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來,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耕種模式——撒種毛豆。這種耕種模式的特殊之處在于:毛豆種子播種在一些被查出是違規的開發區工地——原本都是上好的農田上;播種方式是胡亂撒種——與精耕細作無關;種毛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用毛豆苗遮荒地擋人眼。因此,農民稱這些毛豆苗為“遮荒布”。
是誰扯出了這塊“遮荒布”?這塊“遮荒布”遮蓋的是什么?
中央實行宏觀調控政策,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工業園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據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5部委組成的國務院聯合檢查驗收組說,截至7月,全國撤銷各類開發區4813個,核減規劃用地面積2.49萬平方公里;另據浙江省公布的資料,全省撤銷了624個開發區,核減規劃用地面積3316平方公里。
核減下來的這些土地,有的是丘陵山地,有的則是農田;有的還只是“藍圖”,有的已變成了工地。對已經變成工地的農田進行復耕,既是土地法早有的明確規定,也是這次清理整頓政策的嚴格要求。然而,法律規定與政策要求在各地卻遭遇了這樣一塊“遮荒布”。
這不能不說是有著數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農業的悲哀,更是在科學發展觀和依法行政要求下一些地方政府的悲哀。
眾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保護耕地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但是,據農業部統計,自1996年至2003年全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透露,目前中國80%以上的違法用地是一些地方政府所為。這些地方政府不僅未能真正履行好保護耕地的職責,反而挑起了違法用地的“大梁”。這樣的事情,近幾年來在許多地方都有發生,而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不僅如此,就在最近被查出來的違規開發區、工業園上,在法律和政策命令下,被毀壞的耕地復耕以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恢復,卻沒有人去做。責任在誰?還是在這些地方政府身上。因為土地已經被征用,農民也已經失去了在這塊土地上耕作的權利和義務。
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本就屬于政府在農村、農業中必須為農民提供的基本的公共服務品。在一些政府主導的開發區基礎建設中,這些原有的農業基礎設施被毀了。因此,無論從政府本有的職責還是從直接的責任說,作為復耕的前提條件,恢復農田水利設施,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然而,至今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不在被毀耕地上做修復水渠道路、整理耕地的事,卻只是在往工地上的土堆坑凹里撒豆種,以應付“上面”的復耕檢查。
這種明顯屬于蒙人的招術,卻也真的能蒙住“上面”的一些人。這種什么也遮蓋不了的“遮荒布”,究竟遮住了什么?
已經10月底了,季節已過,種毛豆的辦法不再適用,但據《瞭望東方周刊》調查,一些地方類似的瞞天過?;ㄕ?,仍然在玩弄之中。國務院關于暫停農用地轉用審批半年的期限已至,各地都在等待的,就是土地解凍的這一刻。然而,在這欣喜的期待中,一些地方政府又在背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