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森
《省公檢法司舉報電話四家竟有三家不靈通》于9月7日在《河南日報》第七版見報后,引起省委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兩次批示,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李清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柏拴,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張世軍也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嚴肅指出:被動的、圖形式的服務承諾是不能允許的;說到了,就要做到,否則就會失信于民;責令有關部門立即調查研究,迅速提出整改意見。
9月11日上午,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將有關情況的報告送至省委政法委,深刻剖析了舉報電話不靈的問題,拿出了具體的整改措施,并通過《河南日報》向廣大群眾公開道歉,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以確保不再發生類似的問題。廣大讀者也紛紛在河南報業網上發表評論,熱議舉報電話不靈的問題,表達對形式主義作風的痛恨。
一篇不過千字的短文能在省委高層引起這樣強烈的震動,同時在公檢法司系統及廣大讀者中產生沖擊波,直接推動了省直機關求真務實的作風建設,這充分反映了省委對輿論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寄予厚望,廣大讀者對輿論監督的熱望,也說明在實現中原崛起的奮斗目標過程中,黨報輿論監督的舞臺是廣闊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總結經驗,以利來者。如果說這篇報道是成功的,那么成功在哪里?對于黨報今后的輿論監督工作有什么啟示呢?
輿論監督要把體現黨的意志與人民心聲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標準,所以,黨的意志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人民心聲的體現,二者從來都是有機統一的。輿論監督的重點應放在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維護人民利益的情況、黨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不良行為上,而這些正是黨的意志與人民心聲有機統一的充分體現。7月30日,省委七屆七次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省級領導干部和省直機關帶頭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的決定》;8月10日,省委召開常委會議,研究貫徹《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省級領導干部和省直機關帶頭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的決定》,省委指出,實現中原崛起的奮斗目標和基本思路已經明確,現在的關鍵是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進一步改進思想和工作作風,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把藍圖變為現實。而這不也正是全省9600萬人民的共同心聲嗎?省委的決心這么大,人民的呼聲這么高,但是,有關部門對于公開作出的求真務實的承諾,卻視同兒戲,麻木不仁,置省委的要求與人民意愿于不顧,如果不給這樣的事件曝光,作為黨報記者,屬于失職。報道所引發的“一石激起千層浪”效果,充分暗示輿論監督必須把好脈,這個脈就是現階段黨的要求和人民心聲的統一體,只有這樣,輿論監督才能成為促進改革開放、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有效途徑,才能為黨和政府幫忙,而不添亂。
輿論監督要加強策劃意識,經過策劃的輿論監督會更有力度。近年來,新聞策劃在媒體間十分流行,實踐證明,新聞策劃對于提高媒體的知名度、樹立媒體的形象、提高媒體的質量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輿論監督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同樣需要策劃。綜合近期《河南日報》的輿論監督工作,其策劃主要體現了宏觀把握、微觀著手的特點。《四家竟有三家不靈通》這篇文章看似偶然,一天早上,一個讀者打電話很不客氣:“你們公布的什么承諾電話,打不通!”記者當時心頭一驚,感到此事重大:有關部門竟這樣落實省委的決定?當天下午編前會上,記者立即向社領導匯報這一情況,朱夏炎總編非常敏感,他說:“多好的題材,關注關注!”于是我們開始一系列調查,獲得不少第一手材料。但是怎么做呢?決定從微觀著手,通過舉報電話不靈通這一微觀現象來揭示宏觀:即對于真抓實干、狠抓落實這一精神及作風的熱切呼喚。文章寫出后,主管副總編王俊本要求加一個編后,使報道從微觀向宏觀進行自然延伸,增加了文章的力度和厚度。試想,如果沒有平時對于宏觀形勢、宏觀政策的把握,即使接到了一個反映問題的電話,從記者到領導,很可能也就放過去了。另外,近期的輿論關注版還相繼推出《鄭州通信生財有招》、《說是來幫農為何成坑農》等報道,都是經過策劃,以小見大的報道,不僅推動問題迅速得到解決,而且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輿論監督要講究人情味,講究批評藝術。輿論監督的目的是要給黨和政府幫忙,是要促進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將被監督者一棍子打死,所以批評除了準確、客觀以外,還要講究藝術、注重人情味。9月13日,《河南日報》在一版刊發了省公檢法司系統對于《四家竟有三家不靈通》的反饋,并配發了一則短評,無論是反饋文章本身還是短評都充滿了關愛、鼓勵的氣息。尤其是短評人情味相當濃厚:“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對批評,三部門表現出的承認錯誤的勇氣和改正錯誤的決心使人欣慰。回過頭來仔細想想,群眾遇到了困難,打電話到政法部門尋求幫助,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政法部門在人民心目中絕對是值得信賴的靠山;要求政法部門先行推進服務承諾制,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政法部門的期許,希望其在省級領導干部和省直機關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真抓實干、狠抓落實方面做好表率……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更正電話號碼帶來的決不單是舉報途徑的暢通和服務方式的快捷,更重要的是三部門日常工作與人民心聲的靠近。”如果說第一篇報道《四家竟有三家不靈通》多少有點火藥味,這些后續報道則如暖風拂面,相信有關當事方一定會感到批評方的善意和愛護,因而批評將更具感召力和說服力,這次輿論監督在濃厚的愛意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