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
編劇:杜 鵬(02繼教導演專升本)
導演:杜 鵬
攝影:徐 瑾(01攝影系研究生)、侯凱(01攝影系研究生)、孫燕青(02攝影系進修班)
美術:陳小真(01美術系研究生)、呂順
錄音:王硯偉(02錄音系專升本)、莫惠嘉(00錄音系本科)、李響(00錄音系本科)
剪輯:方 鐳(02繼教導演專升本)
制片:張旭東、邢端端(00管理系本科)、張博(00管理系本科)
主演:杜建橋(02表演高職)、劉樺、張頌文(02繼教導演專升本)、張三子、溫桂鈺(02繼教導演專升本)
膠片:35mm
片長:22分鐘

導演闡述
在下火鍋之前,各種菜都是生猛活鮮、白凈翠生的,攜手跳進這百味調和的一鍋紅艷之后,一概的香辣濃郁,身著熟赤。入口后已是百味齊聚,互有你我。火鍋乃最沒個性之食。在我們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公眾文化產品生產嚴重滯后,流行文化新舊摻和、中西混雜,流為艷俗。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被艷俗沖擊著你的視覺和聽覺,普通大眾在這些物質與精神產品的包圍中,進行著幸福的城市生活。
這部短片的人物和環境在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城市都真實地存在著,我們大都有這些生活的體驗。人物之間產生的矛盾都是基于個體本身的社會角色產生的。從個人藝術創作來講,不僅僅想把這個小故事做成社會中下層的浮世繪。至少在影象上,要基于真實的適當夸張,加強影片的視聽沖擊力。敘事上交叉線形敘事,使影片具有較強的節奏感。
頭天晚上6點半,和[火鍋]的幾個主創約好在電影學院主樓一樓的大廳見面。當時外面正刮著北京特產的沙塵暴,導演和男主角被一陣大黃風帶進來的時候,我和同事正在扯淡,因為都不認識,還以為毫不相干,離了5米左右各自閑話。介紹人,也是這部電影的制片邢端端女士還被風堵在薊門橋上。就這樣,大家居然面對面地相互等了15分鐘。一個電話之后,四個人相視大笑,終于湊在一起,于是一邊吸煙,一邊開始談論[火鍋]。
導演叫杜鵬,帶著頂帽子(似乎國內的年輕導演都喜歡帶帽子),說話慢條斯理,用男主角杜建橋的話講,是“肚子里有貨,就是不善言辭。”杜導在學院讀的是導演系專升本,從前是美術老師,教中專,因為感覺“教書還不足以滿足人生目標,所以考了電影學院”。杜建橋也是學美術出身,魯美畢業,典型的東北人,熱情、愛說,而且說著說著就有點飄,不過他那沙啞的嗓音倒是很有質感,讓我想到姜文。 
相比之下,杜鵬似乎是太過沉穩了,沒有一點多余的激動,大概和顧長衛一樣,是典型的“訥于言”的導演罷。他談了一些對當代中國電影的看法,也透露了自己電影觀的一些片斷,特別對[火鍋]說了一大堆。看得出來,是個比較踏實、有想法、有誠意的年輕導演。對今年電影學院畢業作品的情況,他也大概作了介紹:今年電影學院共有6部畢業短片(學生聯合作業),全部是膠片,而且都是故事片,其中一部西藏背景,一部非典背景,然后是[火鍋],其他三部則基本是講青春經歷。這6個劇本是從200個劇本里篩選出來的,拍攝資金主要由學校提供,每部短片6萬,加上設備成本,前后大約是30萬。這批作品目前與觀眾見面的方式有兩條,一是制作短片DVD,一是進電影頻道,但進院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作品無法進入市場,無法和觀眾直接交流,這是讓很多青年導演感到遺憾的事情,但看得出來,學院正在努力促成學生作業的商業運作,這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大大地改善。
大約又過了10分鐘,漂亮的女制片到了,人很隨和——似乎電影學院管理系的女生都是比較成熟、大方的,也就是說,比較入世,但并不世俗。聊天基本上很愉快,學生彼此間的熟稔也很讓人舒服,這群人的不浮躁,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約好第二天早上去洗印廠看片,臨走的時候,杜建橋給了我一疊他的照片,是在別的劇組的造型照,看起來比真人更像地下黨。
第二天在洗印廠一共看了三部學生作業,[草原]、[火鍋]和[隔離世界],感覺最像電影的,還就是這部熱氣騰騰的[火鍋]。故事集中在一個火鍋店,通過幾組人物的摩擦,反映現實生活。電影語言比較熟練,故事戲劇性很強,張力相對比較飽滿,結尾讓我想到兩部電影,陸川的[尋槍]和王光利的[橫豎橫]。
故事
老扁每天晚上抱著吉他,背著小喇叭在各個餐館賣唱。故事發生在他賣唱的一家火鍋店,這天,火鍋店里有靠女友坐臺為生的趙大明,黑社會老大和他的弟兄們,兩個聾啞搶劫犯以及服務員小蘭。老大一伙點老扁唱歌,惹惱了喝醉了嫌歌吵的趙大明,發生沖突,老大制服了要自殘趙大明,并逼趙聽歌。小蘭報案,警察趕到。倆聾啞搶劫犯看到警察逃跑,其中一人把贓款藏在老扁的吉他中。
被折騰了一夜的老扁,從派出所出來后看到老大等欺負趙大明的女友,上前勸架,又被老大一伙侮辱,吉他也被他們踢破,沮喪的老扁走在歸家的路上,贓款從破吉他里漏出,在風中飄零。
角色人物
劇中人物基本都來自于同一階層,而各自的性格和身份都有一定的獨特性,特別是由于各自的經濟現狀的不同,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強弱之分,并不是由于知識和文化修養產生的。就有如我們的現今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你錢不多蓋小房子墻上裝飾貼小瓷磚,我錢多蓋高樓貼大瓷磚。只求空洞庸俗的功能性和排場。我比你厲害,我的房子大,所以我是你的老大。我是強者!
在本片的人物表演處理上,采用生活化本色表演,相互之間沒有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問題。需要夸張化的是老扁這個人物,因為他在眾人面前是在做戲,只有在他一人的時候恢復自己。其他人物既要具有生活中的真實性同時還要避免臉譜化,概念話,在人物之間的矛盾碰撞中突出人物個性特點。使整個片中人物自然、真實加強故事的可信度。
拍攝心得(導演杜鵬)
這部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生聯合作業,用35毫米電影膠片拍攝,拍了大約22本膠片,成片長度22分鐘,耗片比大約3.8:1,全片256個鏡頭,由于人物關系較為復雜,以及為了加強節奏,運用了大量分切鏡頭。由于在劇本中,啞巴那條故事線埋得比較深,致使后期剪輯出來,錢的線索不明確。在謝飛、謝小晶、蘇牧等老師的指導下,補拍了啞巴幾個鏡頭,加強了敘事的清晰度。使整個劇情嚴密緊張起來。在拍攝中,各部門相互協調,緊密配合,在藝術上重嚴要求,在膠片及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大家齊心協力,克服許多困難及不確定因素,使整個影片順利拍攝完成。
影片中,演員的表演,基本上都比較到位,人物性格都比較鮮明,由于拍攝地在河北保定,為了加強地域特點,要求老大一幫講河北方言,可他們沒一人是河北人,只好找當地人學習,為了達到要求,拿著本子,只要碰到當地人就拿給人家看,跟著學,雖然講起來還不是很正宗,但味道基本出來了。飾演趙大明的張頌文,對酒精過敏,但為了加強情緒的真實性,實拍時大口大口喝著啤酒,嘔吐的鏡頭是食物嚼碎,咽到喉嚨處的真嘔吐,演員的敬業精神在拍攝中得到了體現。
在拍攝中,由于火鍋店要營業,每天凌晨12點才能開拍,全體劇組人員熬了六個通宵,精神和體力上都到了極限,全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輪流感冒,但大家都沒有退縮,順利完成了拍攝。
作為第一次拍攝35mm電影的我來說,拍片經驗和藝術創作上還有很多不足,但[火鍋]給了我畢生難忘的經歷,我想,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感謝我的學校——北京電影學院,感謝我的老師,感謝和我并肩作戰的同學們,感謝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的演員及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