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午麗娜因雙方感情不和向法院提出了離婚。但婚后男方單位曾給他分配一套二室一廳的住房,離婚后,男方以該房是他單位分配的有他支配和居住為由,將她拒之門外。
麗娜的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就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的使用、承租的若干問題于1996年就作了專門的司法解釋,其中列舉了公民在以下情況下,夫妻雙方均有權申請居住。
1.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關系存續5年以上;
2.婚前一方承擔的本單位的住房,離婚時雙方均在本單位的;
3.一方婚前借款投資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權,婚后夫妻共同償還借款;
4.婚前一方或者雙方中請取得公房承租權的;
5.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該承租房屋拆遷而取得房屋承租權的;
6.夫妻雙方單位投資聯建或者購置的共有房屋的;
7.一方將其承租的本單位的房屋交回單位或者交給另一方單位后,另一方單位另給調換房屋的;
8.婚前雙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調換房屋的;
9.其他應當認為夫妻雙方均可承擔的情形。
但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像公房,特別是單位分給自己職工及其直系親屬使用的,很大程度上帶有福利性質,是否同意給本單位以外的人居住,法院在審理時,也會適當考慮到單位的利益,但是,既然法律上作了明文規定,還是應該按照法律規定處理,同時,還要看離婚時哪一方有過錯,以及房子能否分割等實際情況,法律規定可以借住對方的房屋,但最長時間不能超過兩年,如果另一方的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要求對方承擔一部分租房的費用。 (編輯/林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