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暉
年齡:22
籍貫:北京
專業:錄音藝術本科
學費:8000元/年
報考次數:一次
班級(人數):15
工作去向:考研
父母是否專業人士:否
4年看片數量:1000
喜歡的電影類型:商業片 
>> 在所有被采訪的學生中,錄音專業的楊曉暉是最學生氣的一個,她反復說,這是她第一次接受采訪,感覺怪怪的。其實在電影學院,這樣的學生是很有代表性的,這里畢竟還是一個學校,踏踏實實來這里讀四年書的學生,總體來說還是占大多數。但就連她自己,也絕不否認電影學院是個“不太一般”的學校,這里有很多世家子弟,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他們在渴望成名,渴望早日實現自己或現實或不現實的理想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不太正常的活躍。
類似錄音這樣的技術專業的特殊之處在于,這里基本不會誕生什么明星,那些曾經對音樂滿懷憧憬的年輕人,在這里經過四年的專業訓練,更多的只是獲得了一張進入這個行業的初級通行證。相對于電影圈無限美好的光環,這聽起來似乎毫無誘惑力,但是,也許這才是最正常的。
(□新電影 ■楊曉暉 )
□ 為什么考電影學院,為什么選這個專業?
■ 我從小就學音樂,學的是長笛,但是又不太想考音樂學院,所以我一開始考電影學院不是沖著電影來的。我們這個專業多少和音樂有點關系,錄音系的學生一般都有音樂特長,因為學音樂的人對聲音可能更敏感,但現在也在慢慢淡化這個東西。
□ 你一般都喜歡看什么樣的電影?
■ 喜歡商業片吧,好萊塢、日本、韓國都看,不喜歡法國人那種特平淡的藝術片,就是對白特別多又不知道在說什么的那種。電影對我來說,有時候就是用來放松和消遣的,但有的片子也會引發一些思考,比如[七宗罪],還比如[失憶]。[失憶]我很喜歡。我看電影想的比較多,而且看電影還常哭,但能讓人哭的不一定就是好電影。
□ 平時買碟嗎?喜歡買什么片?
■ 買,比較多的是動畫片,日本的、美國的,動畫片我最喜歡的是宮崎駿的[風之谷]。法國片我買得很少,美國片買的多,警匪的、恐怖的、懸疑的都行,還有伊朗電影我也喜歡,最喜歡的是[小鞋子]。
□ 錄音系的學生看電影的時候會不會比較注意聲音?
■ 這是很自然的,我們肯定比一般人更注意一部電影的錄音。最近看的電影里,感覺聲音做得比較出色的是[指環王],但譯制版不好,聲音比例調整得不好。還有[英雄],我看了一半,但是感覺錄音是不錯的。
□ 學院有沒有請一線的錄音專家回來講課,比如陶經?
■ 電影學院的錄音系好像沒有這個傳統,但是有時候會有一些講座。
□ 怎么想到要考研?
■ 我開始沒想考研,是要考一個創作班,這個班本來準備集中學院各個系、各個專業的學生,由各系的主任帶,主要的目的還是搞創作。但后來這個班不知為什么就散了,我就直接成了這個老師的研究生。
□ 你們班今年的就業情況怎么樣?
■ 我們這個專業應該說還行,因為這個專業是隔年招生的,有時候還不是隔一年兩年。這個專業今年進廣告公司、音頻公司、電視臺的都比較多,但本科進電視的少,很多人還是寧愿漂著。
□ 在電影學院四年,最大的收獲和最大的煩惱是什么?
■ 收獲……首先應該是從對這個專業、這個行業一無所知變成了有所了解,然后就是徹底愛上了電影,再就是對專業知識有了一個入門,在這個行業有了一個開始,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煩惱嘛……那大概就是花了家里很多錢,學費加上生活費等等,四年前前后后大概花了有10萬,這應該算是一個挺大的煩惱吧。
□ 在校期間有沒有過接片的經驗?有沒有遭受不公待遇?
■ 接片我沒有,但同學有,特別是男生,這方面他們還是占優勢。至于“不公待遇”,我覺得倒不一定體現在錢上,它很可能是不受重視,但這種情況也很正常。一個導演在做劇本的時候可能會想到畫面,想到演員的表演,想到故事,但恐怕很少會想到聲音,如果正好他對這個又不太懂,那就很可能和錄音師發生矛盾。
□ 據你所知,國內的女錄音師多嗎?
■ 有很多,比如吳凌,她大概是78班的吧,但相比男錄音師,這個數量還是很少。而且很多學生都是圈中子弟,不過我們班基本上沒有。
□ 你們這個專業的課程側重是什么?
■ 還是比較偏重藝術吧,但這幾年也有一些變化,開始注意一些工業化的東西。具體到課程上,我們也有聲音分析課,比如《電影聲音》,它就會涉及到具體的聲音編排,但我們受的教育并不限定我們怎么處理聲音,就是說沒有規定你必須怎么做。每個錄音師都有“聲音造型”的概念,老師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電影中的真實并不是生活中的真實。”它和一般觀眾理解的真實不一樣,不是說你把所有的聲音都錄下來就是真實了。但是我也不同意“后期無限強大”的說法,我覺得前后期是一個相輔相承東西,如果前期已經做得足夠好了,那也就沒有必要在后期再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那就是浪費了。
□ 如果你研究生讀完了,又不留校,而且也不再從事電影,你會去做什么?
■ 工藝美術?哈哈。計算機吧,這個專業在后期要大量用到計算機,但我喜歡它不是因為這個。我這個人生性比較自由,比較喜歡幕后工作,沒有管人的興趣和能力,這是性格決定的。
□ 你對中國電影現狀和未來的看法?
■ 中國電影挺難的。但是在技術上,我感覺我們最缺的并不是設備,而是人才,主要是一個人的問題,因為大家來從事電影的初衷都不同。另外,體制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中國電影應該分級,讓大家可以拍一些犯忌諱的東西。比起第五代,當代中國電影的造型少了,電影本來就不應該是形式化的東西,它應該表現生活更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