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時年42歲的黃強,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曾經光彩的人生將如此走向沒落。
10月22日上午,收受賄賂577萬余元的聯通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強,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依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以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此案吸引公眾眼球的并不僅僅是因為577萬余元的巨額受賄金額,黃強的聯通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身份也頗引人關注。
聯通進出口有限公司,系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控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公司主營設備招標采購代理業務,具有多項國內外政府貸款采購資質和國內外重大建設工程設備招標業務的資格。近年來,中國聯通通信網絡的建設采大部分設備均由該公司采購。
“黃強正是在洽談簽訂執行采購合同過程中,收取大量賄賂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審理該案的法官馬惠蘭告訴《財經》。
黃強一案,讓人聯想到年初朗訊中國的高層震蕩。4月6日,朗訊公司解雇了其中國區的四名主管人員,其理由為在企業運營中存在內部管理控制不力,可能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該事件一經披露,一石激起千層浪,更有媒體發出詰問“究竟是誰收了朗訊的錢”。盡管黃強的案子跟朗訊公司并無關聯,但同是電信行業的腐敗,無疑引人深思。
匿名舉報信
2002年 7月10日黃強因涉嫌收受賄賂被羈押,同年8月29日被正式逮捕。
據《財經》了解,黃強案發起因是一封舉報信。
2002年5月14日,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接到一封匿名舉報信后,立即立案展開調查。該舉報信稱,2000年10月在與供應商布爾電腦系統(北京)分公司簽訂200萬張SIM卡供貨合同中,黃強以每張卡加價0.2美金的價錢索要傭金,由布爾公司李穎經辦。另外,黃強的妻兒已經移民至加拿大。
2004年2月11日,歷時近兩年的調查后,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于2004年3 月24 日、6 月8 日以該案需要補充偵查為由,先后兩次提出延期審理。
9月25日,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四項受賄事實
庭審過程中,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指控被告人黃強犯受賄罪,認為被告人黃強漠視國法,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經濟往來過程中,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已構成受賄罪。
針對指控,黃強的辯護人則辯稱,起訴書指控的一些事實不能認定黃強受賄,一些事實證據不充分。黃強的行為并不構成受賄罪。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財經》在該案的主審法官處,看到了三大摞卷宗,涉及大量的證人證言及往來票據。
法院最終認定,黃強有如下四項受賄事實:
其一:黃強于1999年8月至2002年4月期間,利用擔任聯通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該公司與華貿有限公司運輸業務的職務便利,先后多次收受華貿公司汪家 給予的賄賂款共計人民幣47.5萬余元、美元1萬元(折合人民幣8.27萬余元)。
1999年起,華貿公司通過黃強開始為聯通進出口公司做通訊設備的運輸代理。1999年至2000年,黃強先后以需要裝修費、女友工資、報銷費用、到國外考察為名,向該公司索要人民幣47萬余元、美元1萬元。
其二:黃強于2000年10月至2002年5月期間,分別利用擔任北京聯通興業科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聯通興業科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上述公司向金普斯(天津)新技術有限公司采購SIM卡業務的職務便利,先后多次收受金普斯公司劉小軍給予的賄賂款共計人民幣56.6萬元、美元30萬元(折合人民幣 248萬余元)。
據證人劉小軍回憶,黃強在與其第一次見面時就進行索賄,而所有賄賂款均以會議費、運輸費的名義支付。
“為了達到其索賄的目的,在800萬元的SIM卡供應合同簽訂后,黃強利用職權拒絕提供相應的合同義務,制造障礙,性質十分惡劣。”法官馬惠蘭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
其三:黃強于2000年10月至2002年6月期間,利用擔任聯通興業科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該公司向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采購SIM卡業務的職務便利,兩次收受布爾公司李穎(另案處理)給予的賄賂款共計美元23萬元(折合人民幣190.36萬余元)。
布爾公司是一家在北京注冊的法國公司,李穎曾任該公司智能卡與終端業務部經理。
2000年10月至2001年7月期間,在洽談簽訂、執行銷售200萬張SIM卡合同的過程中,黃強事先將其所掌握標底的情況透露給布爾公司,并以簽訂虛假咨詢合同,從境外轉款等方式,從中取得回扣12萬美元。
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期間,在洽談、執行銷售100萬張SIM卡合同過程中,黃強又收受李穎回扣11萬美元。
其四:黃強于2002年3月至6月期間,利用擔任北京聯通興業科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該公司向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采購SIM卡業務的職務便利,收受李穎給予的賄賂款人民幣27.126萬元。
“黃強所對客戶多為外企,因此所收賄賂大部分是外資企業提供的。”一中院的法官馬惠蘭告訴《財經》,“盡管通信行業的采購訂單一般都需要公開招標進行,但是由于通信行業具有高利潤的特征,在訂購的合同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黃強利用其招標委員會委員和主管的身份收受賄賂十分便利,甚至公開拿回扣。”
一中院的判決書稱,黃強身為國有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經濟往來過程中,收受他人賄賂,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且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依法應判處死刑,鑒于大部分款項已經追回,可不立即執行,緩期兩年執行。
案外案
黃強被羈押后,涉嫌行賄的原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智能卡與終端
業務部經理李穎也于2002年7月9日被羈押,同年7月24日被逮捕。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隨即追加起訴書指控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李穎犯單位行賄罪,李穎犯行賄罪,并于2003年9月23日提起公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該案。
根據中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終,法庭認定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單位行賄罪成立,其中被告人李穎為單位行賄的直接責任人員,應根據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數罪并罰。同時,李穎在經濟往來中,給與國家工作人員回扣,已構成行賄罪。
2003年12月12日,北京市一中院作出了一審判決,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犯單位行賄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被告人李穎犯單位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犯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數罪并罰執行有期徒刑四年。
李穎并未提起上訴,一審判決生效。
記者發稿前,黃強的辯護律師柴冠宏向《財經》表示,黃強不服一審判決,正在準備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