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銷售與市場》營銷年會上,盧泰宏教授提出一個研究課題:如果對《銷售與市場》創刊以來的文章進行全面檢索和分析,將可以清楚地折射出中國營銷的軌跡。《銷售與市場》作為“反映營銷主流,引領營銷潮流”的專業雜志,見證了中國營銷的歷史。
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不同時期文章的王題詞,發現1994—1995年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是“推銷技巧、點子”;1996~1997年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是“品牌、策劃、廣告”;1998—2000年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是“通路、企劃、促銷”;2000年至今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是“終端、促銷、營銷管理”。
當前,許多專家認為2000年以來“終端制勝”的主流營銷體系已經走到極致,到了末途,需要尋找新的出路。但也有部分營銷人士認為只要在終端銷售方面“做得更細、做得更好”,就能取得優勢。
有的專家強調方向.尋找新的主流營銷體系,營銷需要轉型;有的專家強調方法中國營銷應該更科學、更規范。于是便引出了方向與方法哪個更重要的話題。
什么是營銷的方向,我們認為營銷方向就是在既定營銷環境之下的主流營銷體系。那些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實際上代表著營銷當時的方向。
什么是營銷的方法,我們認為是在既定的主流營銷體系之下,具體的營銷過程、細節、手段、流程。
方向與方法哪個更重要,要看當時的營銷環境。
“營銷環境變了,一切都得變!”2004年第1期的卷首語成為《銷售與市場》網站當期點擊率最高的文章,該文配合當期的封面專題——“尋找新的王流營銷體系”傳遞出女口下信息營銷環境發生質變時,必須尋找新的方向。
營銷史上總有幾個被禰為“分水嶺”的時期,當營銷環境的量變積累到足千引爆質變時,曾經被運用到極致的傳統營銷方法將有可能全部失效,就像象棋比賽中的“卒”,當卒拱到底時,也就大致失去了威力。
1996年、1998年、2000年,營銷人都曾經在營銷的分水嶺上徘徊,那些找到新主流營銷體系的企業獲得了新生,而那些沉湎于過去成功營銷經驗的企業,不管曾經多么輝煌,都逐漸走向了沒落。
毫無疑問,在營銷轉型期,方向大于方法。方向錯了,一切都錯了。
但當企業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營銷環境時,當新的主流營銷體系已經形成時,此時企業關注的焦點卻是方法,而不是方向。在“終端制勝”的主流營銷體系之下,企業需要重點研究的是“終端鋪貨、終端導購、終端促銷、終端管理、終端公關”的方法,誰在方法上更系統、更科學,執行力更強,誰就能取勝。方法不到位,即使方向對了也是枉然。
一年多前,《《肖售與市場》就預見性地發表了“終端之后怎么辦”的疑問。這是對未來營銷方向的一次試探。現在,“終端制勝”的王流營銷體系已經接近終結,新的營銷方向是什么,營銷人在“郁悶”中尋找。
從去年開始,《《肖售與市場》不僅在文章中,也在各種營銷人聚會的場合,不斷發出尋找“新主流營銷體系”的聲音,我們期望再次引導營銷人找到新的方向。
我們堅定地認為:在轉型期,方向大于方法,創新決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