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18日和20~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六次部長級會議和第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先后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召開。這是APEC雙部長(外交部長和貿易部長)會議和領導人會議第一次在南美大陸召開。
討論的重點有三大項
APEC今年的主題是“一個大家庭———我們的未來”。今年部長和領導人討論的重點是,反恐與安全問題、APEC的中期審評以及APEC改革三大項。
反恐與安全問題 作為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會晤機制,APEC討論影響國際和地區形勢的政治安全問題和突發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今年以來,全球恐怖活動有增無減,反恐合作為APEC各方所關注。美國從其全球反恐戰略出發,要求APEC在便攜式防空導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防擴散問題上采取具體行動,落實領導人去年提出的反恐承諾。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成員支持美國的建議,積極支持APEC在政治安全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以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成員則強調,APEC作為經濟合作組織,可從經貿角度開展反恐和防擴散合作,但不應過多介入政治安全問題,也沒有資源和能力在純政治安全領域開展具體活動。此外,各方圍繞APEC討論政治安全問題的機制化議題也進行了爭論。
APEC中期審評 2001年,APEC領導人指示,APEC需要在2005年對“茂物目標”執行情況進行中期審評,以推動各成員按期達標。目前各成員雖均強調中期審評對推動“茂物目標”的重要意義,但對審評的內容、目的和方式等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馬來西亞、智利等發展中成員認為,中期審評應以實現“茂物目標”為目的和出發點,意在推動發達成員率先履行“茂物目標”承諾。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發達成員由于近年來在推動“茂物目標”方面進展緩慢,不愿看到中期審評凸現其面臨窘境,強調中期審評應重在評估APEC實現“茂物目標”的整體進展,而非各經濟體的表現,盡量避免為“茂物目標”下具體定義和制定實施時間表。
APEC改革 在2003年APEC第三次高官會上,澳大利亞提出有必要對APEC進行改革,使其適應地區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這次智利會議上,關于改革問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討論,但具體步驟還有待于明年的韓國釜山會議決定。這是APEC成立以來的第三次改革。
各成員提出的改革建議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主張對APEC動大手術,突出領導人會議核心作用,采取自上而下方式確定APEC活動日程,增強APEC的應變能力,并正式討論政治安全問題。持此類觀點的主要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等發達成員。另一類主張采取穩健、謹慎的態度推進改革,對APEC進行小修小補,撤銷重疊機構,精簡會議活動,加強機構間協調,反對只根據領導人指示來規劃APEC合作。持此類觀點的主要是智利、印尼、菲律賓等發展中成員。由于改革關系到APEC的自身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因此,短期內APEC的改革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這次會議通過的《APEC第十二屆經濟領導人會議圣地亞哥宣言》強調了APEC內的經濟問題和人的安全問題,主要內容分四部分———通過貿易投資自由化推動發展、APEC促進貿易的圣地亞哥倡議、加強人的安全鞏固經濟增長、推動良好治理和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此外,領導人還通過了一系列決議,如《APEC RTA/FTA最佳行為規范》、《APEC關于知識產權的綜合戰略》、《圣地亞哥倡議》、《APEC反愛滋病倡議》、《APEC能源安全倡議》、《圣地亞哥反腐敗和保證透明度的倡議》及《實施結構改革的領導人議程》等。
但是,APEC中爭論最大的幾個問題,如中期評估和“茂物目標”的實現、APEC改革、APEC討論政治安全問題的機制化問題等,此次會議并沒有得出什么結論。這些問題都留到今后幾年、特別是明年釜山會議上去解決。
目前,人們對APEC十五年的歷程有褒有貶。應該說,十五年來APEC還是取得不少進展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特別是對無形的進展不應低估。無論將來APEC如何改革,其推進國際合作、尤其是國際經濟合作的宗旨,是積極的和實事求是的,理應堅持下去。
一條頗受爭議的路
成立于1989年的APEC目前擁有21個成員。2003年,APEC 21個成員的GDP占全球GDP的66%,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量的50%,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40%。從以上數據來看,APEC相當于半個世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大的區域合作組織。APEC對中國來講就更重要了。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的70.9%是與APEC成員進行的,中國吸收的海外直接投資(FDI)的72%來自APEC成員。
十五年來,APEC走過了一條頗受爭議的路。在成立初期,APEC進程的兩個核心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1994年在印尼茂物的APEC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議上,領導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茂物目標》———發達成員在2010年、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的進展很快,給人的感覺是即將取得突破。但亞洲金融危機對此的打擊是致命的。隨著“部門自愿先行自由化”的失敗,APEC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進程便陷入停滯之中。與此同時,經濟技術合作也無法找到突破口,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APEC本來只是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的組織,但在發展過程中,它卻越來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組織了?,F在APEC討論的話題,幾乎涉及當前國際合作中所談論的所有熱點話題。
三個明顯的發展傾向
今天的APEC,三個發展傾向很明顯:
首先是泛政治化傾向。APEC第一次討論政治問題是1999年在新西蘭的奧克蘭。當時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成員的堅持下,會議東道主新西蘭提出在會議期間以外長非正式會議形式討論東帝汶問題,從此開辟了在APEC會議期間討論政治安全問題的先例。2001年的上海會議是9.11事件后召開的首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領導人討論了恐怖主義對全球和地區經濟的影響,以及在經濟領域的應對措施,并在《領導人宣言》之外,發表了《領導人反恐聲明》。2002年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會議繼續討論了反恐和朝核問題,這是APEC第一次涉及純政治安全問題。2003年的曼谷會議,各方又討論了APEC內討論政治安全問題的機制化問題。今天,以美國為首的發達成員,繼續堅持APEC需要討論反恐、防擴散和制止其他跨國安全威脅等問題的立場,并推動將其機制化。
其次,貿易投資自由化在APEC進程中份量減輕、APEC在區域經濟合作中作用淡化的傾向。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區域貿易安排(FTA/RTA)蓬勃興起。據統計,APEC所有成員均不同程度參與FTA/RTA,其中,尤以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最為活躍。目前,APEC成員共簽署了40個FTA/RTA,其中包括成員間的14個。APEC成員簽署的FTA/RTA包括兩種:一種是次區域的,如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另一種是雙邊的,如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澳大利亞—新西蘭緊密經濟關系協定、智利—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等。除這些已經簽署的以外,APEC成員正在談判的或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FTA/RTA還有40余個。因此,未來APEC成員參與的FTA/RTA有可能達到80個。
很明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的受阻,刺激了APEC成員更積極地參與FTA/RTA。關于FTA/RTA對APEC的“茂物目標”到底是“墊腳石”還是“絆腳石”,各界尚在爭論。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FTA/RTA的興起,APEC對很多成員的吸引力在下降,APEC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作用也在淡化。
第三,APEC的機構、機制官僚化的傾向。APEC成立之初,只有一個外交部長、貿易部長會議,參加人數不多,會期也很短。但隨著高官會、秘書處、專業委員會、專業部長會、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機制的建立,APEC變得越來越龐大。現在的APEC,會議過多、機構重疊、效率低下的官僚機構病越來越嚴重。這也導致了要求APEC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