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在集體中,溝通無時不有。溝通方式萬千種。概念是死的,故事是鮮活的。尤其是那些失敗了的溝通故事,會給我們更我的警示。
自卑作怪
以前我管理的下屬公司有一位總經理,公司經營百廢待興,他卻舉止失措,不知從何處下手,公司上下關系也很緊張;自身又是異地工作,急需關懷的老小遠在千里之外難以顧及,自己也辛苦得很。筋骨勞頓不說,精神上也折騰得疲憊不堪。在位近兩年,工作沒起色,員工意見一堆,平級沒有說好的,上級也少有人欣賞。孤家寡人的苦楚真是一言難盡。
我和他進行了坦率交流。他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我告訴他,問題出在他很難與周圍的人溝通上。有些上下左右的摩擦,是可以通過溝通避免的。他申言,也想跟人溝通,但是別人不愿意。其實,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是看其有沒有與人溝通的能力。他承認他不太會說話,想到的說不出來。其實,溝通不是說話技巧問題,而是首先要跳出自我的框框,成為一個社會人,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搞清楚你要與之溝通的人想些什么、關心什么。他表示,平時琢磨人少了,在這方面沒動心思。其實,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心中沒有別人,怎么去琢磨對方心里想什么!他又申明,他這個外地人心底里絕對沒有看不起誰。其實,這跟看得起看不起沒關系,有時與自卑和漠視他人的需要有更多的關聯。他驚訝,很少流露自卑的情緒,怎么為我洞見?其實,經理人更應該注重開發自我、思考自我,借此來觀察世界。溝通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做人的問題。這個總經理最后有所醒悟,可惜醒悟晚了。他已屆不惑之年,一些做人的原則已基本定型了,市場給一個公司和一個經理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同意了我不讓他當總經理的提議。的確,骨子里的自卑會妨礙很多事。
俠義當道
另有一位總經理,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溝通高手。清華大學畢業,有著多年的公司經理職務經驗,北方漢子,喜歡交友,言談舉止透著一股爽勁。他接手一個公司想做出點成績來,但不是考慮整個公司的建制與民心民氣的調動和鼓勵,而是采取了短期投機的心理,把寶單一地押在了月銷售量上,對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卻不管不問。結果因為技術支持問題,銷量連續幾個月負增長。財務管理混亂他不操心,代銷點有一年沒對清賬目,他不當回亨,還到處給代銷點開空頭支票,給當時和后續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特別醉心的是與營銷員打成一片,常常一起喝酒,話語間顯得格外投機。營銷員感到工資低了,他就鼓勵營銷員自己開檔口,搞經營;業務員需要什么,只要他身上有的就能拿出來。一個公司經營的基本原則.就左他們的杯觥交錯中喪失了。這個經理有兩個簡單化,一是簡單地把一起喝酒痛快的人,當成了可用的知己;二是簡單地把個人朋友之間的交往,當成了管理的秩序。
后來,這個總經理自以為得意的溝通方式,給公司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他最為信賴的一個營銷員,借著管理的漏洞玩了好多貓膩沒法交賬,只好畏罪潛逃。這個營銷員早就斷言.“經理在利用我。”既然你可以利用他,他反過來利用一下你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個總經理錯才巴哥們兒義氣當成與員工溝通的方式,其實還是一個“混”字當頭,沒想好好經營這個公司,缺乏最起碼的責任心,缺乏做人的一些最本質的東西。當今嚴酷的市場生態和企業生態不接受這樣的怯懦者。
謠言殺人
溝通不當不僅會帶來煩惱,甚邊緣是思想的探險,邊緣是創新的生成至會帶來仇恨。
一個公司,曾經飽嘗了這種不當溝通的苦果。那里,活躍著一些熱衷于小道消息的人,張三說了李四什么,李四又說了張三什么,再說了王五什么。隨后,“說三”變成了“道四”,甚至被成倍地放大。更糟糕的是,該部的管理人員,也有意無意地加盟這股歪風,并且成為風源(管理者的話注定要成為風源)。公司的秩序,也就被這種相互傳話和彼此傷害攪亂了。這些員工在說悄悄話時,或也能嘗到些許溝通的快感,可惜那只是一時的,當他們議論第三者的話被第三者知道后,快樂就成了痛苦,本來很好的友誼,也同時變為仇恨。任4-7不負責任的悄悄話,都是在埋葬自己的前程。
豐裕的精神,在極大的災難面前,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奏起最昴揚的樂章;貧乏的精神,在陽光普照的坦途上,會茍安一時,卻不知已將自己的命運投入他人嘴巴的隨意開合之中。
權謀主宰
一個分公司的故事也發人深省。按說,員工之間有矛盾,一時解不開疙瘩,是一種正常狀態,但這個公司幾個員工主管的矛盾持續時間也太長了。這些員工本質不壞,工作也都努力,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我去了這個公司幾次,心里有點底了。我召集經理和幾個主管參加會議。會上我建議大家要直訴衷腸,要溝通,要先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些問題。
角色這么一轉換,大家真還多了不少新認識:某人所為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他可能有自己的一些難言之苦,這些痛苦放在誰身上都不輕松。如一個主管平常很被同事孤立。她平時和經理接觸多,但只去努力完成經理交代的任務,而對分內的其他事則表現不出熱情,和其他員工也很少交流。久而久之,與大家隔閡產生。其實這個主管剛經歷了一場艱難的人生變故,小孩剛剛一歲,卻要遭逢夫妻離異的苦痛,她所承受的壓力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而公司內卻沒有一人可以一訴衷腸,她也就越來越封閉了自己。這時,這個被孤立的主管終于被人理解,她激動地哭了。同事有的人遞紙巾,有的熱情地拉住她的手,大家通過這些細小的動作表示關懷之情。原來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厚冰,在不到1小時坦誠的雙向溝通中融化了。新鮮的空氣充盈起來,大家都感到很痛快。我接著提出了一個令大家瞠目結舌的問題·這么簡單的溝通,怎么這么長時間就搞不定呢?
大家七嘴八舌,理出這么幾條.以前逢串考慮自己多了點,很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面對面的交流少了,把問題想復雜了;勇于負責、自己挑戰自己不夠,光顧去挑剔別人了;領導可能也喜歡下面有點事,這樣向心力可能更強一點。這最后一條讓我震驚。以前封建帝王為維系孤家寡人的統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屬大臣的相互攻訐。時下有些官僚管理者對業務不精,但對調理屬下的關系卻分外熱心,讓屬下相互間都疙疙瘩瘩,惟獨感到跟他的關系鐵。借某種技巧,與人交好,獲得一種情報,隨時無原則地調整管理方略。這種人我也見過,那是搞“政治”。
自戀宣泄
我熟悉的一個人特別能說,任你提出什么話題,他都能有頭有尾地講述起來,有時還能發揮出個邏輯體系。他特別敏銳,很容易地能夠抓住別人的語病適時攻擊。講到高興時口若懸河,仿佛所噴發出來的每一個唾沫星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道。開始,人們會在他廣博的視野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后來發現有些東西并不如他所言那樣確鑿。而且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活生生的自己仿佛被當成了石頭或木頭。一種被人忽視的屈辱,自然會激起本能的抵抗。
對抗首先發生在他家里。夫人和上大學的女兒矯枉過正,他說話一超越時間就捂耳朵,最后干脆勒令他不得多言。在同事的圈子里,起初人們還津津有味地聽,后來人們以傳遞他的謬誤為樂,再后來人們干脆就像耍猴一樣在那里當面取笑了。他廣博的視野沒有成為有效溝通的工具,反倒成了他孤立自己的城墻。為什么?靜下心來一想,也就了然.在他滔滔不絕的時候,對話者已經從從的意義上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承載他聲音的軀殼、物件或廢紙什么的——忽視他人的存在,最終將被他人忽視。
交流障礙
說來滑稽,有時沉默寡言,人們從注意的眼神中反而能夠看出理解和默契;有時在那里滔滔不絕,反而給人撞上花崗巖墻的感覺。以前認識一位總經理最能滔滔不絕,通電話2個小時不會卡殼,特喜歡與人徹夜暢談。隨你提起任何一個話題,都會使他掉進自己是如何如4-7輝煌的歷史回憶中,仿佛不能失去任4-7一次論證他先知先覺的機會。就是你明確指出他的盲點,他會先認同你的分析,接著以一個二傳手的高明技巧,把責任推給屬下和上司。他在躲閃。滔滔不絕的外表,掩蓋著的是不愿意與人交流的內核。
可能他的家庭負擔比較重,可能看到領導倡導節儉,作為總經理,他中午只吃2塊5毛錢的盒飯。有一次他又感嘆,那些工資比他低1 0倍的人,中午竟要吃5元以上的盒飯。我對他的抱怨一時摸不著頭腦,總感到當著員工的面過分地折損自己有點不妥,因此建議他,再吃便宜盒飯時,最好不要當著人。我的話成了他離群索居的理由·“王總說了,我不能總是和你們呆在一起,那樣會沒威信的。”后來這話傳到我的耳朵,我真哭笑不得。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說的。
有時人的外在表現,與內心深處的東西恰恰相反。越是對自己不滿意,越是要用一些虛無飄;眇的言詞美化自己。這樣外化的強人姿態,往往是脆弱心態的遮羞布。
培養健康的心態與習慣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