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發展及人類文明進步相伴隨的諸如大氣與環境問題、傳染病與健康等問題時刻都讓人類為之付出代價。2003年春夏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災難,極為深刻地讓中國政府建立了“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其實,綜觀歷史長河,“非典”在人類傳染病家族當中又能算得上什么呢?就發展中的中國而言,愛滋病患者過百萬之多;乙肝病毒攜帶者達一億多人,每年發病人數近250萬;結核病死灰復燃,每年發病人數超過200萬;各種腸道傳染病每年發病過億人次;流行性出血熱、霍亂等甲類傳染時有發生;各種類型的性病也在社會蔓延......雖然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在日益發展,但各種傳染病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侵害人類的步伐。
十多年前,一位年輕的醫藥學學子,以他敏銳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開始投身于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事業。默默走過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他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那場“非典”的到來,更是讓全社會都認識到他的價值。他就是戴彥榛——北京健之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抓住時機 成就社會
——健之素崇高的企業境界在抗擊非典戰斗中升華
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所有抗擊“非典”的一線戰場上,如全國三千多家醫院、全國衛生防疫的各條戰線、黨和國家機關等都在使用一種名為“健之素”的系列消毒產品。尤其是“非典”定點醫院和一線工作人員被指定需要使用“健之素”。在這個非常時期,健之素就是強有力的武器,就是一種信任和依賴。健之素公司也成為了全國抗擊“非典”的戰時大后方。而最值得稱贊的就是健之素公司在中華民族遭遇災難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崇高的企業境界。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需貨訂單像雪片一樣發往健之素公司,公司的門口人頭攢動,車輛排起了長龍。戴彥榛和他的團隊頓時感到一項重大的社會責任落到了自己的肩上。他帶領全體職工及臨時召集的二百多名員工日夜奮戰,并緊急投入一千多萬元資金,立即擴建生產車間,使公司的生產能力在二十天后擴大了近20倍。即使是這樣,依然供不應求。這時公司明確決策,所有產品必須保證用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全國三千多家醫院和衛生防疫系統,不能讓一家醫院斷貨。
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公司為了保證供應,臨時招聘了一百多名送貨人員,對全國七千多家用戶實施每隔三天及時送貨的辦法,以確保所有客戶不斷貨。為此,全體市場工作人員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心血,同時,這樣的做法也極大地提高了營運成本。然而,按照當時的形勢,健之素生產的所有產品都不必花費如此高昂的代價去送貨,因為門外就有大批拿著現金和支票等著收貨的客商。但是,在決戰“非典”的關鍵時刻,如果有哪一家醫院、哪一條戰線上沒有消毒藥,那將是多么嚴重的社會責任!
當時,全國范圍內消毒藥生產原材料及包裝材料價格呈十倍地增長。但健之素仍按原出廠價供貨,分毫不抬高 價格,即使沒有了利潤,也不給國家和醫院增加一絲負擔。
事實上,戴彥榛當時完全可以按照經國家審定的批發價或零售價供貨。如果這樣,公司每天可以多獲得100——150萬的純利潤。但是,在民族災難面前,健之素選擇的是社會責任而不是公司最大化的利潤。
連續三個多月的日夜奮戰,戴彥榛和他的員工們一道吃住在公司,親臨生產第一線。曾有十多位員工都累得暈倒在生產線上,稍稍恢復后又直奔工作崗位。當戴彥榛從生產一線下來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多少次他都想哭。他心疼他的員工,他的同事,他的戰友。他對我們說:“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我絕對不會讓我們的員工那么辛苦。但重任在肩,我們只好這樣!”
在健之素企業的價值觀里,排在第一位的是“以成就社會為企業使命”。無論是艱苦的創業還是在輝煌的規模化發展過程,戴彥榛和他的企業都始終堅守這一使命,并在全體員工心目中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認同。因而,在關鍵時刻,這種價值觀就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
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戴彥榛還抽出時間,親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小湯山醫院等十多家“非典”一線醫院慰問醫護人員,并為他們捐贈了價值150多萬元的消毒藥品和慰問品。
當人們處于無助和恐慌之中時,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精神上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戴彥榛和他的同事們在盡全力滿足社會用藥需求的同時,還心系社會和人民群眾,主動出資與北京電視臺聯合舉辦了一場“我們攜手同心——抗擊‘非典’大型公益演唱會”,以激發人們的信心,鼓舞人們的斗志,為抗擊“非典”戰斗中的英雄而高歌。
一場抗擊“非典”的戰斗,譜寫了一曲戴彥榛和健之素“成就社會”的贊歌,讓戴彥榛這個名字更加閃亮,讓他的企業境界再度升華。
著眼未來 成就社會
——戴彥榛超前的戰略思想在創業道路上領航
“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有多高的思想境界,就會有多大的事業作為。”戴彥榛還解釋說:“不同的思想境界一定會產生不同的經營理念,不同的經營理念帶來不同的事業成就。”當我們了解到戴彥榛的創業與發展歷程之后,我們無不為他的思想境界和經營理念而贊嘆。我們也因此而明白了戴彥榛事業的決勝之道。
我們不能不說,戴彥榛當初的事業沖動和事業選擇,就是源于一種社會責任感。當改革開放帶來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十多年前,可能人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更廣泛的人及物的流動,導致了更多更廣泛的傳染病的傳播。而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觀點,使社會公共衛生事業和公共衛生機制建設等方面未能受到高度重視。同時,我國消毒科技與產業發展水平極為落后。幾十年來,我國仍然使用著具有幾十年或上百年歷史的傳統而低效并且有較強毒副作用的消毒產品。全民衛生意識和消毒科學知識嚴重欠缺,即使是醫院、衛生防疫等專業機構也并非具有嚴格的科學消毒、科學預防的思想意識和管理措施。十多年前,戴彥榛就意識到傳染病與公共衛生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問題。
深思熟慮之后,戴彥榛放棄了在醫藥研究所從事治療藥物研究的工作,毅然投身于消毒學事業。雖然當時被與他一起從事藥學事業的人們所不理解,但那時的戴彥榛就意識到那將是中國社會和人民群眾非常需要的事業,是有可能實現自己“成就于社會”的理想事業。
雖然有堅定的決心,但是面對重重困難,戴彥榛真的曾經不知道路在何方。后來,他想明白了,先得開展技術革命。于是他租了一套農民的房子,建立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開始了他的消毒藥研究。
那里,就是戴彥榛事業的發源地。他永遠都不會忘記在那里的每一個日夜。正是那段歲月的打磨,他奠定了無論事業如何發展總是把科研擺在最重要戰略地位的思想基礎。如今,他不但擁有條件優越的研究所,而且擁有由13位碩士、3位博士、7名專家組成的科研隊伍。這是他當時難以想象的。事實上,即使他在那簡陋的實驗室里研制出了“泡騰消毒片”,卻沒有估計到該產品竟然能夠占領全國市場,并掀起了一場消毒理念的革命。
在那里,戴彥榛除了研制完成“泡騰消毒片劑”,還研制出“長效緩釋消毒劑”和“速溶消毒顆粒”。但是,在當時這三樣產品無人認可,而他卻已負債5萬多元。研究工作無力繼續,債務到期要還,家庭生活都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山重水覆,路在何方?事在人為,路在腳下。在戴彥榛面前沒有翻不過的高山,沒有淌不過的大河。
面對現實,戴彥榛暫時放棄手頭的研究工作,只身下海,到改革開放正熱的南方,開始了近三年的打工生涯。在打工的同時,他全面而系統地再度學習了與消毒學相關的各門學科,并廣泛收集世界發達國家在消毒學術上的最新進展,還與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微生物及流行病學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及流行病學研究所、同濟醫科大學藥學院等多家科研機構保持著學習與交流的關系。幾年后,他在事業與學術上更加成熟,在經營與管理上也受到很好的鍛煉。他初衷不改,決心不變,1996年,毅然北上,在首都北京再度開始了他畢生追求的消毒事業。
然而,要成就一番事業,談何容易?雖經多方努力籌措到了完成產品鑒定報批與企業的立項批準所需的資金,可是沒有資金建車間、沒有資金購設備,怎么出產品?即使出了產品,這樣的新東西,沒有足夠的宣傳力量,一個無論是醫院還是民眾都從未見過的新生事物,如何讓市場接受?由于過去的消毒產品均為傳統的低價位產品,而戴彥榛開發的這些新產品都屬高技術含量和較高價位的產品,且在當時人們消毒意識比較淡薄的情況下,如何讓人們認可接受?無論是市場推廣還是生產技術,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公司沒有相應的資金實力,又如何能吸引和留住人才?沒有人才又怎么能使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無數困難和問題,他必須逐一解決,否則,成就事業成就社會的愿望就無法實現。
一招招艱難應對,一步步艱苦跋涉,可想而知,戴彥榛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多少次似乎山窮水盡,多少次似乎走投無路,多少次他清晨起床在陽臺上默默祈禱,為自己注入精神力量。執著與堅韌的戴彥榛解決了所有的困難與問題。以“健之素”為命名的系列新型消毒產品在全國得以廣泛應用。曾經有人這樣說:成功者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于克服困難的能力不同。這句話用來詮釋戴彥榛的成功,是多么貼切啊!
戴彥榛之所以能一點一滴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用他的話說就是:“因為有未來,因為我們相信未來,因為我們堅信社會需要消毒科技,需要消毒產品,需要我們這樣的創業者去呼吁、去倡導,因為人們的衛生意識需要提高,社會的公共衛生機制需要健全,人類的健康水平需要提高。只要我們抱定成就社會的理想,只要我們能夠著眼于未來,我們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他曾真誠地對我們說:“人的生命有限,我只想用有限的生命干好消毒這一件事,在成就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有限的生命價值。”
在健之素與北京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我們攜手同心——抗擊‘非典’大型公益演唱會”上,當主持人熱情地邀請戴彥榛上臺發言的時候,戴彥榛出乎主持人和觀眾意料之外地朗誦了一段內心獨白:“在我心靈深處,總是渴望頭上的天是藍的!腳下的地是綠的!在藍天與綠地之間,在快樂人群的上空,有一道美麗的彩虹。這道彩虹就是我的心愿,就是我畢生的事業!我只想用我一生的努力,為全民健康換得一場春雨,架起一道彩虹。”
透過他那渾厚而飽滿的男中音和那深情而悠揚的小提琴曲,一位男兒志者的一腔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戴彥榛十多年的創業,就是為了那場春雨、那道彩虹。
扎根社會 成就事業
——戴彥榛科學的經營理念在發展事業的道路上閃光
戴彥榛在經營與發展事業的過程中,勤于思索,善于分析,貫于總結,總是在“實踐與理論”的過程中使其經營思想不斷升華。他富有激情與靈感,總是能創立一個又一個閃光的經營理念,總是能讓這些科學的經營理念決勝于市場。
融入社會,扎根社會,方可成就事業
戴彥榛認為:無論事業大小,都必須充分融入社會,只有當你扎根于社會,才能有生長的沃土;只有當你用果實與落葉回報社會,你才能不斷地在社會沃土中吸取營養。當你真誠面對社會的時候,社會將會給你無數真誠的回報。戴彥榛長期堅持的“以成就社會為企業使命”的經營理念,帶領著健之素事業總是在不斷成就于社會的過程中得到輝煌的發展。
健之素曾用無數無私的奉獻、用四百多場學術推廣會和科技交流大會、用7年的時間全面推進了我國傳染病預防和消毒學事業的發展;在我國歷次自然災害及公共衛生危機中,健之素總是充當幕后英雄,總是作為抵御災難的堅強后盾,為此付出了上千萬元的資金和無數的人力;在抗擊“非典”戰斗之后,健之素出資80多萬元與衛生部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會、全軍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了“全國及全軍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及優秀學術論文表彰大會”,并與北京電視臺聯合舉辦了本次表彰的大型頒獎晚會,以激發全國從事消毒學及醫院感染學專業技術人員的事業熱情,宏揚在抗擊“非典”戰斗中的無私奉獻精神。為促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機制的完善建立,健之素又出資與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協會聯合舉辦了有衛生部領導、六位中科院院士、全國各省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有關領導及健康教育系統領導參加的“中國公共衛生機制與健康教育論壇”。為建立科學的傳染病預防與消毒的社會機制,健之素出資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舉辦了“全國消毒工作會議”,促進了全國范圍的交流與合作。同期還分別贊助中華醫院感染管理學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召開了全國性年會。廣泛的社區消毒科普教育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健之素就是這樣以切實的行動實踐著“成就社會”的經營理念。
健之素的努力與奉獻也得到了政府、社會及市場的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副主任陳錦華同志、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同志、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同志、北京市委副書記強衛同志、北京市副市長孫安民同志、解放軍總后衛生部副部長李建華同志等各級領導都曾到健之素慰問與視察。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全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全國七千多家健之素用戶都給予健之素高度的評價,并賦予了健之素更重大的使命。相信未來的健之素事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健之素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有機會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正是戴彥榛融入社會、扎根社會、成就社會的經營思想在閃光。
以學術為先導 深層次開發市場
戴彥榛把“以學術為先導”作為健之素發展市場的核心理念,因為戴彥榛深知,中國消毒科技與產業的落后,深知全社會衛生意識淡薄、消毒專業知識嚴重欠缺。幾十年來落后的消毒觀念、消毒方法和消毒產品致使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的推廣與應用步履維艱。因此,要發展消毒產品市場,必須首先改變人們的衛生意識、廣泛推廣消毒專業與科普知識。同時,還要呼吁并促進政府和社會對傳染病預防與科學消毒工作的重視。戴彥榛因而堅定地確立了“以學術為先導”的市場方法論。
然而,這對當時還是一個小企業的健之素來說,簡直如螞蟻撼樹。但是戴彥榛并不氣餒,他積極行動起來,并且堅持不懈。7年里,他走遍全國各地,與各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及學術團體協作舉辦了400多場學術交流大會和消毒專業培訓班;為500多家醫院及相關行業舉辦消毒學專題學術講座;并協助一些專業單位進行專題研究;資助全國各地50多個關于消毒學及醫院感染學專業的科研課題;并多次獨家贊助有關消毒學、預防醫學、醫院感染學等全國性的大型學術會議。這一切為中國消毒學科的發展,為全國醫院感染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及醫院感染學學術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不懈的付出,終于換來了豐碩的回報。戴彥榛和他的健之素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及其他各相關行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消毒專家”形象,贏得社會廣泛的信任。健之素也因此而獲得了廣闊的市場。
為了進一步強化健之素的專業形象,為中國消毒科技的發展作出切實的貢獻,戴彥榛先后考察了西方20多個發達國家,全面了解消毒藥的國際發展水平,并與一些消毒藥的權威研究機構建立科研協作關系,還特聘兩名國際知名的消毒學和醫院感染學專家作為公司顧問。在考察過程中,由于當時公司資金緊張,他一路上省吃儉用,日夜兼程,用40天的時間跑完20幾個國家。他學到了不少,見識了許多消毒學方面的東西,然而,說起這些國家有哪些名勝,他卻知之甚少。
回國后,他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了具有國內一流科研條件的“健之素消毒技術研究所”,組建了一個由博士、碩士等高素質人才組成的科研隊伍,根據國際消毒學發展趨勢,重新調整科研方向。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研究所就完成了8項科研成果,今年,戴彥榛正準備將研究所擴建為“健之素消毒技術研究院”,決定全方位研究開發各行業及全民需要的各種消毒產品及消毒技術。科技的進步是健之素實踐“以學術為先導”的基礎。以學術為先導,首先得有先導型的學術,健之素就是這樣一直站在中國消毒學術發展的最前沿。
“以學術為先導”還需要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那就是健之素每一位步入市場的員工都必須是消毒學方面的專家型人才,每一位都可以出去講學,都可以知道臨床或現場消毒工作,都可以為用戶制訂出最科學的消毒方案,都可以為用戶提供最精湛的專業服務。
以人為本 用思想建設團隊
“無論是創業還是發展階段,經營企業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憑什么去凝聚大家的思想?這是一個企業成功與發展的關鍵。一個企業需要確立明確的思想綱領,需要培育優良的企業文化,需要有切實可行的理想與目標,更需要用真誠來對待每一位員工。在我們艱苦的創業階段,我們能讓我們的創業者們從幾千元薪水的單位跳到這里來拿幾百元的薪水,還要日夜工作。我們的隊伍從三個人到幾百人,我們像一個大家庭,像親人一樣團結友愛,我們像一個部隊,能堅守鐵的紀律和戰無不勝的戰斗力,我們年輕,充滿朝氣與活力。為什么我們能這樣?因為作為健之素事業的領頭人,找到了能凝聚大家思想的思想。因為我為全體員工付出了無數的真誠。以人為本,真誠為實!”
決勝市場 戰略第一
“當所有企業都充分意識到科技、產品、市場與服務的重要性的時候,這些都不能再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逐步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能。那么什么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核心競爭力只能是你唯一具備而且不能被復制的能力。那么在我們企業里,我把‘戰略思維能力’作為首要核心競爭力,戰略思維能力不只是企業決策者應具備的能力,更應是企業全員應具備的能力。我們就是這樣努力培養全員戰略思維能力,這是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能打勝仗的根本原因。”
創業創新 健之素永恒的主題
我們采訪戴彥榛快要結束時,有這樣幾段對話,很耐人尋味。健之素靠什么取得了成功?
“我們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靠的是我們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
什么是創業精神?
“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創業精神就是能克服一切不能克服的困難的精神。在我們的創業道路上,任何一個困難如不能克服,我們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創業需要這種精神,創業還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創新能力。”
什么是創新能力?
“我也用一句話來概括:創新能力就能解決一切不能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同樣,在我們的創業過程中,任何一個問題如不能解決,我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我們懂得創業與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因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永遠保持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因此,在我們每天面對的墻壁上懸掛的就是:
永遠創業
——克服一切不能克服的困難
永遠創新
——解決一切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就是健之素事業永恒的主題!”
一朝百味人生,幾度輝煌旅程。戴彥榛的成功得益于他“成就社會”的理想,也滲透著一個又一個睿智的理念與抉擇,更飽含著他為之付出的無數的汗水與心血!
后記:
下一階段,健之素有何新的發展構想,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對此,戴彥榛坦言道:“健之素在中國醫療、防疫等專業市場上已成為第一專業品牌。下一階段,健之素將全面進軍中國民用消毒品市場,同時逐步拓展國際市場。我們已經培養了30位民用市場高級經理和15位國際市場高級經理,他們正整裝待發。同時,健之素還成功收購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和一家水產養殖消毒科技公司。在向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逐步展開多角化發展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