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25年的努力,男子足球終于成了中國人民的一塊心病。這是一臺絞肉機,一端進去的是熱情、夢想、孜孜不倦的關心,是政府的金錢,球迷的金錢,投資人的金錢,另一端出來的是源源不斷的丑聞,一次次離奇的失敗,無窮的恥辱,無盡的辯解。我們種下的是瓜——亞洲最大的球場,最好的草坪,身價百萬的球員和教練,前仆后繼的投資,以及道德的制高點,政策的優待,聞所未聞的動員能力。但我們得到的是豆——一個讓人欲哭無淚的聯賽。
足球的職業化改革進行了1O年。10年前有誰能想到今天的狀況?持最良好愿望的人不能預計,計算著自已利益的人也不能預計;前者幻想市場會解決一切問題,后者看到了市場能帶來的金錢。本以為看不見的手會制約看得見的手,有誰能想到兩只手會在背后相握,從騙局中分贓?本以為成熟的市場會解決諸多問題,有誰能想到它在成熟之前就開始腐敗?
幸好足球只是足球,在國家的肌體上,它不過是疥癬之疾。我們可以不去球場,可以關掉電視機,最后,還可以不踢足球。我們種過那么多塊成功的實驗田,不必為某一小塊莠草叢生而傷心落淚。社會仍將前行,且將以更大的步履;改革仍將繼續,且將深化下去。
我們要解決一些痼疾,思考是什么使疾病成為痼疾,細查病灶與健康肌體是如何并生在一起,要計算手術的成本與風險,以及——不進行手術的成本與風險。足球或許只是諸種痼疾中最無關痛癢的一個。有些事,我們似乎在等待解決的時機;但痼疾并不等待,他們在成長。已有地方將“腐敗的界限”提高到5萬元。摘除腫瘤之前,健康肌體只能后退,給前者留出空間。但我們難道只能在后退中等待,在等待中后退?
在足球的事情上,5年前曾有“綠城風波”。很多人以為,解決問題的時機到了。但沒有。一個叫龔建平的裁判進了監獄,然后幕布就放下了。5年之后,黑哨未絕,賭球已興,而有本月的北京現代足球隊罷賽乃至國安俱樂部以退出聯賽相脅的事情。又聽到人們樂觀的議論。然而,除非是太樂觀的人,很難希望這次事件能有真正的什么觸動。最有可能的結果,不過是再次把葫蘆按回到水里。
有人把足球當成社會的一個側影;很難接受這樣的比喻,因為與足球相比,我們的社會遠更健康,發展遠更有效,前景遠更光明,希望遠更美好。更恰當的聯想,也許是足球與別的一些痼疾彼此之間有聯系,有共性,有相類的病理,有相近的痛苦。在這方面,足球并不表現得史明顯、更典型,但如此“簡單”的足球因為有了這樣的聯系和共性,那問題看似容易的解決,也就成了十分困難的事情。
還有一點相同的是,需要決心來處理這些事情。有了決心,每天都是時機;沒有決心,十次“綠城風波”,百次“國安事件”,也無補于事。
決心不排斥耐心,不意味可以莽撞行事。拿腐敗來說,它已經如此深刻地與某些正常功能結合在一起,已經在某些層面獲得了如此廣泛的輸供,已經如此像是我們某些組織的本來一部分。我們要進行的是治病救人,這不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那么簡單,需要完善的手術方案。很多時候,得把最難的留在最后面。但也得意識到,每過一天,事情就艱難一分,解決起來就需要更多智慧,更大決心。
中國的足球界有決心嗎?3年前我們沒有看到;從“足球環境要清理……但一定要慎之又慎”之類的一次次發言中我們看不到。這次我們會看到嗎?也許,他們應該向高層學學什么叫決心。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公報中說,刀口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表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從發展黨內民主,而建立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而界定黨和國家公共權力的不同職能,啟動新一輪的政治體制改革。從民主的中共到民主的中國,從公開透明的黨務到公開透明的政務,從法制到法治。
需要下決心的事都是艱難的。20年里,深化改革一直在談論中,也可以說一直在進行中。也不是到了今年,人們才說“改革開始了攻堅戰”。人們早就看到,有些事情無法回避,也無法等待其自動成熟。這不是一件此消彼長的事情,而是相反,每過一天,支持改革的呼聲固然高漲,阻礙改革的力量也很強大。
改革需要的是體制上的變化,這是那種需要最大的決心的事情,需要拿出勇氣,豪邁地說一句:“來吧。讓我們看看到底有多難!”如果有這個決心,我們就不會沒有辦法解決更多的問題,無論是球場腐敗還是股市欺詐,無論是煤礦安全還是食品衛生,無論是醫藥丑行還是教育沉疴,無論是官員腐敗還是執政積弊。
決心只是開始。凡事總得有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