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之一,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物流)在談收購兼并時更愿意被稱作是在“整合物流市場”,而不是單純的“陸路運輸整合”。而在這種沒有統一定義的整合中,中遠物流正在尋找一種新的突破。“現在我們希望能在市場上找到一家運輸企業,輸出我們的品牌和管理,讓他們真正成為中遠物流中的一部分。”中遠物流副總經理曹棟透露。據稱,中遠物流內部高層正在醞釀一個類似的可行性方案。
中遠物流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規模和實力居市場領先地位的現代物流企業。去年9月22日,中遠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收購中遠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遠物流49%的股權,作價11.8億元人民幣,使中遠物流一腳踏進香港資本市場。
中汽總蛻變
為什么中遠物流需要在運輸上尋找新的整合模式?這還得從中遠物流的發展史說起。
在1992年以前,隸屬國家交通部的中國汽車運輸總公司(簡稱“中汽總”)是國內最大的純運輸企業,擁有強大的運輸網絡和幾千輛運輸卡車。但正是從那時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汽總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受到來自國有、集體和民營運輸企業的沖擊,壟斷地位岌岌可危,業績逐年下滑。1992年,由交通部牽頭,將中汽總整體并入中遠集團,海運巨頭從此開始涉足陸路運輸。“當時中汽總的許多車輛都面臨更新的問題。”中遠物流貨運部副總經理章京驍稱。
1996年,中遠集團貨運體制開始實行改革,在原中汽總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由于當時配合中遠的海運服務,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的業務逐年回升。并在1996年和1999年共引進200多臺進口集裝箱運輸車。以后隨著國內物流業的發展,公司又購入50多臺廂式車輛用于物流配送業務。
隨著運輸規模的增大,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決定投入巨資,先期為部分車輛配備了OMNITRACS雙向衛星通信和定位跟蹤系統。該系統使用了GPS衛星和通訊衛星,對全國境內無縫覆蓋,可以實現定位、雙向數據通信、集成、調度、網上分布等功能。
2002年,中遠集團實施由全球承運人向全球物流經營人的戰略轉變,在原中國外輪代理總公司和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中遠物流,中遠集團將所有路上的儲、運的資源全部納入中遠物流。
目前中遠物流系統共有公路運輸企業44家,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的重要沿海城市以及其它地區的一些交通樞紐城市,共計運輸車輛877臺,其中集裝箱卡車563臺,大件車46臺,汽車零公里運輸專用車84臺,物流配送車輛184臺。涉及業務包括集裝箱卡車運輸業務、市內廂式車運輸業務、零擔運輸業務及城際間車輛運輸業務。
2003年,中遠物流整個公路運輸貨運量完成了680.31萬噸,貨運周轉量為4.54億噸公里,實現運輸收入2.5億元人民幣。而這些數據的背后支撐的是中遠物流的第三方物流、船舶代理、貨運代理及增值服務四項主業。中遠物流總經理葉偉龍稱,目前最主要的目標是做大第三方物流,預計今后這塊業務每年的營業額將達到50%以上的增長。
外包策略
盡管目前中遠物流擁有大小1000余輛各式卡車,但這依然難以滿足其龐大的胃口。
在業務上,中遠物流從2002年的四大品牌到2003年的六大品牌,在家電物流、汽車物流、項目物流、展運物流的基礎上又細分、拓展為家電物流、汽車物流、電力物流、石化物流、展運物流、零售業物流六大品牌。
運輸品類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中遠物流對運輸車輛的要求不同,在現有車輛基礎上進行業務量的分配顯得比較吃力。但是,“中遠物流不會去大規模購買一些運輸資產,大多采取外包政策。”章京驍稱。在他看來,購買車輛不僅需要耗費很大一筆資金,而且每天為養護車輛支付的各種費用如車輛折舊、司機工資等也非常高。
據章京驍稱,目前中遠物流旗下自有的集卡車輛只能滿足公司三分之一的運力,而且由于子公司比較分散,靠公司之間的大規模調派車輛不太現實。“剩余三分之二運力問題是通過外包給社會上的車隊來實現的。”章京驍說。對于一些運輸技術含量不高的貨物,有時候只需要一個電話便可在市場上找到可以承接運輸的車輛,但華夏證券分析師仇彥英認為:“有穩定的車隊對于一個大公司是十分必要的。”
到目前為止,中遠物流各子公司大部分與當地車隊存在業務外包關系。根據不同的運輸特點,他們制定信用等級標準進行各方面考察,并給外包企業提出一攬子的總體要求。而對合作雙方的約束力主要體現在所簽的協議上。從表面上看,由于公司之間的業務長期往來,這些外包企業實際上成為中遠物流的一部分。但雙方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對于中遠物流這種大型企業來說,需要的更多是規范性的運作模式。
中遠物流試圖在市場中尋找一些有資質的運輸企業,并通過向它們輸出管理模式和適當投資,為中遠物流服務。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國汽車運輸市場十分分散,進入門檻比較低,一些運輸企業遭受的沖擊較大,經常出現“吃不飽”的現象。這樣的合作不僅使合作雙方各得其所,中遠物流還可以借此機會整合運輸市場。
“在收購過程中,中遠物流不一定堅持控股。”曹棟說,“我們希望通過關系,來建立各相關方面在資源、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優化的突破。”
謹慎收購
幾乎對于所有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零資產”是它們的理想狀態,但現實情況是,目前這種物流企業幾乎不可能存在。
在國內擁有龐大運輸車隊的中遠物流,也不排除繼續收購其他運輸類資產的可能性,事實上,中遠物流更希望用很小的代價去參股一些運輸企業,讓其與中遠物流捆綁作戰。但以下這筆收購比較例外。今年早些時候,中遠物流宣布收購江蘇悅達集團旗下的悅達物流26%股權。“該筆交易令各方面滿意。”中遠物流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通過此番收購,中遠物流在為沈陽金杯、華晨中華、北京現代、北京吉普、東風日產、上海通用等汽車品牌提供物流服務后,將悅達起亞攬入懷中。不僅如此,中遠物流的運輸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按照常理,作為一家在國內整車物流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遠物流,完全可以將悅達起亞成為自己的一個客戶,為其做第三方物流,但是中遠物流還是獲得了它的控制權。也就是說,悅達物流原先的一些運輸資產隨股權的變化而被并入中遠物流。
不論是UPS、TNT、聯邦快遞,還有和中遠物流有著相同海運背景的馬士基物流和美集物流等,都有龐大的車隊、飛機等運輸資產。而中遠物流看起來也不會輕易放棄一些“物美價廉”的收購。甚至在大件運輸和汽車運輸上,中遠物流正在投入巨資增添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