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0年,一篇關于《21世紀營銷十大趨勢》的文章引起了學術界的巨大反響。時隔四年,我們越來越發現如今的市場正是沿著“十大趨勢”發展,比如:“銷售渠道將走專業化”、“商大欺客愈發嚴重”等趨勢。國美、蘇寧、三聯等專業家電銷售連鎖企業的誕生與成長,以及前不久發生的“國美清理格力”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該文作者楊清山先生。
記者:楊老師,正如您所預見的那樣,進入21世紀以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市場營銷在21世紀表現出一種多變的態勢。俗話說:“預知者先勝”。如果中國企業家了解了企業營銷的未來趨勢,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從這一點講,你的市場研究成果是極有價值的。
楊清山:21世紀是一個充滿商機的世紀,作為企業應當把握商機,全力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同時,行銷方法會更加豐富多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誰適應了新的市場環境,誰就可以稱雄于21世紀。我想,這十大趨勢對企業了解未來營銷走向會有所幫助的。
網上營銷已是不爭事實
第一個大趨勢就是“網上營銷漸唱主角”。研究認為:英特網將會成為一個大賣場。買主和賣主在網上將構成一個嶄新的交易市場,許多銷售可以通過英特網輕松完成。銷售員也不再夾著公文包滿街跑,而只需坐在計算機前操作鍵盤就夠了。因此,將出現兩個轉變,一是英特網上會出現同行業的“交易平臺”和“電子名片冊”。業務員完全可以通過“交易平臺”的商品展示來了解產品,也可以通過“電子名片冊”來找到業務對象。買賣雙方的接洽、簽約、驗貨、收貨、結算都可以在網上實現。另一個轉變是男性銷售員減少和女性銷售員增多。
記者:不管是男性銷售員減少和女性銷售員增多,這一趨勢其實是在提醒企業家,要重視網上營銷,應該在網上建立自己的門戶。
楊清山:在1999年,我國的網民人數是400萬,到2003年底,我國的網民人數增長到7950萬,三年多的時間,網民人數直線增加了20倍。有一個調查顯示,經常訪問購物網站的人數有17%,有時訪問的有44%。這就是說,至少有近1400萬人是網上購物的潛顧客,這個市場還不夠大嗎?另外,中國的百強企業大都使用了ERP系統,企業也通過這個系統進行網上采購,所以,“網上營銷漸唱主角”在今天看來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引導顧客消費
記者:那第二個營銷趨勢呢?
楊清山:第二個趨勢就是“寓教于售驅動新市場”。到了21世紀,我想應該把這時的營銷導向叫做“科技導向”或者“概念導向”。我們研究認為,顧客的消費水平并不等于現代科技水平。隨著技術的飛躍發展,我們的企業制造什么,然后就教會顧客使用什么,這將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時尚。日本索尼公司目前就是這樣做的,中國VCD和DVD機的上市也是這樣做的。營銷者要反復強調產品的使用價值,要挖掘產品的最新賣點和最佳概念,并要“教育”顧客使用和“教會”顧客使用,寓“教”于銷售之中。
記者:“概念導向”該怎么理解呢?
楊清山:“概念導向”在市場上就表現為“概念營銷”。所謂“概念營銷”,我定義為:引導消費思維,創造消費共識,滿足消費心理的一種行銷行為。
那么,做為企業的思路是:根據技術能力和顧客的支付能力,來制造出新一代產品,然后宣傳使用它的好外,借此來促進顧客的消費水平跟上時代的科技水平。顧客要在學習中成為一名接受新事物的顧客。這樣新的市場就得以驅動,這對企業、顧客和社會都有好處。
“品牌至尊”的時代已經到來
記者:“寓教于售”是一種銷售方法,這種方法是“概念導向”下產生的。新市場的開辟和驅動,主要靠這種新觀念和新方法,是不是可以說不需要說品牌形象?
楊清山:我們要知道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營銷模式與品牌打造都是營銷的關鍵要素。品牌形象在未來更具重要意義。21世紀的第三大營銷趨勢就是“消費品名牌贏天下”。
研究認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會在新世紀更有影響力。其中“尊重的需求”會成為人人都追求的目標。人們希望被別人尊重,希望得到較好的評價。在消費過程中,名牌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要。從成功學角度講,名牌是一種成功的標志和象征,因此,它可以滿足那些成功者和追求成功的人們。另外,從市場競爭來講,20世紀是個品牌大雜燴的世紀,但到了21世紀,優勝劣汰一定會凈化市場品牌,名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會更強。特別是一些日用消費品,名牌將主宰市場。可以肯定,“品牌至尊”的時代已經到來了,品牌形象至上造就了企業市場上的地位。企業的名牌戰略越來越顯得重要了。
市場群雄輪流坐莊
記者:看來企業樹立名牌意識是刻不容緩了。那第四大趨勢的涵義是什么呢?
楊清山:第四大趨勢是“市場群雄輪流坐莊”。你會發現,現在市場老大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1999年我就說:“到了下個世紀,一個企業長久地統治市場已不太現實,大家輪流坐莊的機會大大增加。”現在你就可以看到,彩電業的長虹、TCL、康佳正在輪流成為市場占有率第一。市場霸主難保江山永固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競爭加劇,想做新霸主的人越來越多;另一個是新技術的出現。在市場上,我們可以說“一代技術一代王”、“一代產品一代君”。隨著科技的發展,競爭者只要掌握了最前沿的技術,使產品的技術、功能領先,他就可以成就霸業。
渠道細分是一條出路
記者:在銷售渠道上會是什么樣子呢?
楊清山:關于渠道,我認為,21世紀營銷的第五大趨勢就是“銷售渠道將走專業化”。
記者:專業化是不是指專賣?
楊清山:不,是指專業分割。未來社會的分工會越發細化,市場分工也一樣。科學的市場分工促進了商品銷售的專業化、系統化,也即“市場細分”,但主要是對顧客和產品而言。我把它引伸到“渠道細分”與“價格細分”領域。在21世紀,消費者在商場里閑逛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可能帶著明確的購買目的來到售貨點,買完就走。這就好像人們去理發店一樣,目的明確,行動直接。“買家電去國美”。因此,專門經營某一類商品的賣場將會逐漸增多,這樣銷售渠道的專業化也會慢慢形成。也就是說,從市場細分到渠道細分,是經營的一條出路。
商大欺客將很難改變
記者:任何一個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銷售渠道專業化,是不是也會產生一些弊???
楊清山:當然會,這個弊病恰恰就是21世紀營銷的第六大趨勢,即“商大欺客愈發嚴重”。企業會感覺到,他們和經銷商打交道越來越困難。一些商戶做大以后,具有區域優勢地位,或者擁有一定的壟斷地位,他們的優越感很強,所以他們會以刁難的、近乎折磨人的方式和你討價還價。如果不與這些稱霸一方的經銷商合作,企業簡直無法分銷他們的產品。一些本該由商戶承擔的費用,也會不斷地轉嫁給生產型企業,而企業只能忍氣吞聲。4月1日,上海美亞集團下屬的600家“21世紀便利店”與可口可樂協議合作,一舉清剿了百事可樂的終端銷售權,兩樂更是殺氣騰騰,可見“商大欺客”也已輪到了國際大品牌頭上。我想,在21世紀會產生這樣一個市場格言——“銷售流汗,貴于生產流血”。我相信,只要市場受買方主宰,商大欺客(“客”指生產型企業)的態勢就不會改變。麻煩的是,將來更多的是屬于買方市場。
客戶管理“雙贏制”相互推動
記者:最近“國美清理格力空調”事件也就是這個樣子。格力由于沒能滿足國美的銷售要求,遭到國美全國性清場,對于這一點,生產型企業有沒有應對良策?
楊清山:現在一個時髦的營銷策略是叫“客戶關系管理”。依我看,客戶關系管理必須有一個利益平衡點,這個利益平衡點是維持客戶關系的天平。國美企業想打破這個天平,利益獨占,雙方就沒法繼續維持了。那么,好的對策是商企聯盟,用“雙贏制”相互推動。在這一點上“格力電器”正是這樣做的,所以我認為格力并不怕國美的打壓舉措。另外一點,就是開辟新的行銷通路。我建議格力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在全國各地建立“DM營銷”加盟會員店,并形成“直通車”網絡,還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這樣的合作,也相當于“商”、“企”共同開發市場。這種行銷通路對二者均十分有益,因此,也就不存在“商大欺客”問題了。
電視廣告效力將降低
記者:生產型企業如果大規模地做廣告,和商戶的合作會不會好一些呢?
楊清山:會好一些。但問題是,在21世紀“電視廣告將患恐龍癥”。具體講,就是電視廣告會隨著電視臺和電視節目的發展壯大而作用減少。將來,電視頻道會多達200個以上。電視頻道越多,分配到某個頻道上的觀眾就越少。頻道節目越豐富,觀眾就越分散,廣告效果就越小。恐龍就是這樣,隨著其軀體的增大,其反應能力反而減弱,最終會導致死亡。廣告效力大大降低了,也意味著我們企業的競爭力減弱了。
記者:那我們能否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提高競爭力呢?
楊清山:企業本身就應該保證產品質量。我認為企業有兩個核心競爭力:一個是技術核心競爭力;一個是品牌核心競爭力。技術解放生產力,品牌解放市場。這兩個核心競爭力,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技術可以保障產品質量。但是,21世紀的市場也并不是質量越好,市場就越好,因為“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降低”了。
未來更流行“喜新怨舊”
記者:難道質量不是越高越好嗎?
楊清山:不盡然。這可能是一個值得懷疑的事實。但在21世紀,消費者的確不再苛求品質問題了。試想,21世紀人們的購買力會日益提高。消費者有錢了,就會對商品的更新換代有更多的期待。買一件商品,一用到白頭,這種需求僅適用于中國的上世紀70年代。在新世紀里,市場將會驅動人們不斷地淘汰舊東西。在這種緊隨時代的消費意識支配下,人們追求新功能、新產品遠勝于追求產品的品質。人們只要求產品的質量達到合理狀態就可以了。品質太高,使用周期太長,在潛意識里就會增加消費者更新換代的心理負擔。這對制造商也沒有一點好處。過去說“一步到位,十年不落伍”——人們再也不相信這種鬼話;他們會說:“明天就會有更好的東西出現?!睘榱瞬缓蠡冢瑸榱瞬粩鄵碛凶钚律唐罚靡挥镁腿恿?,肯定會成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應該說,商品的更新換代率越高,國民的消費率也就越高,社會的經濟增長就會越快,這是一種正比例發展的關系。不過千萬別誤會,人們對商品品質的要求下降,并不等于人們需要劣質商品!
低價格人人都喜歡
記者:人們更新換代,還要看購買力和產品的價格。我知道產品的價格越低就越有吸引力,這應該是一般規律吧!
楊清山:沒錯,價格是經濟杠桿。討價還價是市場經濟與利己主義結合的產物。只要市場經濟存在,只要利己主義存在,產品的市場價格自然就是越低越好。所以企業要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降低銷售成本,惟其如此在市場競爭中才有可能建立起優勢。過去,有人說21世紀是微利時代。我認為這話并不全面。企業永遠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永遠追求支出最低化。這是做為他們各自主體的一種本能。
有技術就有可能稱霸
記者:以上您已經談了九個營銷大趨勢,這第十大趨勢一定很重要。
楊清山:是的。21世紀營銷的第十大趨勢是“技術稱王的世紀”——在21世紀的市場上將是“技術稱王”。誰擁有高技術,誰將成為市場主宰。毫無疑問,21世紀的消費者品位更高,他們需要享受更多的使用價值。一旦一個商品的使用價值減弱,他們馬上就會選擇一個替代品作為補償。所以說,新技術決定了新產品。如果企業的技術能力跟不上市場要求,其產品就不可能被消費者承認。同時,技術落后,企業就沒有了競爭優勢。技術優劣可以決定生死。那些競爭的新加入者,也往往是靠新技術侵入市場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在21世紀,企業如果沒有新技術優勢,競爭者就沒有競爭的理由和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