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吳宇森
主演:本·阿弗雷克Ben Affleck/烏瑪·瑟曼Uma Thurman/阿倫·埃克哈特Aaron Eckhart
類型:科幻/驚悚/動作
定級:PG-13(暴力/粗口/過于刺激的動作場面)
發行:派拉蒙/夢工場
公映:2003年12月25日
除了穩賺不賠的[指環王3],眾多被事先看好的強檔大制作紛紛落馬,[怒海爭鋒]的票房才達到成本的一半,因為遭遇暴雪,[最后武士]的票房也差強人意。如果[記憶重組]能為年終的票房大戰中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那么吳宇森將安然地保持自己在好萊塢的地位,他夢想已久的[華工血淚史]也會得以順利開拍。
背景:
時間設定2007年,離現在不遠的將來。如此一來,那臺能預測未來的神秘機器有了實現的可能,同時也不用花大力氣去搭建具有未來感的電影布景。一貫貫穿于菲利普·迪克小說中的神秘主義氣氛,也能在亦現代亦超前的布景中體現出來。
時間觀察器:
老土的名字,功能倒是一目了然。輸入相關線索,就能觀測未來(通過畫面),可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也可能只是幾秒鐘之后。詹寧斯發明的這臺機器給他帶來了高額薪水、追殺、逃亡以及重生的愛情。
巨額誘惑:
放棄三年的記憶,就可以獲得幾十億美元的高額報酬,你愿意嗎?并且,老板還承諾不會有任何意外。邁克爾·詹寧斯接受了老板的開價,同意放棄他之前三年的全部記憶,包括他本人和同事瑞秋相戀經歷。
19件小雜物:
好了,三年的記憶擦除,接下來該去領取高額的薪水報酬了。讓詹寧斯吃驚的是,打開事先保存的公文袋,只看到19件莫名其妙的小雜物,而沒有所謂的幾十億美元。負責保管的小姐信誓旦旦地告訴詹寧斯:是你本人放棄了高額薪水并放進了這堆雜物。因為記憶早已丟失,詹寧斯無從考證自己是否真的丟了一堆“垃圾”在公文袋里。他將信將疑地拿走了這些東西。很湊巧地,邁克爾·霍爾(保羅吉·麥特)出現了。這位負責擦除記憶工作的家伙,成了啟發詹寧斯恢復記憶的關鍵人物。在霍爾的啟發下,詹寧斯逐漸了解到這堆雜物的重要性。
一段有趣的情節是:霍爾與詹寧斯到餐館吃飯,討論雜物背后的意義。與此同時,一旁的電視里正在直播彩票抽獎活動,隨著節目主持人逐漸高亢的語調,彩票頭獎的號碼也公布了出來。詹寧斯吃驚地發現,雜物堆里一張小紙條上記錄的一組號碼,正是此刻公布的號碼。
這些雜物正是詹寧斯當初故意留下,提醒自己、幫助自己的關鍵線索。老板瑞屈克的陰謀也在詹寧斯的調查中浮出水面。為了消滅隱患,瑞屈克派出殺手。瑞秋適時地出現了,跟著詹寧斯一起開始了亡命天涯的逃亡。雜物袋里的東西成了他們逃亡的線索,比如一把鑰匙就能在恰當的時候打開身邊一輛寶馬車。這段情節很容易讓人想起[少數派報告]里,女預測師幫助偵探約翰(湯姆·克魯斯飾)逃亡的相似內容。只是不知道,當類似的橋段反復重復半個多小時,觀眾還能不能保持耐心。
聯邦警探:
無法想象,一樁驚天陰謀從策劃到執行會不被政府注意。有趣的是,在影片里聯邦警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把詹寧斯當作陰謀的策劃者和執行者。因此造成了詹寧斯在逃亡途中還要同時躲避警察的追捕。不過按照吳宇森的一貫做法,他不會在警察群體上多著墨描寫,我們可能不會看到有聯邦警探在場的精彩對手戲。聯邦警探在電影里只是為了突出驚險氣氛的普通元素。
吳宇森招牌:
動作場面的慢放是吳宇森的招牌,也是影迷津津樂道的噱頭。充滿緊張刺激動作場面的[記憶重組],依然會在詹寧斯的亡命過程中點綴上一些慢悠悠的動作場面,這是勿庸置疑的。不過考慮到美國的市場需求,[記憶重組]絕對不會很像吳宇森在香港的電影那樣肆意揮霍子彈和尸體的跳躍,我們期望[記憶重組]會更像[變臉]。至于鴿子,看起來很懸,也許2007年的美國已經不準放養野生鴿子了。
哲學意味:
既然打上菲利普·迪克的烙印,[記憶重組]就難免或多或少地要進行哲學上的反思。即使被改造得再像標準的吳宇森作品,影片也會在結束之后強迫觀眾進行人生的琢磨。這樣的思考也許會是:記憶的改變對今后人生影響大嗎?你知道自己曾經是個壞人之后,還能繼續做好人嗎?
擔心:
表情木訥、表演風格單一的阿弗雷克,并不是非常適合出演詹寧斯這個希區柯克式的懸疑角色。和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片類似,所謂“菲利普·迪克的神秘主義男子”更應該找那種老派演員,如加里·格蘭特。阿弗雷克絕對是個合格的配角演員,阿弗雷克也合適出任構思巧妙的獨立電影主角,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由他擔任主演的的電影成為票房大戶。[珍珠港]也是靠海外票房才勉強小賺。
瑞秋和詹寧斯的愛情戲會讓觀眾覺得不著調。
詹寧斯利用自己留下的小物件逃生,本來是個很好的創意。就擔心用得太多太濫,以致讓觀眾陷入了無聊而反復的猜謎游戲:下一次他會用哪件東西?
繼承:
我們會在以下影片里找到[記憶重組]的影子:
[全面回憶](Total Recall 1990年)一位幫助火星起義軍反抗暴政的建筑工人,發覺自己原來是一個邪惡的臥底特工。
[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 2000年)預測出的未來,真的就一定發生嗎?能對還沒有發生的行為進行定罪嗎?
[冒名頂替](Impostor 2002年)尋找外星殺手的科學家,最終發現自己就是被輸入人類記憶的外星殺手。
[捍衛機密](Johnny Mnemonic 1995年)利用大腦攜帶記憶來賺錢的約翰尼,在自
己的記憶里尋找陰謀真相。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年)有記憶障礙的男人,利用破碎的線索(紋身和相片)進行復仇。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年)缺損的記憶算不算生命,后天植入的記憶算不算生命的一部分?
角色:
邁克爾·詹寧斯(本·阿弗雷克飾)典型的工程師形象,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自己的工作打轉。即使談戀愛也不會選擇同事之外的人做對象。依靠無限的資源支持,發明了可以預測未來的機器,并由這部機器洞察了老板的陰謀,一個可能給全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陰謀。靠著良知也靠著老套的所謂知識分子的執拗與迂腐,獨自展開了拯救世界的偉大舉動。對了,這位長相帥氣的工程師一定經常參加健身運動,否則他不可能挺著一身發達的肌肉,用長棍去和追殺他的惡棍搏斗。
瑞屈克(阿倫·埃克哈特飾)作為詹寧斯的老板和“好朋友”,瑞屈克除了極度富有之外,一定還有著非凡的野心。否則他不可能去花心思琢磨那個,可能對全人類未來有著巨大影響的陰謀。陰謀的具體內容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猜測一下。也許是可以控制全部人思維的機器?
瑞秋(烏瑪·瑟曼飾)顯而易見,瑞秋就是那位在關鍵時刻給詹寧斯幫助的貴人。可喜的是他們倆曾經在一起工作的時候約會過,這就給他們驚險刺激的逃亡過程增加了一絲浪漫和甜蜜。不出意外,兩人會在電影結尾來個大團圓樣的擁抱。問題是,吳宇森并不喜歡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過多的愛情戲,除了早期的一些愛情喜劇片,我們很難在他的電影里發現成功的愛情戲。瑞秋和詹寧斯的愛情對手戲,會導致這部硬邦邦的吳宇森電影失去平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