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年來CI策劃的經驗,作者總結出如下八條“CI的誤區”,希望我們的企業老總們從中得到啟發,改變觀念,學習先進,導入CI,快人一步,將企業品牌從小做大,共同塑造更多的中國品牌。
誤區一:重商標,不重VI
大部分企業老板都有這樣的想法,以為隨便找人畫一個商標,就可以成為品牌了,這是對品牌設計的誤解。所以,我們在商標事務所看到,不少企業送來的商標,設計手法似曾相識,很多以拼音字母湊成的商標比比皆是,無個性無差異無風格,這樣的標志打廣告,有就是無。企業十年八年的大量廣告費用,均投放及累積在這個標志身上,投入產出比極不合理。
一個漂亮的標志,可以體現企業的精神面貌及品牌,可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并帶動顧客購物欲,提升產品價值感。當然,我們還要注意的是,一個標志并不代表品牌的內涵。品牌設計需要有一套較為完整的VI系統(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才能給消費者一個整體的品牌認識。
誤區二:重銷售,不重管理
企業經營是圍繞一個中心--持續發展,落實二個基本點--市場銷售、企業管理而進行的。市場銷售是由產品銷售、網絡擴張、份額做大、效益回報等組成;企業管理是由思想教育、規章制度,品質把控、效率提高等組成。市場銷售與企業管理都是企業不可或缺的生態環境。
CI是由MI、BI、VI三者所構成的。VI--視覺系統(品牌體系),重點是對準市場銷售開發的系統,MI、BI--思想系統、行為規范系統(文化體系),重點是對準企業管理而開發的系統,二者相得益彰,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得助推器的作用。企業在確定導入CI時,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設計項目的選擇。
誤區三:重價格,不重價值
企業經營者會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那就是CI無價。做一本畫冊,設計一個單張,可能有一個均價,但CI的價差非常大。CI價差原因就在于:1、策劃手法不同;2、菜單內容不同;3、策劃成本不同;4、策劃資質不同;5、客戶規模不同。6、成品價值不同。
商界有句名言:“一分錢一分貨”。企業經營者要考慮的是:1、品牌推廣費遠遠要比品牌設計費大得多。2、品牌設計省了錢,等于品牌推廣多花錢。3、按照廣告少投入多產出原則,品牌設計價值在廣告投放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故此,企業經營者做CI時,可將CI價格與企業本身承受能力作比較,將價值選擇放在第一位,將價格選擇放在第二位。
誤區四:重廣告,不重品牌
企業有一個普遍現象。例如:今年找這個廣告公司,明年找那個廣告公司,因為沒有VI手冊去執行,所以企業面孔經常變,讓新舊顧客無法認知。又或者,廣告做了不少,品牌仍沒有鮮明地樹立起來。因此我們看到,在一個商品展銷會中,有品牌形象的攤位門庭若市;沒有品牌形象的攤位門可羅雀;怪不得一個老板說:“我每年都投放數十萬做廣告,但總感覺銷售效果不大。”
現在不少新企業創辦之始,已經安排導入CI。注冊品牌名稱,注冊品牌圖形,展開整套企業識別系統的CI設計,使CI規劃與新廠房建筑同步進行。因為老總們意識到,CI是樹立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元素,如果過幾年再做CI,等于這幾年的廣告費就白花了。早做CI比遲做CI好,馬上做CI比明天做CI好,始終是觀念領先,快人一步。
廣告是戰術,品牌(CI)是戰略。廣告是考慮目前的事,品牌是考慮長遠的事,廣告設計與VI品牌設計是兩回事。廣告設計不能代替VI設計。沒有VI設計基礎的廣告,是無品牌目標的廣告。
誤區五:重多疑,不重專業
到醫院找醫生看病,相信看病時,病人是不會代醫生去開藥的,因為是不同的專業。企業做CI,是因為企業發生形象方面的問題,才請CI專家來診斷來開出配方,使到企業通過導入CI,不斷強身健體,樹立起品牌形象。但是,一些現象可能使CI設計產生了溝通的阻礙。
例如:當CI設計公司將CI設計方案交給企業老總時,老總說了一句不尊重專業的話:“我不懂CI,我要招聘一個懂CI的人來公司,才能審這個CI稿。”,那么,這句話變成別的專業的話,就是,我要找另一個醫生來看看你開的藥,我怕你開錯藥方。
又例如:老總將VI方案的審稿權交給公司內部的廣告設計師,而這個設計師則按照廣告投放格式來審定VI方案,這樣就會出現VI跟著廣告走,而不是廣告跟著VI走。
如果叫一個讀小學的人審批讀大學的人的作業,又或者叫一個讀室內裝飾設計的人審批讀平面設計的人的作業,這是本末倒置,違反了老總投資CI的原意。其實,專業CI公司做的CI數量越多,經驗及教訓就越多,這是任何一個略懂CI的人所不能比擬的。不少好的作品,應該是老總根據市場現況、企業特征修改出來的。CI方案是給老總親自審的,老總按照自己的企業特點,看看CI能否符合自己的發展,這才是CI審稿的原則。
專業CI公司通常都有一個特點,你越信任他,他會做得好;你越鼓勵他,他會做得更好。
誤區六:重招標,不重資質
社會有個現象就是工程招標。工程招標可以體現公平、公正、公道。但是,不是什么行業都可以套用招標方式的,例如CI工程的標志招標,就未必達到招標者所想的理想目的。我們要知道以下幾個CI設計的問題:1、策劃公司如果一流人才去應付招標出稿,那么就可能三流人才去做單;2、會畫漂亮的標志,不一定會做很好的VI;3、專業CI公司一般不參加招標,或者不參加無補償條例的招標。4、專業CI公司業務來源穩定,為了做品質,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現有單子上,而對一般性的標志招標不感興趣。5、專業CI公司對自己設計的標志負有原創的責任,而社會上不知來歷的標志招標稿,是否抄襲不得而知。
當企業需要做CI時,首要工作是對可以做CI的策劃公司進行資質調查:做過多少個標志,做過多少個CI,有什么成功案例?做了CI后的效果怎樣?社會聲譽怎樣?同行口碑怎樣?是否合適做本單位的CI策劃?通過慎重比較,才可選定一家CI策劃公司。
誤區七:重表面,不重考察
商品有假貨,要做精明的消費者。行業有騙子,最好是擦亮眼睛。聽說有一間毫無名氣的廣告公司,打扮成行家里手,將人家CI作品貼上自己的宣傳冊,這一招著實蒙了一些企業。企業老板與其CI合作中大呼上當,發現提供的CI“作品”如垃圾一般不堪入目,并非是原來所見CI作品的質素,最后不得不慎重尋找真正的CI策劃公司。這種花錢買教訓的現象,不但浪費了金錢,而且浪費了時間。
做CI不同于做廣告。做一本畫冊,就算做得不好,可能明年又會更換再做。但做CI是品牌基礎工作,是包品牌十年八年的事情。CI做不好,可能會影響品牌推廣及品牌價值累積。所以找策劃公司做CI,要注意考察以下幾個專業標準:1、考察宣傳媒體:如畫冊、網站、相關形象宣傳等是否同一性;2、考察主策劃人的素質;3、考察過去已做作品的品質;4、考察專業程度;5、考察社會知名度、美譽度;6、考察廣告同行的口碑;7、考察辦公環境;8、考察是自己做還是“請槍”找他人做;9、考察是原創還是抄襲;10、考察是本公司作品,還是將別人作品給本公司“貼金”。
誤區八:重雜家,不重專家
今天的市場競爭環境比之過去不同,消費者市場細分,專業化分工,使企業嘗到了市場回報的甜頭。有所不為才能大有作為,專業化就不可能多元化。“萬金油”什么都行的公司極少是行業最強的公司。
廣告公司業務多元化,什么都能做,已經不能滿足廣告主的擇優錄取。近年來,國內不少廣告公司正在慢慢地轉型,向有利于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方向發展。例如按專業分類的有:專做CI策劃的、專做影視制作的、專做畫冊設計的、專做展覽展示的、專做路牌裝修的、專做活動推廣的、專做媒體代理的……;按行業分類的有:專做陶瓷行業的、專做房地產行業的、專做服裝行業的……;按代理分類的有:一項專業專長兼全面綜合代理的公司、一項行業專長兼全面代理的公司、全面綜合型代理公司等。因為專業劃分、行業劃分,代理劃分,使到廣告業又達到新的平衡,從競爭關系走向競合關系,用更好的專業質素為企業服務。
CI設計猶如品牌大廈的地基工程。摩天大廈建筑,打樁是一間公司,起樓應該是另一間公司,取其優勢才能綜合其長。CI設計公司不一定是品牌推廣好的公司,品牌推廣好的公司不一定是CI設計好的公司,各有各的專業優勢。科龍集團規劃新CI時,CI設計找一家知名的CI設計公司,“科龍”、“容聲”品牌推廣,則選定另外兩家知名的廣告公司代理,知人善任,用其長避其短,這是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