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日漸升高,夏天逼近。走過了去年激烈的價格戰,今年的家電市場又要硝煙四起了,各大廠家也已早早的備戰了……
空調降價似乎已是司空見慣;然而今年的冰箱廠家也進入了降價的行列,你死我活的爭斗之中,底限到底是多少?就象有人提出的“中國真的需要400多家空調廠嗎?中國真的需要每個省至少2家以上的空調生產企業嗎”?而同樣,其他家電如冰箱的市場呢?在國外品牌積極涌進的時候,我們的品牌到底該做些什么呢?我們的品牌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擁抱世界大市場?
高庫存、低利潤,我們的企業依然在擴能、依然在成本瘋長的環境中狂打價格戰,也許是中國的市場真的太大了,有著足夠大的需求,那么面對這么大市場和需求,除了價格戰之外,我們還能做什么?
空調界引入了“健康空調”的概念,力推功能與服務,但這是“正宗”口號還是廣告“文章”?產業洗牌的概念不新,但在最緊張的時候提出來的時候總還是讓人不能不去斟酌斟酌!
廠家與廠家間尚在酣戰不休,格力與國美的翻臉又成為廠商關系的一個重磅炸彈,在今年家電市場上炸開了花,國美作為家電廠家在零售終端的一大代表,格力作為白家電空調業的巨頭,到底誰在給誰報警?是國美們超級連鎖銷售商在“擁兵自重”還是格力們供貨商在覺醒?
無論走在那條道,白家電產業的競爭已經到了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國內數得出的品牌已經不少,但無論是價格戰還是價值戰,歸根到底還是要在終端體現出來,價格也只是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不斷地尋找他們滿意的商品。行業內,“終端”已經和“天下”結成姻親,數年之后,到底誰在笑,有沒有終端的可持續競爭力便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構建家電終端的可持續競爭力?
白家電企業是否已經“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