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不約而同地進入了國際卡車巨頭的瞄準鏡,一些著名品牌不僅攜技術而來,還帶來了超前的營銷理念和服務意識
由于歐洲、美洲市場重型卡車需求難有亮點,促使國際商用車制造公司大力推行海外戰略,與當地制造公司合作或合并,并將產品在當地銷售,以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利潤增長。
中國市場不約而同地進入了國際卡車巨頭的瞄準鏡。沃爾沃、雷諾、奔馳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先進技術,還帶來了超前的營銷理念和優秀的服務意識。
從2002年開始,長期為一汽和東風集團瓜分的卡車市場,被外資的進入打破了原有格局。目前,戴-克、沃爾沃和雷諾這三大重卡巨頭已全部進軍中國市場,不僅如此,通用和韓國現代也虎視眈眈。
戴-克: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戴-克很早就在中國合資生產北方奔馳。但由于歐洲與中國的產品在技術、價格方面差距太大,其產品拿來后相當一段時間水土不服。與競爭對手沃爾沃、雷諾相比,奔馳卡車在中國的合資遲遲打不開局面,這與戴-克集團與一汽的談判進展不順密切相關。
久攻“解放”不下,戴-克轉而選擇北汽福田。2003年9月8日,戴-克公司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范圍包括福田汽車與戴-克在商用車領域的戰略合作項目,打造北京商用車生產基地。
戴-克對與北汽的合作顯得十分自信,將合資項目資金的2/3投向福田汽車,合資的第一步是將目前6萬輛的產能擴大到10萬輛的中重卡和4.5萬輛的奔馳發動機。
沃爾沃、日產、雷諾:2004年1月,全球第二大卡車制造商瑞典沃爾沃汽車表示,該公司旗下的雷諾卡車部門,已同意與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建立一家合資企業,新公司將為中國市場生產雷諾的Kerax重型卡車,這款專為施工和非公路使用的車型預計于2005年或2006年在中國市場上市。5年后,合資公司將每年生產7000輛卡車。
在“東風-雷諾”輪廓初具的合資框架之下,東風系即將完成“東風-日產-雷諾”的金三角架構——乘用車主要牽手日產,商用車主要牽手雷諾。而在雷諾的算盤里,以東風柳汽為基礎的合資公司將成為雷諾殺入中國重卡市場的母艦,其意義不僅在于暢銷于亞洲、南美、非洲等地的雷諾Kerax工地運輸車的投產,而且一舉囊括了東風柳汽已擁有的“乘龍”、“霸龍”兩個商用車品牌及其多個車型的生產許可證。
2003年6月,由東風汽車公司和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組建的中國最大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掛牌,合資雙方各占50%的股份。銷售目標為2006年55萬輛,其中商用車33萬輛。
通用、五十鈴:進軍中國重型卡車市場仍拉上老伙伴上汽集團。作為日本五十鈴最大股東的通用汽車表示,通用中國公司、五十鈴公司及上汽集團將共同尋求在中國重型卡車市場的機會。
韓國現代:韓國現代汽車則攜手安徽江淮汽車進軍重型卡車市場。2003年10月28日,江淮汽車集團年產1萬輛的重型卡車基地竣工,格爾發重卡投入批量生產,針對中國市場具體需求而設計的中高端重型卡車。按計劃,2005年江淮汽車重卡項目將達到5000至8000輛的產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