工。她是在兩年前的一個朋友舉辦的聚會上結識未婚夫的。在英國議會中,議員們擇偶的標準一般都是學者、律師、高級職員或者政壇人物,所以當她宣布將與水管工結婚時,她的同僚們都感到了驚訝。
7千年后南極無冰
南極冰帶已自然融化了上千年,這一直只是人們的猜測。近日,對南極巖石的研究為該假說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據報道,科研小組考察了突兀在南極洲西部冰原上福特山脈中的7座山峰。在過去的1萬多年間,南極冰帶一直在融化,為海洋不斷提供水源。但由于冰川下的巖石床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因而它周圍的溫暖海水很容易使它進一步融化變薄。如果融化還以這個速度繼續的話,過7000年,有36萬平方英里的冰雪平原將會銷聲匿跡。冰川蘊涵的水量足以將海平面抬高5米,但即便是很小量的過快融化也會給沿海地區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負責該實驗的華盛頓大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副教授約翰·斯通說:“人類活動帶來的海洋變暖是否加速了融化進程,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
影片《綠巨人》中的神秘伽馬球體
當著名導演李安的新片《綠巨人》中的主人公綠巨人吼叫時,它可能正在感謝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核物理學家們的辛勤工作。影片講述了該實驗室一位虛構的物理學家在受到伽馬射線照射后,變成巨大的綠色怪物的故事。在影片中進行的伽馬球體實驗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事。現實中的伽馬球體有一百一十個敏感的探測器,能從衰變的原子核中提取伽馬射線并精確地測量其能量和逸出角度。然后,伽馬球體可以按原樣重建原子核的形狀和體積。
每年都有三百多位科學家通過這些探測器進行研究。不過,現實中的儀器不會使任何人受到輻射。
手機防輻射五大誤區
手機輻射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于是,一些人想出了許多方法,以盡量減少手機輻射。但是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手機防輻射有幾個典型的誤區,現將它們羅列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用金屬外殼的手機
稍有些電磁知識的人都知道,金屬是屏蔽電磁波的,因此許多人在購買手機時選用金屬殼的手機,想以此來減少手機的輻射。其實,塑料殼與金屬殼的手機輻射是一樣的,因為塑料殼的手機內部也作涂一層金屬,用來與外界保持隔離。
給手機貼上防磁貼
嚴格地說這種方法根本沒有作用,因為手機的輻射源是天線,而防磁貼卻被貼在聽音器上,怎么會有效果呢?而把防磁貼貼在天線上也不行,因為這樣會改變天線周圍的磁場,使得天線的信號發生變化,通話不能正常進行,此時的手機就無法再接收和發送信號。
購買天線外置式手機
無論天線內置或外置,都不是決定輻射量的關鍵。即使手機天線外置,也不見得比內置式天線的輻射弱。
基站供應商生產的手機輻射小
有些人認為,由基站供應商生產的手機的輻射一定會小于其他廠商生產的手機。其實,這個結論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所有基站的GSM空中接口都是統一規范的,也就是說對任何手機來說都是平等的,只要信號滿足同一要求和標準就都可以進行通信。
購買進口手機
這只能說是絕對的“崇洋媚外”。所有手機的生產都必須符合歐洲的FTA認證標準,這個標準所規定的輻射量對所有手機都是一視同仁的,因此進口手機并不見得比國產手機輻射弱。
“世界最高”數過來
當前,世界超高層建筑排名前十名是:一、國際石油大廈,高度452米,位于吉隆坡;二、西爾斯大廈,高度443米,位于芝加歌;三、金茂大廈,高度420米,位于上海;四、世界貿易中心大廈,高度417米,位于紐約(在9·11恐怖事件中倒塌);五、帝國大廈,高度381米,位于紐約;六、中環廣場大廈,高度375米,位于香港;七、T/C大廈,高度374米,位于高雄;八、中國銀行大廈,高度369米,位于香港;九、阿摩珂大廈,高度346米,位于芝加歌;十、約翰·漢考克大廈,高度344米,位于芝加哥。
贏得職場好人緣
1.如果長得不好,就讓自己有才氣;如果才氣也沒有,那就總是微笑。
2.不夠時尚,寧愿純樸。
3.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語。
4.不要向朋友借錢。
5.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冊。
6.與人“打的”,搶先坐在司機旁。
7.堅持在背后說別人好話。
8.有人說某人壞話時,你只微笑。
9.同事生病不忘探望。
10.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11.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2.自我批評總能讓人相信,自我表揚則不然。
13.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14.學會聆聽。
15.尊重傳達室里的師傅。
16.說話的時候常用“我們”開頭。
17.有時要明知故問:你的鉆戒很貴吧!有時想問也不能問,比如:你多大了?
18.言多必失,人多的場合少說話。
19.把未出口的“不”改成:“這需要時間”、“我盡力”……
20.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
寵物狗上“學前班”
北京某寵物醫院的大廳內,幾只剛剛進入學前班的小狗,學習如何坐、臥、跟隨等基本動作,并與從不相識的同伴玩耍。
小狗們穿著統一的校服,由主人帶領坐在靠墻的椅子上,而后開始做游戲。淘氣的小狗為躲避老師檢查所學的內容,常趁老師不注意溜到“教室”外偷懶。如果被老師發現逃課的次數過多,或是經常欺負“同學”,就會被關進“懲罰箱”。當它意識到錯誤后,老師才會放它出來,再次加入課堂。
幼犬學前班訓練,最早是在澳大利亞開展起來的。在狗的幼期,教給它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教給主人在狗犯了錯誤或是不聽話時,如何分散它們的注意力,并學會與陌生同伴相互交流,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