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全紅
“瞎子摸驢”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游戲。在一旁觀看要比你親自去做游戲,還要有意思。看到那些人被蒙起來眼睛表演,覺得既有戲劇性,又有點驚奇。做游戲的人不是直線行走,而總是朝著一邊或另一邊徘徊。離“驢”的距離越遠,他們就越容易誤入歧途。為什么他們不能直線朝前行走呢?
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事實:當一個人不能用眼睛來控制方向時,他就會轉圈圈。漆黑的夜晚,濃霧籠罩,使人失去判斷力的暴風雪,茂密的森林,這一切都會阻止旅行者看清其前進方向。于是,他就不能朝著任何預定的方向前進,而是在轉著圈地走路。
動物也是一樣的。你或許聽說過,“像被剁掉頭的雞一樣東奔西跑”這種說法吧。那么,事實上被剁掉頭的雞確實會轉著圈蹦跳。眼睛看不見的鳥飛翔的時候,它也會轉圈圈;被蒙住眼睛的狗游泳時,也會打轉轉。
挪威生物學家哥德百哥教授認為,轉圈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于是,他收集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真實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3個旅行者在一個大雪的夜晚迷了路。他們離開一個樵夫的小屋,朝自己的家奔去。他們的家位于大約有3英里寬的山谷的另一邊。出發時,他們的方向正確無誤。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一會兒他們就偏離了原來的路線。到了應該到家的時候,他們卻又返回了原來出發時的小屋。他們并沒有氣餒,又一次出發了。可結果還是一樣。就這樣經過了4次行走,他們都是沿著一條路線直著朝前走,想跨越山谷,但是,好像有魔法指使一般,每一次他們都返回了那同一個小屋。最后,這些旅行者走累了,只好放棄。等在那個小屋直到天亮。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幾個人在一個大霧天里,劃著船想跨越3英里的水域,但是,他們沒能成功地到達其目的地。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劃了兩個大圓圈。當他們最終到達岸邊時,卻發現又回到了原來出發的地方。
對諸如此類的許多故事進行研究后,教授在一份生物雜志上發表文章。在文章里,他論述了“圓周運動與動物的基本運動”。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你找到教授對“為什么我們行走時轉圈圈”這個問題的解釋。
你是否曾經玩過玩具小汽車,給玩具汽車上好發條,讓小汽車在地板上跑,那么,你一定注意到小汽車很少沿著直線行進。反之,小汽車會以某種弓形或弧形運動。假如讓小汽車沿著直線前進,那么它兩邊的輪子必須是同等大小尺寸才行。如果不是這樣,小汽車就會朝著輪子較小的那邊轉彎。
人們行走時的圓周運動,道理也是如此。通常,人們行走時,會“注視著他的腳步”,或者“盯著要去的方向”。他需要做出判斷,特別是用眼睛來幫助他到達要去的地方。當他不能用眼睛來引導和控制他的腳步時,就不會直線行走。要保持直線行走,除非行走的每一步的步幅大小都是一樣的。
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兩條腿肌肉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很可能他的步幅就會不平均。這種差別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沒人注意到它。然而,不管這種差異有多小,正是它導致了圓周運動。
讓我們設想一下:一個人的左腳,每一步跨越20英寸長,右腳每一步跨越30英寸長。現在,假設他跨了10步———左右腳各5步。那么,他的左腳將會走100英寸;右腳則行走了150英寸。這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只腳不可能落后于另一只腳50英寸。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每一步那個人都要朝左偏轉一點點。最終,他就轉了完整的一個圈。然而,他的足跡卻形成了兩個圓圈,一個套著另一個。他的左腳的足跡是個小圈,因為左腳的步幅較小;他的右腳的足跡是個大圈,因為右腳的步幅較大。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當他出發時直線行走,后來會弧型行走的原因所在。
一個人胳膊上的肌肉與大腿相比不盡相同。這個現象解釋了為什么劃船的人,在夜晚通過那個湖時,會劃了一個大圓圈的問題。同樣的道理,鳥的翅膀的發育也不盡平衡。于是,當缺乏判斷力時,鳥就會轉圈飛行。尊敬的讀者,那么,我們的圓圈之謎,是否至此就有了一個最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