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剛剛將飲品事業部50%股權出售,頂新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將非“方便面事業群”的其他資產進行套現。
3月29日,中國包裝食品及飲料巨頭康師傅與日本伊藤忠商務株式會社宣布,伊藤忠以約1000萬美元現金購入康師傅的全資物流公司頂通(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頂通”)49.99%的股權,雙方在進入中國食品物流業上結成戰略聯盟。此筆交易在4月23日完成了股權轉讓。
此番雙方談判過程冗長而辛苦,雖然和2月與日本朝日啤酒合作的3.844億美元的交易金額不可同日而語,但收購頂通可能影響到偌大的中國食品物流市場。
頂新與伊藤忠以“Progect Truck”作為這次物流產業結盟的代號。當然,這部“卡車”的目的不僅僅是載貨而已。
悄然織網
康師傅的物流是伴隨方便面和飲品等事業悄悄做大的。
在業界,人們熟知頂新集團是從康師傅方便面開始的,因為在大陸的成功,康師傅幾乎成為中國方便面的代名詞。1988年,當時在臺灣仍屬中小企業的頂新油脂轉戰北京失敗。1992年,頂新改弦易轍,走方便面路線,反而一舉成名。
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開始尋求向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其物流網絡因此隨方便面事業而逐漸成形。
挾著康師傅方便面一炮走紅的優勢,頂新迅速在大陸各地攻城掠地。1995年后,大陸各地的頂新廠陸續成立,頂新集團開始進行多元化發展。隨著1996年杭州頂新飲料廠和天津頂園的投產,頂新集團開始進入飲料業和糕餅業。
魏氏兄弟的進攻,將競爭對手統一集團甩在了后頭。有資料顯示,康師傅現有15個方便面生產基地,市場占有率為40%左右。頂新集團副董事長魏應充表示,頂新集團未來將分為三大事業版圖:食品制造(包括康師傅控股與味全公司),流通事業(以樂購量販店與全家便利商店為主),餐飲連鎖(以頂巧公司為主體)。
“直到1998年,頂新集團開始在上海投資樂購量販店,才開始真正意義上涉足物流業。”頂新集團一位副總裁說。不過,這還遠遠不夠。1998年以前,中國國內的第三方物流還沒有興起,康師傅主要采取經銷商制度,并且為了確定交易金額,堅持現金交易,入帳時才出貨。這樣做的麻煩是較偏遠地區的補換貨流程多達18天,而且常常發生經銷商被競爭對手挖墻角的情況。
于是,頂新決定重新調整通路型態,投資通路。1998年成立的頂通公司,作為康師傅的全資物流公司,改用了在方圓300公里內設發貨倉庫、向營業所供貨以及接受批發商的策略,建立起全新的物流模式。
為了避免經銷商總數反彈,在轉換期是采取慢慢斷貨策略,盡管當時的營業額下降約2成,但在架構完成后,頂通龐大的物流配送系統及全國通路使康師傅如虎添翼。之后,集團的飲料產品也進入該網絡,頂新每年總體的物流成本下降約5%。
目前頂通擁有上海頂通、北京頂通、廣州頂通、沈陽頂通和重慶頂通等5家獨立的物流子公司,在全國71個主要城市建立了71個物流中心、330個營業所、90個倉庫,擁有4萬個直營零售商。
“康師傅所布建的銷售網,僅次于中國鐵道部與郵電系統。”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長片倉裕這樣評價新收購的頂通。在此次完成股權轉讓后,頂通的執行長、開發副總都將由伊藤忠指派,董事長、財務長則由康師傅指派。由此,在中國物流已有一定基礎的伊藤忠獲得了一個更為完善的物流網絡。
頂通變身
“康師傅的物流網絡已經搭建好了,關鍵是讓頂通這條高速公路的車輛多起來,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張宇認為。他表示,未來的頂通將橫跨成衣、醫藥品、日用品等行業物流領域,也就是說,頂通物流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給康師傅自己做物流,還將涉足其他公司甚至其他行業的第三方物流。
據伊藤忠方面稱,去年頂通的營業額為1.2億元人民幣。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頂通已經在開始逐漸加大第三方物流的比重。從頂通華東地區的業務量看,外單業務占到了40%以上。
以頂通上海公司為例,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頂益杭州方便面廠主要為華東市場進行方便面等食品加工生產,其中的物流主要是通過兩個環節進行。首先,按照客戶訂單,頂益直接用車輛將生產的產品運往頂通在華東地區的17個物流中心;接著,再由頂通將各個物流中心的產品直接配送到終端——包括超市、便利店和一些代理商手中。
這個繁雜過程的背后有一套系統網絡做支撐。頂通在給一些大超市供貨的時候,發現通過自己的網絡可以為其他商品做物流配送,而一些缺乏物流網絡的食品制造企業因此開始和頂通進行接觸。
盡管如此,頂通目前在全國的71個物流中心并沒有成為一體,基本相對獨立。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頂通只有將全國的網絡連接起來,才可能更好地做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而具備領先物流技術的伊藤忠的介入,會幫助頂通在倉庫使用和物流配送上節約成本。“將整個網絡連起來是一個比較浩大的工程。”該人士認為。
套現副業
當以經營食品制造業起家的魏氏兄弟自建物流和銷售網絡的時候,便有明眼人士指出,除了降低物流成本,這些資產將來還可套現,可謂一舉兩得。而康師傅此次將頂通股權賣給伊藤忠更印證了這一觀點。
交易中,康師傅的企業價值經評核為2000萬美元,伊藤忠購得49.99%股份的代價是約1000萬美元。“頂通分布在全國的71物流中心的凈資產事實上值不到2000萬美元,此交易是在高溢價下進行的。”華夏證券分析師袁建軍稱。他認為,頂通物流網絡的高價值更多存在于其無形資產。
早前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曾聲稱,要到商機與兇險并存的大陸打天下,不適合單打獨斗,一定要找志同道合者結盟,發揮集資的力量。而魏氏兄弟的做法是“將資產養大后再賣”,結成戰略聯盟伙伴關系。
從康師傅的結構可看出,魏家兄弟已將資產劃分十分清晰。目前康師傅控股旗下4個事業群,主要包括方便面事業群、糕餅事業群、飲品事業群、配套事業群等。“劃分事業群體后,出售資產時操作起來也十分容易,只需要將資產重組為新公司即可。”統一集團財務總監鄭永哲說。
但康師傅在屢次套現的時候,并沒有失去對資產的控制權。包括之前將旗下的昆明、杭州、青島、哈爾濱等大陸十三家飲料公司出售給日本朝日啤酒集團和伊藤忠,魏氏兄弟依然牢牢控制著50%的股權。此次出售物流公司也不例外。
“如此,康師傅旗下的產品依然可以通過原先的物流網絡直接配送到客戶手中,而借用擁有物流專長的外腦則可能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位長期研究物流的專家認為這也是一種外包的方式。在去年年中,沃爾瑪就將旗下的物流子公司麥萊恩售出,但這家公司依舊幫沃爾瑪做物流配送。
咨詢公司尼爾森所作的市場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統一與康師傅方便面出貨量的差距大約是1:2。魏應洲的目標是,明年就把這個比率拉大到1:3。
根據頂新集團的規劃,經過十年草創期后,將通過國際接軌來面對下一個十年,在各個事業上尋找合作伙伴,據了解,還有更多的事業領域正在洽談合作中。但魏應洲表示,除繼續強化物流與銷售系統外,同時開始進行臺灣及大陸食品事業的整合,以期建立“大中國食品集團”的構想。
伊藤忠全方位進攻
按照中國入世時間表,大陸明年將開放外資經營物流業。市場估算,中國物流業的市場規模若以GDP的3%來計算,一年即超過320億美元,這已吸引國內外業者爭相卡位,而以貿易起家的伊藤忠則成為這些外資中的急先鋒。
盡管中國的物流市場讓伊藤忠等有志于在華發展物流業的國外巨頭們眼紅,但這塊誘人的蛋糕并不是在短暫時間就能夠吞食的。有分析認為,伊藤忠可能會從利用頂通的網絡為自己的關聯企業做配送開始。
1月5日,日本朝日啤酒和伊藤忠共同收購康師傅飲品公司50%股權,當時的宣傳口徑一致是,今后在國內生產的朝日啤酒會走康師傅的營銷網絡。在目前看來,不僅僅是營銷網絡,朝日啤酒的物流也可能由頂通來做。通過這個網絡,在國內一直被淹沒在百威和SAB的叫喊聲中的朝日啤酒似乎可以重拾信心。
不僅在物流上合作,在終端網絡,頂通也將和伊藤忠等進行對接。由于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臺灣味全公司和日本全家便利店之間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去年,頂新國際集團、伊藤忠和全家便利店共同成立了上海全家便利店公司。
主管頂新集團流通事業的魏應交表示,將來全家便利店與頂新的樂購量販店進行聯合采購,物流則借助康師傅旗下的頂通物流公司。
“今后我們在陸進行的物流活動,基本都會圍繞頂通這個網絡進行。”張宇進一步表示。他認為,頂通完全有可能成為今后中國最大的食品物流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