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凱瑟琳·澤塔-瓊斯、斯坦利·圖西、弗蘭克·迪克森、迭戈·魯納、恩里克·克魯茲 類型:劇情/浪漫
級別:PG-13 (少量有關性和毒品的語言) 發行:夢工廠 上映:2004年6月18日 評分:★★★★
電影看多了,我們還會為電影而觸動嗎?一個背影,或一個沒有話語的鏡中景色,或者那些飛揚跳脫的表情和對話,甚至可能成為自己某一段生活最值得記憶的珍寶,或歡樂因而忘返或惆悵難以釋懷。電影究竟是讓我們笑容易,還是心甘情愿地掉淚更簡單,或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然而想必每個導演都同意,讓觀眾悲喜交集,喜樂無限的同時又有酸澀陣陣滲入,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斯皮爾伯格在拍攝[幸福終點站]時曾說,他想要的是一部讓人們歡笑同時又令他們掉淚的電影,而且比[逍遙法外]更貼近真實。
悲喜交加,不就是真實的生活嗎?蕓蕓眾生,不正是在無數煩惱和喜悅的交織中,過著瑣煩細碎的日子嗎?東歐游客維克特·納沃斯基(湯姆·漢克斯飾)正是我們中的一員,他唯一特殊之處是他的家:紐約肯尼迪機場。由于所在的東歐小國發生武裝政變,進入海關時,諾瓦斯基所持所有證件都失去了法律效力,他既不能進入美國,同時因他的國家邊境已經封閉,也無法回到家鄉。進退兩難的他只好滯留在機場,等待國家的危機過去。原本以為只有幾天的等待,變成了幾周,幾個月,但維克特在機場的生活卻并沒有如想像中一般陷入困境。
從那個善良樂觀的維克特出現的第一分鐘開始,我自己,甚至可以說包括周圍的觀眾,都仿佛被那個體型微胖,不會說英語的湯姆·漢克斯施了魔法。維克特和機場產生的化學反應,是如此的奇妙,他因為語言不通帶來的種種啼笑皆非的麻煩,他在陌生的環境里最開始的無助,他隨遇而安自在平和的態度,他不吝嗇把自己完全打開,作一個好朋友,傾聽者和快樂樸實的普通人……斯皮爾伯格電影里面的老百姓故事,從來沒有如此輕松的姿態。這是一個陷入麻煩然而永遠不會深陷困境的普通男人,電影前一個半小時放松而有度的節奏,幽默而不低俗的氛圍,水到渠成的笑料,使得銀幕上下的眾人都處在一種溫暖自如的狀態當中。斯皮爾伯格幾乎就要完全成功了,然而他允諾的讓觀眾哭的部分,卻再次重蹈了他本人煽情過火的復轍,這一明顯的蛇尾對于整部電影瑕不掩瑜,魅力大打折扣。

人
斯皮爾伯格在談到[幸福終點站]的拍攝時,說自己從未涉足過這樣的題材。實際上他的電影對于人性的關注從來沒有改變過,本片對準了形形色色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誼。只是片中出現了兩個主角:維克特是中心也是標志性人物,另外一個主角卻隱藏在故事背后,那就是終日喧囂繁鬧,人來人往的紐約肯尼迪機場。
[幸福終點站]幾乎完全是屬于漢克斯的電影,3/4的時間是屬于他和維克多的快樂表演。影片沒有刻意表現維克多如何主動去解決面臨的麻煩,他只是在機場等待。除了后來與艾米莉婭·瓦倫(凱瑟琳·澤塔-瓊斯飾)的交往,他似乎并不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人,能夠最初填飽肚子是因為偶然看到機場乘客送還推行李的小車,而后來,也是由于墨西哥餐飲服務生恩里克·克魯茲(迭戈·魯納飾)要求以幫助自己追求意中人來作為交換條件。相信看過[幸福終點站]的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維克特舉著玩牌贏來的藍色魚模型站在玻璃背后的鏡頭,他嘴角那一絲甚至有些作狹的微笑,出現在一個已經失去國家失去棲身之所的人臉上,進而感染了機場中每天與他相遇的很多人,讓人不得不感嘆樂觀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生活品質。
維克特是漢克斯今年的第二個喜劇角色,對比[老婦殺手]當中動作古怪夸張的教授,我更喜歡他在本片中自如放松的表演。影片前一個半小時的愉悅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漢克斯絕妙的表演,他用自己從影以來最為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露痕跡的細膩內心戲,足以讓我們完全忘記他是好萊塢巨星。漢克斯再次證明了,他才是好萊塢如今最有實力的中生代男演員。維克特是一個在異鄉陷入困境的男人,開始時他是孤獨的,回想漢克斯以往演繹的律師([費城])、傻蛋([阿甘正傳])、倒霉蛋([荒島余生]),也都處在不同的孤獨中,但也許只有漢克斯,才能這些角色的孤獨中表演出不同的層次來,此次的維克特,絕對看不到其他任何角色的影子。 
[幸福終點站]中的機場既是巨大的又是狹小的,巨大在日夜迎來送往無數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狹小在人人在機場不過是短暫停留,即刻就要各分東西。晝夜燃亮的日光燈管下沒有生活可言,乘客離去后甚至找不到安身之處。攝影有意變化的色調,從開頭的發暗冷清,到漸漸明亮溫暖,仿佛投射在一個人臉上的微笑,緩緩蕩漾開,機場的表情,也由冷峻變得開闊舒暢。說機場是主角的另一層意思在于,[幸福終點站]雖以機場候機廳為名,實際上卻是指機場中相遇的人,是那些被維克特影響了生活和維克特一起度過平常日子的人們。影片開頭,鏡頭掃過海關的工作人員,雖然人頭攢動,由于程式化的動作和語言,顯得繁忙但缺乏活力。當維克特因為日日來往于候機廳與登機口之間,以他獨特的樂觀友善給周圍的人帶來影響,那些平時模糊平板的臉孔,也因此鮮活起來。片中的“機場”,既是維克多生活的環境,又代表與他發生關系的人群的總體,這才真正體現了[幸福終點站]片名和主題的意味深長。
事
斯皮爾伯格在電影敘事上向來水準很高,本片也不例外,在他的編排下,這個在特定有限空間里的故事行進得極其流暢自然。“牽一發而動全身”,本片的核心一發就是維克特,以他的意外開始,逐漸牽連出他在機場生活其間結識的形形色色的人們,而來自于不同國家的配角,雖然戲份都不多,卻很好地輝映了維克多的形象。
影片進行過半,美麗的空中小姐艾米莉婭終于登場。雖然艾米莉婭的出場,仍然逃脫不了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的俗套,然而編導對于這個人物內心的透視以及對她和維克特關系的安排,都有出新意的地方。艾米莉婭美麗隨和,按照機場出入境官員弗蘭克·迪克森(斯坦利·圖西飾)的話說,她是那種“想要任何男人都能如愿以償的女人”。然而已經39歲的艾米莉婭沒有家,唯一的男友是有婦之夫,答應了她的承諾從來都不曾兌現過。艾米莉婭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和現代都市生活的空虛,直到遇見真誠而愿意傾聽的維克特才得到了釋放。她對這個陌生人傾吐內心的不快,他們在書店里談論拿破侖和約瑟芬,之間的感情更像是相互傾訴的好友,而并非患得患失的戀人。維克多和艾米莉婭的愛情故事大多數時間是溫和而舒服的,不把他們處理成熱情的戀人是很好的選擇,可惜到了結尾處溫情又泛濫得一塌糊涂。凱瑟琳·澤塔-瓊斯已經完全減掉了懷孕帶來的贅肉,甚至比以前更苗條,演出美麗動人的艾米莉婭非常合適,雖然戲份不多,仍然光彩照人。 
[幸福終點站]里維克多在機場里度過了9個月的漫長時間,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碰撞交匯,顯然要比單純的愛情來得更為重要。維克特與管理機場的弗蘭克·迪克森的矛盾,是影片笑料的主要來源,弗蘭克在工作中(也包括在生活中)處處拘泥教條,與維克特放松樂觀的心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最終弗蘭克無奈的失敗,明確地表現了斯皮爾伯格宣揚溫暖人性否認冰冷教條的立意,盡管方式有些煽情,但完滿地達成了影片的主題。另外,維克特和機場中幾個普通工作人員的友誼發展,可以說是片中最為出彩的段落: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生活背景但互相關心的人們,所擁有的不過是平常的幸福和簡單的愿望,然而他們也能夠過得平靜快樂。
結束語
斯皮爾伯格當初接下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給如今困惑于美國對外關系的人們帶來一些啟發,而[幸福終點站]確實有一些地方有意無意地影射了美國的對外政策,比如對于堅持教條和人的權利之間的思考,以機場縮影多種族的美國社會,對跨越語言和國界永恒的人性美的贊美。而維克特在異鄉土地上最初的那種困惑,是我們每個曾經離開家的人都有過的吧,或許你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而他隔著浩瀚的海洋,正是那些細微的體會,觸動了我們某時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