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九
雖然燃氣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但百江燃氣(8132.HK)高速增長的勢頭沒有稍減,最近公布的2003年三季度報告顯示,相比去年同期,公司凈利潤增長70%。
但這家公司在業內可稱“另類”:在百江1.3億港元的收入中,來自液化石油氣的收入超出80%,而管道天然氣的收入只有15%。與大部分燃氣公司均以燃氣接駁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相比,百江收入結構凸顯的經營模式和市場顯得格格不入。
管網還是瓶裝?
百江燃氣于2001年4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為經營內地的城市燃氣,掌門人為百富榜(胡潤版)上排名54位的歐亞平。除了百江燃氣,歐亞平旗下還有百仕達(1168.HK)和威華達(0622.HK)兩家上市公司。
城市燃氣,是指作為能源供應城鎮生活、生產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天然氣和人工煤氣。中國的城市燃氣經歷了三個階段:80年代以前主要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使用的煤氣;由于煤氣污染嚴重,80年代以后開始普遍用液化石油氣,其中以瓶裝為主,也有一些管道;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開始重視天然氣,天然氣在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對于城市燃氣的發展方向,市場的普遍看法是“管道天然氣代表未來中國城市燃氣的發展方向”。原因之一在于由于天然氣具有清潔、經濟、環保、高效能等優點。其二在于管道天然氣的自然壟斷性。因為在同一個城市,瓶裝液化氣可以多家公司經營,而管道天然氣則只能由一家公司獨家經營,經營權一般是30~50年——這是因為管道要占用城市的有限的路由資源,并且燃氣管道有一定的危險性,鋪設中不能交叉,一個城市不可能有幾家燃氣公司修幾條管道。基于以上的認識,國內的燃氣公司都在為爭奪城市的管網獨家經營權“跑馬圈地”。由于燃氣管網的前期投入巨大,因此,燃氣公司如果僅靠燃氣銷售收入將會巨額虧損,接駁費成了燃氣公司的主要來源,新奧和華桑去年的接駁費收入所占營業額的比率均在60%以上。(有關中國燃氣市場情況,詳見本刊2003年第六期《“燃”情歲月》)
百江是否會逐漸收縮在瓶裝液化氣的戰線,轉而大力發展管道天然氣?
百江燃氣總裁陳巍的回答令人意外,他和市場的看法有較大不同。他告坼《新財經》記者,百江不會放棄管道天然氣市場,但是也絕對不會縮減瓶裝液化氣市場,相反,百江還將加大在瓶裝市場的力度。陳巍的理由很簡單,他并不認為管道天然氣會在未來的城市燃氣市場一統天下。
陳巍指出,百江自始自終看好瓶裝市場,他曾派專門的研究小組研究過海外各國的燃氣市場,比如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得出的結論是,任何一國不管燃氣市場多么發達,瓶裝市場始終維持一個固定份額。比如在美國,市中心全都是管道燃氣,但是很多美國人喜歡住在郊外,所以,城郊地區的瓶裝市場就比管道市場大。美國有一家業績很好的上市公司Amerigas,就是專門做瓶裝液化氣的。而在中國,因為大量的城郊的存在以及一些農村城市化的進程,瓶裝市場絕對比美國大。管網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瓶裝市場,盡管很多做燃氣的人不承認這個說法。
借機收購
盡管百江依據瓶裝市場不可替代的特性堅守“戰場”,但其必須面對的問題是,隨著燃氣管網的普及,瓶裝市場的份額肯定會下降。
對此,陳巍承認這的確是燃氣發展的一個趨勢,以南京百江為例,管網逐漸普及之后,南京百江的瓶裝市場這兩年一直呈下降趨勢。但陳強調,在瓶裝市場份額下降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南京百江的盈利反而出現上升態勢。
為何會出現這種背離現象?其中奧秘在于,在管網普及到一定程度后一些經營瓶裝市場的小的燃氣公司會被擠垮,只剩下一兩家比較有實力的,而像百江這樣的大公司會在瓶裝市場獲得一個相對壟斷的地位,能夠左右南京瓶裝氣的市場價格,在市場上獲得利潤的主動權就很大了。也就是數量雖然下降,但是價格卻提高了,由于價格的增長幅度大于數量下降的影響,所以,盈利反而增長。
對于現在管網對瓶裝市場形成較大的沖擊,陳巍認為對于百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可以乘機收購一些公司”。“去年10月,百江拿下了濟南市整個瓶裝液化氣市場,一共有40萬用戶,而且還在盈利。百江還會尋找更好更大的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百江的模式是瓶裝液化氣和城市管網同步發展,在公司內部也有兩個部門,一個專門做管道天然氣,一個專門做瓶裝液化氣。”陳巍告訴《新財經》記者。
對于其他燃氣公司以收取接駁費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做法,陳巍不想多作評價,只是表示百江不想把收取開戶費作為百江未來發展的基礎,因為開戶費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取消的。所以,百江更看重的是手中有多少用戶,能向用戶提供多少服務,從服務中能夠獲得多少利潤。陳巍坦言,在燃氣公司的圈地運動中百江沒有別人快,但這種暫時的快速增長并不是百江需要的,百江更希望自己是一家真正經營燃氣的專業公司。
股東李嘉誠
或許是為百江的另類氣質所吸引,李嘉誠也以和記黃埔有限公司(0013.HK)之名入股百江。
2002年5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記企業有限公司,出資1.25億港元向百江燃氣(8132.HK)的大股東百仕達(1168.HK)購入百江燃氣6.4%的股份,成為百江第二大股東。2002年10月,和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OptionPerfect購入總值1.25億港元的百江燃氣兩年期可換股債券,可兌換百江燃氣6.4%股權。若和黃到時全數行使,將持有百江燃氣12.8%股權。
和黃雖然財大氣粗,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李嘉誠也決不會隨便將2億多港元扔進百江。百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李嘉誠的目光?陳巍告訴記者,李嘉誠一是看好燃氣這個市場,二是看好百江的管理團隊,第三他們希望能夠從百江身上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
和黃自2002年入股百江,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和黃給百江究竟帶來了什么?
據悉,和黃派出了二號人物,李嘉誠的左膀右臂霍建寧任百江非執行董事,參加百江重要的董事會,霍還專門委派了和黃中國區總裁杜志強任其替代董事,參與百江的日常董事會工作。嚴格來說,和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策略投資者,因為他們并沒有涉足過燃氣這個行業,所以,沒有直接參與百江的日常經營管理。但和黃給百江帶來的間接影響很大,比如李嘉誠的形象和名聲對百江在中國發展市場得益匪淺。四川省去年11月去香港招商,省委書記、省長等人在五天的時間內會見了香港的知名人士,他們在香港第一天便與歐亞平先生共進早餐。在拜見李嘉誠時,李嘉誠也專門提到了百江在四川的發展、和黃對百江的希望和支持等等,無疑百江還是得益于這種強大的股東背景的。
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特立獨行無疑需要極大的勇氣,時間會對百江的勇氣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