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Pjer Zalica
主演:Enis Beslagic、Bogdan Diklic、Sasa Petrovic
Senad Basic、zudin Bajrovic
片長:105分鐘
國別:波黑
映期:波黑(2003年8月15日)、法國(2004年4月18日)
出品:Global Film Initiative(美國)、Pyramide發行(國際)

一幅關于波黑內戰后現實的殘酷寫真,一出關于異族的悲劇,一出極盡瘋狂的鬧劇,一個滿懷著希望的人們為了重建家園創造奇跡的故事。
整個觀影過程就像在看一個炸彈的導火索在燃燒,但這個過程是如此瘋狂搞笑,以至你會忘記,下面連著的是一顆炸彈。
克林頓的到來
特桑基是一個小鎮,地處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邊境,鎮民們和善坦率,謙遜正派,過著一種傳統和鄰里友好的生活。其實,在波黑內戰后,飽受戰爭蹂躪的特桑基洶涌著宗教和民族矛盾、犯罪、腐敗,誨淫誨盜和不可救藥的墮落。
表面上,鎮子的統治者是市長,而實際呢,一丘之貉的幫派老大維利佳和警長馬格德姆才是說了算的人,維利佳財路多多,他販賣奴隸、煙酒和從移民身上敲詐錢財,而邊境上熱火朝天的走私生意,也讓馬格德姆賺足了腰包。澤姆是鎮子的前警長,自從他參軍的兒子失蹤,一直有些神經不正常,費利克是澤姆的另一個兒子,性格溫和,在鎮上擔任消防員。
一天,從一隊國際組織代表那里傳來一個驚天消息: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將光臨特桑基,并接受“特桑基榮譽市民”和“特桑基榮譽教父”的稱號!維利佳和馬格德姆馬上打起了如意算盤,他們知道,有這位世界老大罩,大伙就能過上更好的好日子,同時也意味著,想給這位老大有一個好印象,就得把特桑基不可見人的東西都清除掉,迅速變為一個進步的、民主的、民族和睦的、充滿自豪和愛國情緒的模范小鎮,而離克林頓的到來,只有7天了!
立刻,特桑基沸騰了,一出出悲劇和喜劇同時開始上演。好歹,在維利佳和馬格德姆的強迫下,鎮民們死活讓特桑基變了個模樣,但一切美夢,都被澤姆一天夜里從花園里挖出的那把槍改變了……
[無主之地]后最受人矚目的波黑電影
如果說戰爭還有什么好處的話,大概也就是給偉大的藝術提供靈感和創作基礎,以電影為例,遠為[西線無戰事]、[光榮之路]、前蘇聯的[戰爭與和平]、[現代啟示錄],近則有[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鋼琴家]。也正是戰爭的切膚之痛,為波黑內戰后的南斯拉夫和波黑電影打下立足世界影壇的契機,[地下]獲得了戛納金棕櫚,[無主之地]則摘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而原南國家馬其頓也因為[暴雨將至]得到威尼斯金獅獎而受到世界關注。戰爭給他們帶來了痛苦,也帶來了榮譽。
當庫斯托里卡還一如繼往地拿波黑戰爭調侃,但人們又對其在今年戛納電影節首映的最新作[生活是奇跡]表現失望時,他的一位繼承者則以狂鬧的喜劇[開火!]贏得了國際影評人的熱烈掌聲,因為這部充滿機靈和妙筆的搞笑政治劇,為世界描繪了一幅有趣但絕對殘酷的戰后風情畫。
典型東歐喜劇
[開火!]調子癲狂荒誕,肆意喜笑怒罵,迸發著深深的偏執和強烈的情緒色彩,但影片的活力皆來自這份偏執。導演澤利卡熟練地混合了個人情緒和政治兩種元素,準確地抓住了故事表面的騷動與失控,以及隱藏人們內心深處的欲望、貪婪,比如,為了迎接克林頓到來,所有刑事訴訟文件都被銷毀,教堂重新被粉刷一新,一群妓女變成了戈戈舞表演藝術家,而為了博克林頓一笑,一支樂隊成立了,唱詩班的孩子們則被訓練演唱搖滾經典《日升之屋》。
如同東歐上世紀60年代的喜劇片,[開火!]中的政治諷刺和符號主義無處不在,影片表面上圍繞著克林頓到來前的種種鬧劇展開,并以他的轎車被打了一槍而告終,但觀眾始終無法擺脫沉痛感,它忠實地表現了戰后的悲慘生活,表明了對于相互間有著血海深仇的人們而言,阻擋私欲、改變自我,建造一個新世界是何等困難。
和幫派老大維利佳、警長馬格德姆這些戰爭受益者相對的是,費利克是戰爭受害者的代表,戰爭讓他失去了兄弟,失常的父親需要他養活,而在一次地雷爆炸事故中,他的女友失去了雙腿,但他仍為事業奉獻自我,并因堅持清理炸彈和負擔整個家庭而受到人們的支持。當他和好友哈墨多被告之,他們必須得和兩個塞爾維亞消防員結成搭檔,以符合鎮上異族兄弟大團結的新精神時,心情之糟糕可想而知。經過交談,曾經不同戴天的男人們發現,他們惟一的相同之處就是,都有過失去親朋好友的痛苦經歷。
并非全然瘋狂
[開火!]的結尾出人意料,不僅給觀眾帶來連連驚喜,也為這部電影打上了幽默和鮮明的時代烙印。
不過,在過火的鬧劇背后,[開火!]并沒有完全被瘋狂和絕望所籠罩,它不僅清醒地提出了一個觀點:戰爭中犧牲最大的是女人;在敘事安排上,[開火!]中所有的果,都有一個因;而最鼓舞人心之處,正如導演澤利卡所說:“在毀滅的硝煙過后,生活還在繼續。”
導演的話
在戰爭中,我制作的電影得到了不少好評,它們全是關于戰爭的。但逐漸,我厭惡了一味地表現殺戮的恐怖與血腥,一味狹隘地爭辯、譴責其實都于事無補,戰爭的回憶會一直折磨著你。當和平來臨,我想終于可以松口氣了,但發現,和平其實比戰爭更糟。
現在我明白,悲喜劇中的樂觀能夠令人們從戰爭中汲取更多教訓,更開放地創造和平。我們都應該培養勇氣和能力去發現苦難中的笑聲,這么做能夠把我們從悲痛中拯救出來,而且,給我們帶來對未來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