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智
委托投票征集(Proxy Solicitation)是指征集者為了取得在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的表決權優勢,而以公開的方式請求股東委托征集者或其指定的第三人出席股東大會并代為投票的行為。其最初的宗旨是為了保護中小股東權力的行使,后來日益演化成為公司經營權爭奪的工具。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2002年1月9日出臺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中第一次正式引入委托投票征集這一概念。但這一新的制度要真正為中國市場認識并加以正確運用,還需一個較長的過程。因而,研究委托投票征集制的具體運行機制,借鑒成熟市場國家的規范操作,對我國真正建立委托投票征集制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美國對委托投票征集制的相關規定
美國最早于1952年在上市公司中引入這一機制,經過不斷的完善,現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則體系:
1、關于委托投票征集中的信息披露。美國沒有規定關于征集人的征集資格,而在特定的情況下,如進行投票代理權征集,就必須進行信息披露。美國將征集者分為兩類,公司管理機構和非公司管理機構。兩者都必須披露的內容,包括股東大會日期、地點和時間;授權委托書是否可撤銷;持不同意見股東的評估權;說明征集投票委托權的是公司管理層、公司股東或是外人;游說支付費用;除郵寄外,是否還以其他方式征集;征集者或當事人是否有重大利益。此外,對兩類征集者的不同披露標準。對于公司管理機構的委托投票征集,從其自身獨立性方面規定必須披露公司的經營情況、所有候選人的背景和履歷、管理人員的薪酬、管理人員與公司有無利益沖突以及其他需要股東投票表決的事項。而對于非公司管理機構的委托投票征集,則只須另外簡略披露反對派股東的自我背景介紹、提名候選人的背景介紹以及其他需要股東表決的事項。
2、關于股東提案制度。美國《證券交易法》規定,小股東可以通過“股東提案”來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公司的管理機構向股東征集投票代理權,小股東可以提前120天向公司管理機構呈遞提案。即使管理機構反對股東的提案,只要其提案是合理的,股東就有權在征集資料中附入500字以內的聲明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盡管大多數股東提案因為不切實際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但至少可以引起公司管理機構對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予以重視,這也是股東和管理機構得以溝通的費用低廉、效率極高的工具,所以股東提案制不失為股東監督管理層的一種有效手段。
3、關于投票代理權爭奪的特殊問題規定。在投票代理權爭奪戰中,反對派股東必須獲得足夠的支持票數才有獲勝的希望。首先他要向其他股東游說,必須先獲得有關股東的名冊。美國SEC規定,如果一家公司發行的任何一種股票的在冊股東超過500人,公司資產超過500萬美元,反對派股東要求與股東聯系,公司管理機構可以有兩種選擇:向其提供股東名冊;讓其支付郵資,由公司替反對派股東郵寄宣傳資料。而目前美國公司管理機構一般選擇后者,因為股東分散,郵資可觀,不能有選擇地針對少數股東,宣傳效果不一定很明顯,這當然對在職的管理人員有利。
我國建立委托投票征集制的建議
1、完善相關法規建設,嚴格信息披露責任。投票權征集雖然不發生所有權的轉移,但是同樣會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對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利益同樣會有影響。因此,對于征集代理表決權達到法定比例的,必須同樣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征集者必須披露其持股比例、持股時間、征集委托書的目的、所擬支持的董事會、監事會候選人的詳細資料、征集人與股東大會決議案的利害關系的說明等內容。此外,為防止-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利用“綠色郵件”進行尋租行為,必須規定委托投票征集的法定不司撤銷期。另外,征集人在發布征集資料前,須將相關資料報證券管理部門審核,并履行相應程序,力求做到信息披露內容的法定最低要求及其規范化。
2、積極引進股東提案制。我國資本市場上,公司經營運作普遍缺乏參與的意識,更缺乏參與的熱情。股東提案制的引入可以給中小股東——個低廉且有效地表達他們意志的渠道,這有助于喚醒中小股東的股權意識,提高中小股東參與公司事務的興趣,保障中小股東的權益。但為了防止該制度被濫用,也可設置一些排除規定,如提案的內容與公司的經營范圍沒有直接關系;公司沒有能力將股東的事項付諸實施;該提案與其他股東提案實質上重復;在過去5年內已有股東提出相似的提案,但沒有足夠的支持票等;并且,對提案的字數也肋口以適當的限制。
3、加快機構投資者在委托投票之中角色的轉換。我國資本市場日益由以散戶為主體過渡到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機構投資者奉行“投資多元化”,其手中持有多家公司的股票,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投資,賺取投資回報,而不是介入公司的管理,但這并不是說機構投資者完全不關心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機構投資者往往藉由“委托書戰爭”以及股東提案制度,積極介入公司管理和監控問題。另外投資于同一家公司的各個機構投資者基于共同的利益,避免相互影響,為了保證投資的回報率,幾個機構投資團體會聯合起來,統一制定策略,監督公司的管理機構。此外,一些機構投資者還可建立聯席會議,定時議事,把分散的選票集中起來,通過委托投票征集,選舉代表機構投資者團體利益的董事來參加公司的管現機構。因為各機構投資者擁有的份額本來就相當可觀,一旦聯合起來,力量就會更加雄厚,能夠有效對公司的管理機構施加影響,改變內部人控制的格局。由于單個小股東無法承受投票權征集的巨額費用,因而可以預見在現代公司中,完全由小股東發動的投票權爭奪公司控股權會越來越少,而大多數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將取代其地位,更多地利用委托投票征集這種方式來影響公司經營決策。
4、豐富委托投票征集方式,設立專業代理權征集公司。傳統的委托投票征集方式主要是直接向主要股東游說;通過公司管理機構向所有股東寄送委托書以通過媒體廣告征集。但上述方式要么受限于管理機構,成本較高;要么沒有針對性,不易獲得委托人的信任。因而,反對派股東越來越傾向于尋求專業的代理機構作為其顧問或直接委托專業公司代其征集。這主要是因為,一是監管部門的要求越來越高,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來管理委托投票征集的程序,公司管理機構尤其是中小股東并不熟知,往往可能因為某個具體程序的疏忽而使投票權的爭奪功虧一簣;二是證券市場的發展,公司控制權的爭奪也越來越復雜,往往不僅包括一種方式的運用,而是多種方式的組合。如慣用的方式是先在股市上收購一定份額的股權,當資金不足時再運用委托投票征集集合其他中小股東的力量,占據優勢。這些創新的設計和具體操作往往只能由專業的征集機構來策劃完成。三是由于委托投票征集的過程花費巨大,相比而言,專業服務公司的收費比較合理,可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操作方法,省錢省力,這也是市場對其認同的原因。
5、加大公司管理機構發起委托投票征集的成本,平衡攻守雙方的風險責任.在投票權的爭奪中,由于兩者的地位不同,管理層具有反對派股東無法比擬的信息和資源等方面優勢。因此,根據公平競爭原則,在規則設計上應允許并鼓勵委托書爭奪情形的發生,盡可能改變反對派股東在爭奪中事實上的不利處境,給雙方以平等競爭的氛圍。對于上市公司管理層而言,其發動的委托投票征集活動的費用通常是由公司負擔,即使其在委托書爭奪戰中失敗而被改選下臺;而對于反對派股東而言,除非在委托書爭奪中獲勝,并經股東大會通過后,其發動委托投票征集活動的費用才可能由公司予以負擔。這里反對派股東自己承擔征集活動失敗的風險自然無可厚非,但對公司管理層而言,如果其爭取連任失敗后仍然可由公司承擔相關費用則不盡公平,還會導致管理層不計成本地濫用該制度。所以在我國委托投票征集中應規定現任公司董事會在爭取連任失敗或其提名的其他人選落選時應自行承擔有關費用,以此使得雙方都承擔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