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在華盛頓的英國駐美大使家中,舉辦了一次著裝正式的晚會。參加晚會的自然都是政界名流,美國總統布什也穿著晚禮服盛裝出席。那是一次生日晚會。而晚會的主角,不是別人,正是布什最信任的助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
在50歲生日晚會上,賴斯從布什總統那里獲得了一份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她將被提名為下屆布什政府的國務卿。站在一邊的賴斯,眼中有淚光閃爍。一旦這一提名獲得參議院批準,賴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黑人國務卿。
鮑威爾走了,賴斯來了。“成為我的摯友和導師柯林·鮑威爾的繼任者,讓我覺得誠惶誠恐。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國家公務員之一。”賴斯坦言。國務卿的變換,稱得上是布什連任成功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內閣調整。和他的上任一樣,鮑威爾的離任,又讓美國感慨不已。
簡單的告別,掩飾不住離別的落寞。而在四年前,當首次競選成功的布什請出柯林·鮑威爾擔任國務卿時,這位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備受尊重的退役四星上將,被看作布什內閣里星光熠熠的人物。然而四年后,當鮑威爾提出辭職時,他讓美國人乃至全世界最無法忘記的卻是這樣一個場面。
2003年2月,鮑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曾說:“我們保守的估計是,伊拉克現在擁有100噸~500噸化學武器制劑。這些制劑足夠裝載1600枚作戰火箭……我給各位提供的是建立在可靠情報基礎之上的事實與結論。”事實上,在這次講話之前,鮑威爾和當時的CIA局長特尼特一起,在中情局內連軸工作了四天,篩選情報以確保最終的準確無誤。伊拉克戰爭后記者曾問道:“如果您當初知道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話,您還會主張進攻伊拉克嗎?”鮑威爾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一個新保守主義陣營里孤單的國際主義者,被派到聯合國去為一場他并不支持的戰爭作證。這是美國媒體給予鮑威爾不失同情的評價。其實,從上任伊始,鮑威爾就身陷重圍,腹背受敵。
2001年2月,就在鮑威爾提出應繼續和朝鮮展開談判的第二天,布什就在與韓國總統金大中的會面中明確表示,朝鮮不值得信任,中止談判。幾乎是與此同時,白宮明確表示要退出《京都議定書》。鮑威爾再次感到,自己在布什內閣的影響力實屬有限。
當他還是個軍人時,鮑威爾就給自己定下了13條規矩。其中第三條是:不要讓自我意識過分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而美國媒體認為,過去四年的國務卿生涯中,如果不是因為這種信念,鮑威爾也許早就辭職了。
國務卿,在政府里主管外交,按理說,國際舞臺應該是鮑威爾長袖善舞的戰場。但在過去四年,這位國務卿的出訪時間卻少得可憐。因為華盛頓就是他所要應對的沖突中心。在一次和英國外長施特勞的電話聊天中,鮑威爾曾半開玩笑地說:“我不需要出國去面對那些圣戰組織,在美國國內就有一個反對我的杰哈德。”
2001年12月,鮑威爾出訪中亞。途中得知美國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正試圖勸說布什總統宣布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贊助人,切斷與這位巴勒斯坦領袖的聯系。于是他不得不飛回國內,緊急防守,阻止了這一政策的出臺。但幾個月后,當鮑威爾身在中東試圖重新啟動巴以會談時,來自白宮的一道命令又讓他放棄了一個早已計劃好的演講。因為白宮擔心他對美國參與中東和平進程作出過多承諾。那以后,鮑威爾很少出訪中東。
鮑威爾曾說:“我們和中國關系良好,也許是幾十年來關系最好的時候。與印度、巴基斯坦、俄聯邦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都是過去四年布什總統領導下的外交成就。”對于一些被公認為是鮑威爾任內杰出的外交成就,《新聞周刊》的評論一語道破:這些事務都是跟切尼或拉姆斯菲爾德沒有什么利害關系的。
在鮑威爾當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他的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一條格言:“永遠不要讓他們看見你出汗。”但據說有一次在一個外交晚會上,有人引用新聞的話說聽說:布什睡覺的時候像個嬰兒。鮑威爾呵呵一笑說:“我睡覺時也像個嬰兒。每隔兩小時,就會醒過來,尖叫!”這大概是溫和的鮑威爾極少流露出的自己所承受的壓力。但愿,在辭職以后,他能睡上香甜的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