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南京師大、南藝、南航、南博、江蘇國畫院、江蘇美術館等專家教授的評選,2003江蘇十大美術新聞新鮮出爐。它們是:
1、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山水冊頁八開》拍出1980萬元天價。
2、首屆江蘇文物節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紀念活動隆重舉行。
3、南京博物院隆重舉行“呂鳳子、傅抱石、劉海粟、陳之佛”四大畫家特展。
4、南京徐悲鴻紀念館落成暨新世紀首屆徐悲鴻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5、南京博物院珍藏傅抱石真跡首赴澳門展出。
6、“新金陵畫派”代表畫家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隆重舉行。
7、江蘇省文化廳主辦的現代都市水墨畫展在南京觀摩。
8、當代江蘇畫派名家九人作品展在上海、南京成功舉行。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率先設立我國第一個中國古書畫鑒定專業碩士點。
10、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本繪畫本體研究專著《中國繪畫學》在南航開編。
塵封七十八載 傅抱石《刻印概論》終于出版
在藝術大師傅抱石先生一生著述的二百多萬字藝術理論專著中,有一本他生前十分珍愛的印學專著,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出版,成為他一生的遺憾。近日,這部塵封近八十載的《刻印概論》終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與廣大讀者見面了。原書稿系傅抱石先生用端正的小楷手寫而成,筆力勁健。它既是一部理論專著,也是一部書法作品,為了真實地展現傅氏原作的風貌,上海古籍出版社采用宣紙仿真影印技術,書中插圖、印拓精美,賞心悅目,具有較高的藝術收藏價值和學術理論研究價值。
《刻印概論》原名《摹印學》,始作于一九二六年,傅抱石時年二十二歲,這是他繼二十一歲完成首部理論專著《國畫源流概述》一書后的第二部學術專著,年輕的傅抱石才華橫溢,創作精力旺盛,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書稿,還重寫了一冊。他在書中完整、系統的評述了我國數千年來印章藝術的發展與變遷,對印章樣式、用途、印石材質識辨以及篆法、章法、刀法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一一加以介紹,見解精審,極具獨創性。而今,距傅抱石寫成此書稿已過去近八十年,在傅抱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此書得以出版,成為我們對一代宗師傅抱石先生的最好紀念。
首都師范大學舉辦首屆“研究生書學學術周”
2003年12月14日至19日,首都師范大學舉辦首屆“研究生書學學術周”。學術周是由該校研究生處、科技處、學生處、團委和書法所共同主辦、書法所研究生會承辦的。圍繞“營造學術氛圍、拓展學術視野、深化書學研究、提高創作能力、發揮學科優勢、提升社會影響力”的宗旨,學術周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第一,學術周開幕式暨四校研究生書法聯展;第二,研究生書學論壇;第三,系列學術講座,由歐陽中石先生、張同印先生、吳元真先生主講;第四,在京青年書家創作座談會。
這次學術周圍繞“學術性”來展開,以特有的學科意識使它和一般群眾性書法活動相區別,并突破了封閉的院校活動形式,以開放的姿態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又體現了“社會性”特點,取得了初步成功。首屆學術周雖然結束了,其在大學校園和社會上的影響力必將持續下去。大家期待著下一屆“書學學術周”的召開,期待著又一次相會在首都師范大學!
當代江蘇畫派名家九人作品匯報展在寧舉行
2003年11月18日上午九時,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博物院主辦的“當代江蘇畫派名家九人作品匯展”于南京博物院隆重開幕。展覽共展出了喻繼高、范保文、盧星堂、華拓、葉維、朱葵、蓋茂森、賀成、趙文元這九位畫家的二百多幅中國畫作品,本次聯展是繼十月一日國慶期間在上海美術館成功舉辦之后移師南京面向江蘇家鄉人民的一次匯報展覽。這次展覽,不僅給江蘇人民帶來豐碩的精神食糧和美的享受,還展示了當代江蘇畫派創作的雄厚實力,同時也對振興當代江蘇畫派和弘揚民族傳統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江蘇省文史研究館50華誕書畫展在南京舉行
12月14日,“崇文尚德耕耘忙——江蘇省文史研究館50華誕書畫展”在江蘇美術館隆重舉行。
成立于1953年3月的江蘇省文史研究館是省政府領導下的文史研究機構,迄今累計聘任館員529位,他們多為年高德劭、博學多識的名流耆宿,50年來辛勤耕耘,或著書立說,或修史編志,或詩詞唱和,更有大批潛心書畫者,他們用筆墨抒發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情感,歌頌了改革開放以來欣逢盛世、與時俱進的大好形勢。由啟功題名、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江海驪珠——文史研究館建館50周年館藏書畫作品選集》同時首發。
董欣賓逝世周年紀念活動在錫舉行
董欣賓(1940~2002),無錫張涇人,當代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在11月25日其逝世一周年之際,無錫市文化局、無錫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江蘇省文化產業集團聯合主辦了“大師之旅——董欣賓逝世周年藝術回顧展”及紀念座談會活動。
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代表共同緬懷了董欣賓的藝術人生,對他的人品、畫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他的英年早逝深表惋惜,提出應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他的藝術成就,倡議成立董欣賓藝術研究會,進一步加強對董欣賓及其繪畫藝術的研究。
人美社隆重推出《徐湖平中國畫選》
由啟功題寫書名、秦孝儀和馮其庸分別作序的《徐湖平中國畫選》,近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隆重推出。徐湖平研究員現任南京博物院院長,同時兼任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大等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徐湖平說:“我從事繪畫無籍以成名之念,亦無憑此致利之想,純屬閑中作樂游藝于圈外。”因此他能以古為法,能者為師,邊臨摹邊創作,或寫實或寫意,或具象或抽象,不拘一格,直抒胸臆,藝術觀念與作品已漸入佳境。
黃養輝百余件遺作捐獻無錫市人民政府
日前《恪承父志,德藝雙輝——黃賢安捐獻黃養輝書畫儀式暨精品展》在無錫市博物館舉行。黃賢安是著名書畫家黃養輝之子,他恪承父志,慨然將其父的精品力作129件無償捐獻給無錫市人民政府,由市博物館設黃養輝藝術陳列館永存,出版的《黃養輝書畫集》是一本欣賞與珍藏的理想讀物。
周炳辰歐洲行畫展獲得成功
2003年元月,著名畫家周炳辰的“歐洲行畫展”相繼在江蘇省美術館、無錫市博物館舉行。畫展共展出了百余幅歐洲風情的新作。畫家崇尚“大美術”,力求創新“格”,所以他的作品既有中國的筆墨章法及傳統意境,又有版畫的簡練概括及大板塊的韻味,還有油畫的光色關系及色彩豐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批似油畫、似版畫、又似中國畫的作品,讓觀眾看得稱奇,也引起畫壇業內人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