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競爭優勢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存在和發展的關鍵。供應鏈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連接供應商和銷售商,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實現了產品的快速和及時的生產。為了實現供應鏈管理,需要對企業的流程進行重組,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條件。本文從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出發,闡述了供應鏈是怎樣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的。最后,提出了實施供應鏈管理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競爭優勢;業務流程重組
一、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供應鏈管理就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工作流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尋求建立供、產、銷企業以及客戶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與浪費,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和效益的最優化。
1. 供應鏈是一個系統。供應鏈是一個整體,是由很多相互關聯的不同的廠商組成的一個系統。系統的目標是追求整體的最優。系統的整體利益往往大于系統中各個部分的利益之和。供應鏈作為一個系統,同樣也是這樣的。供應鏈的整體的效益和效率需要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從整體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為實現本企業的利益最優出發。作為一個子系統,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有自己的運作方式。由于不同企業之間的差異的存在,需要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整合。而每個企業則需要根據供應鏈管理的要求進行適當的調整。
2. 供應鏈的基礎是聯盟。供應鏈強調企業與上游和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作為上游企業的供應商,可以為企業的生產提供高質量的原材料和快捷的送達。作為企業的下游的批發商或零售商,可以為企業提供大量及時的銷售信息,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預測能力,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 供應鏈帶來了管理上的變革。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不但要管理企業內部的生產,還需要處理好與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之間的關系,并且把它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加以對待。(1)企業戰略方面:供應鏈管理可以為企業制定戰略提供一定的依據。一方面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的成本,實現低成本的競爭戰略。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供應鏈管理實行差別化戰略,為客戶提供及時、快捷的服務。(2)組織設計方面: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的特點是集中式和層級化,這種組織結構適應了穩定且單一的市場需求下的企業大規模生產方式。但是,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以及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及時、靈活地提供產品和服務。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組織結構也要進行調整以適應生產方式的變化。供應鏈管理下應該對傳統的職能部門進行重組,根據生產的特點建立一些柔性靈活的組織單元。
二、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
企業競爭優勢是指企業通過實施特定地競爭戰略而維持企業在市場上的有利地位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中葉,美國信息技術戰略家鮑爾(Bernard H. Boar)將企業的競爭優勢歸納為五種類型:(1)成本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使企業更廉價地提供產品或服務;(2)增值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使企業創造出更吸引人的產品或服務;(3)聚焦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使企業更恰當地滿足特定顧客群體地需求;(4)速度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使企業比競爭對手更及時地滿足顧客的需求;(5)機動優勢。這種優勢能夠使企業比競爭對手更快地適應變化的需求。供應鏈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優勢。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企業采購成本、庫存成本和銷售成本。(1)采購成本的降低。在供應鏈管理中,通過加強供應商關系的管理,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首先,與供應商的合作,可以降低市場采購的風險,降低不確定性,減少交易費用。市場的風險、不完全的信息往往使企業蒙受損失,失去許多商業機會。其次,大規模的采購以及長時間的合作,可以使供應商在價格上給企業實行優惠。一方面,大規模、長時間的采購本身就降低了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供應商同樣由于不確定性的降低而使費用下降。(2)庫存成本的降低。庫存成本的降低來源于供飲鏈管理對市場的預測能力的增強。在滿足一定的服務水平的情況下,庫存的降低可以減少存儲費用、管理費用、運輸費用。任何的成品和半成品都會增加倉庫的管理費用。在制品的增加,會使其搬運費用增加。采用供應鏈管理后,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多批次、小規模的采購和供應商送貨來減少原材料的存儲費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生產線上的在制品的流動,減少運輸費用。最終半成品和產品的儲存數量也會減少。(3)銷售成本的降低。銷售成本的降低得益于銷售渠道成本的降低。供應鏈管理整合了批發商、零售商,在銷售過程中降低了成本。首先,企業與批發商之間大規模的貨物運輸,利用了運輸的規模效應,降低了銷售費用。其次,減少了商品在銷售過程發生的滯銷帶來的損失。
2. 速度優勢。在“拉動”方面,提高快速響應能力,進行及時快速的生產。(1)快速的訂貨和定單處理。信息技術的發展,例如:POS技術、EDI技術、VPN,為客戶快速訂貨提供了方便。各個零售商店根據庫存的情況定期或者根據訂貨點進行訂貨。這些訂貨信息及時地傳遞到銷售商和生產商手里。企業根據銷售商傳來的訂貨清單進行分類處理,以確定生產哪些產品,生產多少,以及在什么時候生產。(2)快捷制造。企業根據定單,在規定的盡量短的時間內,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供應鏈的企業,一般有兩種生產方式:一種是基于MRPⅡ或者是ERP的制造;另一種是基于JIT方式的制造。前者的特點在于根據大量的定單,迅速地制定出生產計劃,確定訂貨提前期、每天的生產安排、對實施結果進行控制,并修改主生產計劃。后者是根據定單,馬上進行生產,并要求供應商及時地送貨。前者是利用大規模生產的特點,依靠嚴格的計劃和控制,來提高制造的效率的。后者是依靠產品質量的控制,提高生產的靈活性,來縮短生產周期的。(3)供應商的及時的送貨。原材料的供應對企業實現快速生產起了關鍵的作用。供應商推遲送貨,會延誤生產的時間,甚至會是生產發生停頓。而過早的送貨,對基于JIT生產的企業來說,則同樣是產生了負面影響。不但增加了存儲的費用,而且影響生產的有序進行。
3. 機動優勢。在“推動”方面,提高企業對市場的預測和反應能力,加強客戶關系,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1)獲取相關的信息。企業需要對消費者的需求狀況,消費者的層次,以及滿意程度進行分析。要獲取這些信息,需要對客戶和市場進行調研。供應鏈在獲取這些信息方面有很強的優勢。通過與銷售商、零售商共享信息,可以準確而快速地獲取多方面的信息。在市場方面,通過統計各銷售渠道每種產品的銷售信息,從而可以分析銷售增長狀況,看出哪些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哪些滯銷。在客戶方面,可以通過商場POS機等獲取消費者個人的消費偏好,消費者種類和消費層次。有些零售商店通過發放會員卡等方式,對消費者的消費狀況進行跟蹤,為消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對這類信息的匯總,可以獲取各消費層次的消費偏好,以及產品的不同層次的需求,為產品決策提供了依據。(2)通過信息進行市場定位,制定生產計劃。通過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可以對市場的需求進行預測。對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的需求進行預測,以確定市場的范圍,對市場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確定市場策略,進行生產計劃。在此基礎上,這一點在基于MRPⅡ的企業尤為重要。準確的市場信息是實行供應鏈生產計劃的前提。
三、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1. 處理好企業與供應鏈上其他企業之間的關系。企業與供應商和下游銷售商之間的關系是供應鏈的重要連接點,保持與供應鏈上這些企業之間的關系對企業至關重要。要加強供應商關系管理,首先,要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并選擇好的供應商。其次,積極與供應商合作,共同解決與供應商之間利益分配問題。要加強銷售渠道管理,與供應鏈下游的企業共享銷售信息,提高銷售渠道的效率和效益。
2. 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業務流程重組。供應鏈要求企業生產的柔性,對市場需求的及時反應。而傳統的高度集中的層級組織關系,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生產和經營的要求。因此供應鏈條件下的企業組織結構也應有所調整。扁平化是現代企業組織結構的趨勢。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有利于部門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信息的傳遞速度,獲取快速反映的競爭優勢。層級的減少以及由此帶來的信息的通暢,可以使企業提高效率,減少浪費,保證產品的質量。例如:在JIT生產方式下,單元化的組織是有專家、技術工人和一般工人組成的,一個單元負責一個小車間的生產。這樣的組織結構有利于實現小規模、多批次的生產。
業務流程重組是根據業務的要求對企業組織結構進行的調整。業務流程重組包括企業業務節點的合并、裂變,以及某些業務的外包。(1)業務的合并和精簡。有些業務在供應鏈的環境下是不必要的,比如:很多基于JIT生產的企業就裁減了采購部門,因為原材料是由供應商直接送到車間。同時倉儲部門的規模也銳減,在JIT下是盡可能地減少庫存的。(2)業務的裂變。由于供應鏈對企業客戶響應要求的提高,很多企業專門成立了物流部門,負責供應商管理、原料和產品的存儲以及運輸。這樣基于供應鏈的物流部門的產生,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和響應速度。(3)業務外包。企業業務的外包有利于企業將效率不高的部門分離出來,以集中精力發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第三方物流的出現,很多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給專用性的物流公司,以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業務外包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有有效的方法對外包進行評價。另一方面的問題是企業不能過分依賴承接外包的業務的公司。
3. 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企業實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企業通過通訊網絡與供應商、銷售商、零售商等進行聯系。市場信息的共享、銷售定單的傳遞,都需要企業有良好的通訊網絡。首先,企業要建成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內部網、外部網、企業的數據庫、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一方面,可以保證減少傳統商業交易帶來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準確地收集信息,更快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次,企業要建立客戶和供應商數據庫,對他們進行專門的管理。另外,在企業允許的條件下,實施MRPⅡ、ERP等系統,提高企業生產和計劃能力。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1997.
2.趙先德等.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幾個基本概念.南開管理評論,1999,(1).
3.Sunil Chopra Peter 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Prentice Hall,Inc,2001.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電子商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