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余生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石油工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基礎產業,石油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國家戰略乃至經濟安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我國重要和傳統的石油產地,在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其石油產業面臨著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也伴隨著機遇和挑戰。如何借助振興東北的良好機遇,促進石油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也有重要意義。
一、新形勢下東北石油企業的宏觀環境
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我國傳統的工業市場基地和基礎資源供給基地,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區域體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建國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東北老工業基地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從統計數據來看,1978年遼寧、黑龍江、吉林的人均GDP相當于全國人均GDP水平的179%、149%和100.5%。1992年遼寧、黑龍江兩省分別降為162%和110%,吉林的水平大體保持不變。2002年的數據表明,遼寧、黑龍江和吉林人均GDP分別占全國平均數的163%、128%和104%。1978年東三省GDP占全國GDP總量在13.5%,1992年下降至10.9%,2002為11.33%。可以看出,雖然近些年,東北三省的主要經濟指標人均GD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全國平均數。從人均GDP指標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東北作為一個經濟區域在全國經濟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處的地位。東北地區集中了許多大中型國有企業,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包括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慶油田、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等,它們在市場經濟中有著較強的競爭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較強的帶動作用,對全國經濟增長也做出了大的貢獻。這些企業以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為主,它們集中了相當規模的優良資產,積累了大工業生產的豐富經驗。
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國有經濟的比重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并且國有資產集中在若干大型國有企業和中央直屬企業。截至2002年底,東北三省的中央企業及三級以上工業企業有400多戶,資產總額6096億元,銷售收入5092億元,利潤總額470億元。企業戶數只占東北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的9.5%,但資產總額、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46%、72.1%和81.5%。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深化體制的展開,東北經濟的發展速度有所降低,在全國經濟體系中的比重和地位有所降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步伐相對滯后,體制的不適應和結構的不合理成為阻礙東北經濟最為突出的因素。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石油企業面臨的問題
石油產業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傳統優勢產業,如同工業基地本身的發展——樣,石油產業有著自身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也面臨著種種困境。近些年來主要面臨的問題包括:1、石油產品生產成本較高,特別是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產品缺乏價格競爭力;2、新產品開發能力弱,質量、性能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要;3、營銷體制仍保留傳統體制的特征,不適應市場的變化,市場意識缺乏,開拓能力差;4、投資風險增大,導致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的難度也隨之加大。5、技術落后,技術進步的速度較慢。6、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石油產業的發展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國內石油石化產品市場飽和以至過剩的局面更趨嚴峻,而傳統石油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仍然不能滿足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市場經濟的要求。而與此同時,世界經濟技術正在加速走向一體化,國際石油石化企業特別是國家控股的大公司,紛紛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出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提高競爭能力。可以預見,圍繞著石油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來自國內競爭的壓力。隨著國內石油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步伐加快,特別是1998年石油石化行業重組與改制以來,國內石油石化產業形成了卜下游、內外貿、產供銷一體化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團公司有限競爭的格局,2000年以來的三大集團公司在海內外成功上市,這種新的格局必將對東北地區石油企業的發展戰略產生長遠的影響。7、從宏觀產業角度來看,資產結構不合理、核心業務不突出;資本的效率發揮不足,資金利潤率低。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究將有利于我們為石油產業的發展制定相應的對策。
三、國家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為石油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2002年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支持東北地區加快結構調整,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產業。2003年進一步提出將建立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小央作出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布局,從而必將對東北地區石油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1、帶來國家投入的加大。在第一批投入中,國家啟動100個丁業項H,總投資610億元。黑龍江和吉林各占20多項。遼寧獲準建設的項日達52項。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裝備制造業、原祠料工業和農產品加工項目等傳統優勢領域。2、帶來優惠政策的出臺。在資金籌措方面,除銀行貸款以外,企業自籌,引進外資等渠道以外,國家還將對項目建設進行貼息貸款。3、各種政策的實施會給石油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宏觀經濟和制度環境。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進行,技術革新的推動,傳統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有所提高,為石油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高的技術儲備。所有制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也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展開,加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從而為石油企業的改革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政策措施分析
1、政府要為石油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通過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放的程度,促進專業分工和各種合作,建立統一市場。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參與纖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加快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進程。市場化的改革在思想層面需要打破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舊文化、舊習慣、舊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釋放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
2、針對石油資源逐漸減少甚至枯竭的局面,積極勘探新的石油資源。目前,在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儲藏,為東北地區的石油工業開辟了新的發展前景。大慶油田公司在大興安嶺西麓海拉爾盆地高產富集區塊預測、外圍盆地評價優選等綜合地質研究卜取得了一批好成果,為勘探規劃部署提㈩廠方向和目標,使得大興安嶺—帶的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現在,大慶汕田公司在大興安嶺西麓的海拉爾盆地找到十六個凹陷,發現石油資源儲量六點五億噸、天然氣資源儲量兩千七百多億立方米。同時,在大興安嶺北麓的漠河岔地也發現了較好的烴源巖,具有很好的石油勘探前景。資源的發掘將為東北地區石汕工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3、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增加R&D的投入。石油企業要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迫切需要技術創新。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充分的資金支持。R&D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業技術創新潛力的重要指標。R&D的成果是以有形產出和無形效益產出的形式體現。特別是內含于物質產品和人力資源中的知識和技術增量。為提高石油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積累技術創新資源提供重要的保障。
4、改革石油企業的投資體制,形成聯合型的投融資體制。這種聯合型體現在:所有者結構上,全民所有制投資占主導地位,全民所有制投資、集體所有制投資、中外合資投資、外商投資和個體投資聯合。投資主體來看,國家投資、企業投資和金融組織投資相結合。資金來源來看,撥改貸資金、銀行貸款、企業自有資金、職工入股、聯營投資、社會集資、租賃籌資和利用外資相結合。投資方式來看,將技術合作、合營和聯營、新建項目、兼并收購和股份制改造相結合,注重股份制的引導作用。
5、對石油企業進行市場化的改革。優化資本使用效率,利用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加強國際市場開拓,降低原油采購成本和運輸成本,通過改善項目投資,降低財務費用,提高資本效率。進行企業制度和治理機制的改革,按照精簡、效能、規范科學的原則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和機構。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重組。內容包括:發展多種經營,使分流人員實現再就業;改革內部分配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凝聚優秀人才;加強對職工的技能培訓。
6、有選擇的對若干石油企業進行業務重組。按照市場需求,分離主營業務與輔營業務,建立企業內部的主業與輔業板塊,為調整與優化結構奠定基礎,為專業化和集約化重組創造條件。在主輔業分離的基礎上,按專業化和集約化的原則確立經營結構,并根據這一結構及其業務內容確定內部各項資源的配置。通過專業化和集約化,資產多元化,組織多樣化,管理分權化,充分調動主業經營單位的積極性,防止企業內部過度的同業競爭。對剝離后的輔業板塊,建立起評價輔營業務經營狀況的方法系統,從而為現行輔營業務的去留和未來新業務的進入選擇提供標準,并最終確定輔業板塊的業務內容。在輔業經營單位的建立與管理上,應更加突出戰略上的協同,充分調動輔業經營單位的積極性,培養自我生存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