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趴在窗戶上的蒼蠅
看[無間道]時,總讓我想起我國的一些反映地下尖兵的影片,某英俊男兒打入敵人心臟,而我方這邊不是出了叛徒,就是有潛伏很深的敵方特工。更讓人想起俄羅斯大導演米哈爾科夫的處女作,片名就叫敵中有我,我中有敵L港片一直缺乏實質性的懸疑色彩,像福爾摩斯,波羅這類經過縝密推理后,那種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韻味,港片是沒有的。這類影片實在是太考驗編劇功力了。[無間道)、[無間道2]在外觀上,強化金屬感,要說懸念,只是在按葫蘆起瓢上下功夫,絕不會異峰突起。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陳永仁和劉健明的真實身份。[無間道]正如它的片名,它強調的是人在”無間”中兩頭不靠岸的狀態,而不是一種存在方式。不像林嶺東執導的[龍虎風云),周潤發的強顏歡笑,追趕戀人遠去的孤清身影。尤其片尾那句”我是警察”,全然不像[無間道)中的各位念叨這句臺詞時,那般理直氣;,士。周潤發念這句臺詞時,眼神非常空茫,臥底所給予的他,只是無盡的凄涼,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被自己人亂槍擊中。有趣的是,本片的攝影便是[無間道拍勺導演劉偉強。[龍虎風云]表現的是一種宿命,而[無間道]不管是陳永仁和劉健明都有種突圍的架勢,不是解決某個案件,而是在對身份的拾遺和找尋過程中,耗盡心智和熱忱。劉健明更為明顯,他簡直就是不認命,他太想當一名好警察了,這也導致最后,他的精神陣線全面崩潰。[無間道]吸引我們的,也就是這個過程。
[無間道]和[龍虎風云]相較,其優勢在于,它把兩個人物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去對待,劇作上,筆墨非常均勻。和其他港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兩大主人公,在情感上,沒有絲毫瓜葛。劇作創意上,可以說在此已先拔頭籌。實際上,陳永仁和劉健明是同一人等,精明強干,喜怒不形于色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兩人都對前往正途有著極大誠意,或者說野心。劉健明表現地尤為突出,他就像只趴在窗戶上的蒼蠅,只有光明,沒有前途。[終極無間]里,劉健明在恍惚之時,總想成為另一個陳永仁。創意不錯,可在制作和剪接上,常有捉襟見肘的慌亂之態。所以,我覺得劉健明才是[無間道]里的頭號主人公,也可以說,他才是[無間道]的靈魂。陳永仁是有底氣的,身為臥底,洗白后,是可以走到陽光里去的,雖然他后來成了烈士,但他的魂魄應該是能夠隨風飄散的。而劉健明則過早地走上了一條冰山塞川的道路,從他間接殺害他的心上人Mary的那一刻,便心魔不斷。可惜這個人物還是流于概念化,沒有更明確更細膩的行動表現和心理鋪排。在[終極無間]里,劉健明不斷接到妻子申請離婚的電話,這電話時真時假。劉健明敢于對任何一個明白他真相的人下手,惟獨對妻子手下留情。他是對妻子充滿無原則的信任,還是對正常生活的一份不由自主的向往。其中的深意,影片處理得既隨意又顯精巧,可惜本片中像這樣的場景,過于匱乏。更糟糕的是,片尾還安排了這對”夫妻”見面,顯得畫蛇添足,也暴露出創作者對人物狀態把握上的信心不足。使得這本來還算晶瑩的小碎片,只完成了蜻蜓點水的任務。
[終極無間]最后一場戲,劉健明和陳永仁邂逅在音像店里,蔡琴天鵝絨般的嗓音彌漫開來。兩個男人在這一刻有極著微妙的,心心相通,因為那首曲子叫《被遺忘的時光》。他們在身份倒置的日子里,應該有過許多被遺忘的時光。而這首曲子真正的聽眾.還是劉健明。按影片的時間順序.這首曲子,是在劉健明和MarY獨處時歌聲第一次響起。一貫對劉健明頤指氣使的MarY.把這張cD送給了正值少年的劉健明。此曲深藏著劉健明最初的情感脈動,可還是被遺忘了,更準確地說.是被抹殺了。劉健明眼睜睜地看著MarY被汽車碾碎在深而沉重的夜色里,這是[無間道]系列情緒張力最為飽滿的一冪,也是劉健明人格分裂的肇始。陳永仁也在聽,他會喜歡這首曲子的。而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尾。
寫了這些,想說的是.假如[無間道]并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劉健明身上,而不是平均用力的話,影片就會像握緊的拳頭,更有份量和力度。
殊途同歸
假如我說[無間道]是一部狀態電影,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我亂蓋。三集下來.講的都是無從選擇.或選擇之后的無從選擇。劉健明殺掉韓琛,是種選擇,也使他徹底墜入”無間地獄”。MarY為了讓韓琛更好地扶位,解決掉了倪坤.引發了一場江湖風暴, 自己送了命不說也讓韓琛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日子。而黃志誠利用韓琛除掉倪永孝,卻作繭自縛,到頭來,還是一命嗚呼。陳永仁、倪永孝這對兄弟,都努力想使自己的局面更明朗,或更開闊,可命數無常,在風云變色面前.全被碾碎。撫間道]里死了太多的人.這是一群龐大的,必將殊途同歸的邊緣族類,死亡是他們最后的去路。影片把每一個人物的死亡都處理得猛烈和突然,死亡如此猝不及防,仿佛惟有它才能化解你的全部焦躁和不安。劉健明和陳永仁在殊途同歸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兩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想當一個好警察。一個殺身成仁,一個癱坐在輪椅上.靜靜等待死神的光臨。
[無間道2]里的中心臺詞是: “在江湖上混,無論干什么,都是要還的。”,[終極無間)的那句中心臺詞;“事情可以改變人.人卻無法改變事情”。既是圓圈式的因果報應.更是人在命數面前的徒勞無力。[終極無間]里的大陸臥底沈澄卻說“改變了一點事情”,這事情無非是清除了內鬼.讓警局內部干凈了起來。只是這話在氣量上小了些,也很做作。在[終極無間]里,還有一句臺詞,劉健明和陳永仁都說過: “過了明天,就都好了”。可這兩個人都是朝不保夕的主.此言更像是一個不祥之兆。
[無間道]是心智角力后的兩敗俱傷,[終極無間]是難以擺渡的苦海無涯,[無間道2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氣勢最為悲涼和沉郁。它不僅完成了韓琛和黃志誠這對黑白雙雄的再塑造,新加入的倪永孝因吳鎮宇的出色演繹,成為[無間道認物譜中最具性格魅力的一個。和[終極無間仲的兩位新成員楊錦榮和沈澄相比,實在是好的太多。至少沈澄身上,看不到一點與全片基調相吻合的凄楚。楊錦榮同樣空洞的很,這兩個家伙,好像全為湊份子而來。[無間道2]里,幾乎每個人物都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力量所在,稍為遜色的是胡軍扮演的陸啟昌,好在眾星閃爍,并不影響全局。何況他在發動汽車引掣時的一聲巨響,也夠震撼。[無間道2侈次大全景的運用和宗教色彩音樂的轟然奔瀉,都使全片在意境上高出前后兩瓿無間道)好幾個檔次。那幾場火鍋戲,是香港電影典型的寫實主義風范,殺機往往就是在煙熏火燎中突然暴發。反觀終極無剛,內景居多,有時顯得太過安靜和干凈。本身張力不夠,格局又如此狹小,味道也只好隨之寡淡了。
[無間道2]在時間跨度、事件變遷、人物關系上都顯示出港片所少有的氣魄,也是在[無間道2]里,還能很輕易地嗅聞出那份歷史的味道,這在香港主流商業片里更為難得。[終極無間)需要看完[無間道)1、2,才能有一個通暢的閱讀。而無間道2]絕對可以獨立成章,并在華語電影史上沉淀下來。[無間道]是工筆,精巧卻又力道十足;[終極無間]是素描,有形有神,卻無氣派;[無間道2]是大潑墨,遒勁飛揚。只是節奏過緊,倘若在揮灑之余.能有張有馳.便是一部杰作了。
就此放手
[無間道提香港電影近年來.繼[少林足球)之后,又一部救市之作。可到了[終極無間],倉促應戰的心態可以說是暴露無遺。這已不是在救市,而是在搶市了。有人曾說,[無間道原列,假如一年一部,是否能讓它自質量再上一個臺階。我看未必,[無間道)片名一出,便知是個黑白交錯的傳奇,跳不出這個框架。黃秋生說;[無間道]講正邪,[無間道2提情感,終極無間神。按時間排位,先是大清洗般的你方唱罷我登《是群戲。接著是黑白道上的劍拔弩張,則是對手對后是一個人的心魔交惡,變成獨角戲了。 ([終極天陳永仁的戲份不少,但并無太多光彩。)格局在·月小。人心也越發空茫。此立意確有卓爾不群的氣派是隨著格局的萎縮,[無間道)的光環也漸趨暗淡。無間)已是疲態盡顯,編導都有力不從心之感,好在在細節上仍能看到編導心力交會時的光澤。劉健明,錦榮的斗智場面.就有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香港最具文化符碼的警匪電影,從吳宇森、林嶺東到杜琪峰的“銀河映像”再到[無間道l,總能看見綿延不絕的創作活力,其豐富性和多樣性,放置全球也能獨行天下。[無間道]作為一套系列電影,其劇作上的完整和制作上的精良,也達到了香港同類電影的最高峰。它的最大功績,應不止于票房上的一路飆升。它的成功,吳鎮宇所說,香港電影的編劇時代已經到來。但愿這不是句妄言,香港,這個東方好萊塢真能借[無間道]的東風,在亦黑亦白之后,色彩斑斕起來。
無間收關 [無間道3:終極無間]
文/晃晃
看[駭客]、[指環王]、[無間道3],都有慣性。[駭客]酷在創意、造型和視覺沖擊力,[指環王]敘事宏大,魔幻故事的視覺。心靈感染力強,而[無間道],尤其是到了這收關的第三集,我們就是看它怎么把故事編圓,怎么把前面斷了的線都接上。當然,”男人幫”耍酷也得看。突破,我們實在沒指望它能在1+2的基礎上還能玩出什么橫空出世的花樣,它只要能自圓其說,確保結局不淪落成笑談,就不會讓人太失望。畢竟,這兩年華語電影還沒讓人徹底絕望,[無間道]功不可沒。事實證明,[無間道3]毛病不少,未能讓人盡興,但作為三部曲的收筆,它還是基本完成了任務。
[無間道]色調偏藍,有[暗戰]的影子;到了[無間道2蹴偏綠,為的是營造懸疑氣氛;而[無間道3]是偏黑,包括開篇的電梯也是往下走,營造的是不斷墜入地獄的感覺。但”無間道”和佛學沒什么關系,它只是借用了”無間(地獄)”這個概念,不過這個斷章取義很有性格.很有創意。它被香港的地方色彩世俗化,被黑幫電影的特殊語境從頭到腳漂洗過,變成了這個傳統警匪故事的新靈魂,有點煞有介事,卻很酷,像畫大龍點亮了眼睛。三部曲最后的“無間地獄”只留給了劉健明一個人—[無間道3]的核心任務,其實就是要向觀眾交待劉健明會有一個什么樣的下場。楊和沈,說白了就是來湊故事,撐場面的。
不知道最后的結局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看完片子的最初幾分鐘,我感覺是劉健明應該死掉,這個“生不如死”的收場可能是個敗筆。第一,從客觀事實上講,劉身中數槍,卻沒死,這個情節設置多少會有些突兀—叫無間道]里所有中槍的人都會死,偏偏他就能幸存? (無間道里的死人大部分是頭部中槍)。第二,他不死,結局會更殘酷,更黑色——為什么非得弄成“永入無間地獄”這么慘?表面看.劉健明因為長期處在正邪兩極的動蕩中,心力憔悴(可以這么說吧),結果精神崩潰,自己“解決”了自己。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事實可能卻稍有不同——催眠除了使劉精神崩潰,還導致了他雙重人格的徹底分裂,他從善一面的人格,最終·刪除“了他邪惡那一面的人格(有點像美國片[致命ID])。如果編導確實也有這樣一層考慮,現在這個結局就不但不“殘酷”,反而還充滿超越了宗教意義的救贖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無間道3]為[無間道]系列劃上的,就應該是個漂亮的句號。
拍第三集,編劇麥兆輝估計得累吐血。他必須在[無間道]1+2故事的留白處大做文章,既要自圓其說,還得不露痕跡;既要巧妙地補上前面的漏洞,又要讓一些細微處能前后照應,最終是詛無間道3拄左右逢源的同時,不顯得節外生枝。而這正是引起眾多影迷不滿的地方,這故事不是講圓的,不是流淌出來的,是做圓的,所以你越是修飾,就越是繃不住。但麥兆輝這人編故事也算是天才,不從容,肯定跟死趕周期有關。
[無間道3]節奏比第一、第二集都慢,是因為這一集加強了感情戲的份量。[無間道]第一集的女性角色全部是被淡化的,第二集里加了劉嘉玲,她是那個男性化的,劍拔弩張的關系網絡的核心,而劉嘉玲駕輕就熟的表演,也確實讓這個經典的“大嫂”形象相當出彩。第三集又突出了一個女性角色,心理醫生陳慧琳。這個角色的背景決定了在她身上,不會有那種更貼近整部影片底色的江湖氣,但她是締結“過去”和·現在”的關鍵。陳慧琳的演技當然不如劉嘉玲,索性這個角色避開了復雜的、男性化的利害紛爭,而陳慧琳又一向拍時尚情感劇,所以總體感覺還不錯,不過不失。對陳個人來說,可能還算小有突破。
最后關于結構,我想如果把[無間道]系列3集完全掰碎,再重新排列,那會是什么樣?看完[無間道3],相信很多人都會這么想。劉偉強大概也想過。忽略末節,[無間道]1、2都可以獨立成篇,只有[終極無間]不行(你要是沒看過第一集,估計根本看不懂),但如果是把它現有的故事剪碎,再和第一集融合,整個故事肯定會更流暢,節奏也會更快。換句話說,它會比現在更好看。但愿有那一天,但愿我們能看到導演從[無間道]三集中剪出一個更凌厲的精華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