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彤
年齡:21
籍貫:北京
專業:導演藝術
導師:王紅衛 楊琳
學費:10000
報考次數:1
班級(專業)人數:12
工作去向:未定
父母是否專業人士:否
看片數量:500
喜歡的電影類型:商業片 
>>葉彤就是前幾年一個著名中學生DV作品的主創之一,沒想到在學校里看到的他已經成為一名導演系學生了。從他身上我們能夠感覺到中國下一代導演的某種趨勢——發自本能地喜愛商業片并愿意為之奉獻精力與智慧,而非刻意強調商業片是一種社會責任。這是一批被好萊塢大片喂養大的孩子,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凌厲而具備快感的國產商業片完全可能誕生在他們手中。
(□新電影 ■葉彤)
□ 當時為什么考電影學院?
■ 前幾年有一個中學生拍DV作品的事不知你們知不知道,那就是我和當時的同學拍的。我當的就是導演。后來高考時正好招導演系,我就想這么好的機會怎么也要試一試。
□ 你們那個DV作品有多長?說的是什么事?
■ 有一個多小時長,說的是一幫人逃離一個城市,挺亂的。
□ 你們那年考導演系的一共有多少人?
■ 大概有600多人,最后收12個。
□ 嚯,50比1的比例啊,夠高的。那主要考了什么呢?
■ 當時是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筆試部分主要考察我們的文藝常識,口試時主要是看我們會不會講故事,因為作為導演必須是要具備這個能力的,只有口頭講故事的能力過關了,才證明你具備了起碼的導演素質,這是用影像講故事的一個基本條件。
□ 考上以后跟自己當初想的一樣嗎?
■ 差不多吧。在學校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故事的重要性。所以三年學習的一個轉變就是從當時想什么就拍什么轉變成重視故事的敘述。導演實際上就是一個講故事的藝術。
□ 你們課程的側重是什么?
■ 第一年主要是打基礎,學習一些基礎課程,像影片分析什么的;第二年就開始培養我們講故事的能力,比如讓我們用15幅照片把一件事說清楚,不能太虛構,要從生活中來,因為照片這種形式是不可能有畫外音的,也沒有對白,所以目的就是讓我們盡量用畫面把一件事表達得能夠讓人看懂;大三后讓我們拍一個5到10分鐘的短片,不能有對白,也不能用旁白,而且視角也不能有太大的傾向性,所以目的還是一樣的,就是訓練我們用畫面說事。
□ 3年中在外面拍過東西嗎?
■ 拍過。主要是一些電視廣告和紀錄片。我給中央臺做過[紀錄]欄目的片子。
□ 電視廣告是膠片?接沒接過電視劇?
■ 主要還是錄像帶。在校期間能拍上膠片的學生還是少數。電視劇還沒接過。
□ 有沒有跟過電影劇組?
■ 目前還沒有。
□ 在工作中有沒有遭受不公待遇?比如因為是學生就少給錢什么的。
■ 老板說活干完了給你四五千塊錢時,你一定得往四千想,不能往五千想(眾笑)。我也遇上過干完活給的比當初說好要少很多的,而且老板看你的東西肯定是挑毛病,總能挑出來,這樣就有理由扣錢。如果說這就是不公待遇的話那我遇上的就很多了。當然有時候確實是因為自己有事沒有把活給盯下來,扣也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你跟老板是熟人,干活時自己沒時間找個人盯著肯定也沒問題。
□ 你們班其他同學也接片吧?
■ 對。年齡大一點的社會關系稍好點,接的活也多些,有的也能接到膠片的活,有干電視劇的。
□ 你們有沒有拍過短片?
■ 拍過,每年都要拍。前一陣剛拍完一個短片。我的短片說的是一個人一覺醒來,發現鄰居身上長滿了錢,直往下掉。
□(眾笑)是個喜劇啊,創作動機是什么呢?
■ 拍之前倒沒有什么過多的想法,就是忽然覺得如果有一天醒過來發現對面鄰居身上能往下掉錢得是個什么狀態?也就是腦子里有一兩個鏡頭,然后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慢慢就寫成了劇本。
□ 就是說不是主題先行的那種。
■ 對。其實很多好的商業片都不會是主題先行的,有些真的是從幾個鏡頭開始的。當時我們的短片都參加了系里的作業展,還給來的同學發問卷,調查對影片的看法。我記得當時我的作品在同學中大概排五六名的樣子。很多同學的問卷很有意思,有人說從我的短片中看到了目前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氣什么的,看完后就覺得很好笑,也很可愛。
□ 在電影學院最大的快樂和煩惱是什么?
■ 最大的快樂……也沒什么,就是懂得了電影的本體,系統地學習了電影知識。還有自己的短片有機會給同學們放,在放映時我是很興奮的。要說煩惱……還真什么。
□ 你最喜歡誰的電影?
■ 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我的回答肯定跟別的同學不一樣,我是偏商業片的。好的商業片一定是能夠用類型來總結的。像警匪啊、槍戰啊,還有科幻啊等等。片子只要占一樣就行了,像全三維的[最終幻想]。但是[英雄]這種片子好像就沒法總結,不知道是個什么類型(眾笑)。我喜歡巖井俊二的電影,最喜歡的是[燕尾蝶],[莉莉周]也不錯。其實很多電影大家表面上都罵是大俗片,但實際上都愛看,像[泰坦尼克號]之類的。
□ 藝術片喜歡誰的?
■ 還真說不上來,有些大師的片子確實看得人昏昏欲睡的。
□ 你對自己進入這個行業有沒有過具體的規劃?
■ 規劃談不上,但是既然學了電影,當然理想狀態還是去拍電影了。但是我也知道,這很不現實,沒有誰一出校門就能拍上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