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6月中旬,正是初夏的北京城陷入持續一周的古怪燥熱的時候,也是畢業生們即將離開學校奔赴新生活的時候,《新電影》對這些即將走出學院的同學進行了一系列采訪,所選對象是隨機挑選的七個專業的七個即將畢業的學生,他們分別是導演、表演、文學、攝影、美術、錄音和管理專業的三個男生,四個女生。隨后,我們又對今年學生的聯合畢業作品之一,[火鍋]的劇組主創人員進行了接觸,并在第一時間看到了今年6部畢業作品中的3部。在整個采訪活動的最后一天,我們又特意走訪了著名電影導演、電影教育家謝飛老師,請他對近幾年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和教學情況,談了個人的看法。所有這些,構成了這個有關電影學院畢業生專題的主要框架,而我們在制作這個專題的最初,也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相對直接、民間、善意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北京電影學院”這個在眾多影迷心中依然充滿神圣、神秘氣息的藝術殿堂,還有即將從這個殿堂中步出的這批年輕人的真實面貌。采訪的最終結果和我們的預期并沒有太大出入,但是無論如何,這決不是一份具有煽動性的入學指南,而真人出鏡的現身說法,卻一定會讓你身邊的很多夢想家,少走很多的彎路。
和第五代甚至第六代相比,這些在2000年之后來到電影學院的年輕人,與其說是更現實,不如說是更務實。這是一個時代的流變,某種程度上講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客觀地說,這也是一種無奈。
葉彤 (01導演系導演藝術專業本科) 
“第一年主要是打基礎,學些基礎課程,像影片分析什么的;第二年就開始培養我們講故事的能力,比如讓我們用15幅照片把一件事說清楚,不能太虛構,要從生活中來;大三后讓我們拍一個5到10分鐘的短片,不能有對白,也不能用旁白,而且視角也不能有太大傾向性,目的還是訓練我們用畫面講故事。”
楊洋 (00表演系本科)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背叛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理想,多觀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把觸動你心靈哪怕一小點的東西永久保存,在你極度頹廢時它們會是燃起你生活熱情的火苗。不過我認為抱著一定要成星的想法有點傻,在電影學院學習的四年,也越來越看清楚這個圈的很多東西,即使有這種想法也會慢慢減弱,心情趨于平和,只希望做一個好演員,有一份好工作?!?/p>
王志軍 (02文學系編導專業專升本)
“很多電影學院學生有以下四大特點:一、空談自己認識的圈里名人;二、大談他有些想法和自己雷同;三、臭他上學時的糗事;四、我的想法比他好,卻沒有片子拍……中國電影人應多一些對電影的投入,少一些對電影的吶喊。”
胡斯奧 (00攝影系電影攝影專業本科)
“一出校門就拍藝術片是不現實的,實際上我們系很多出去的也都在拍MTV和廣告。電影首先還是要給人看的,這是最現實的,所以出去可能會先拍一些商業的?!?/p>

李菱 (01美術系特技專業本科)
“其實特技這個東西就像冰山,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特技究竟是怎么回事,都以為是學三維,其實三維是最底下的,上面是合成,合成之后是剪輯,然后再是錄音,而瑪雅是最基本的。我們(這個專業)不是一個三維操機員的概念,我們主要是出創意?!?/p>
楊曉暉 (00錄音系錄音藝術本科)
“在技術上,我感覺我們最缺的并不是設備,而是人才,主要是一個人的問題,因為大家來從事電影的初衷都不同。另外,體制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中國電影應該分級,讓大家可以拍一些犯忌諱的東西?!?/p>
陳少瑩 (00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本科)
“我的理想應該是做到某個程度之后,能夠拉到幾百萬的資金(最少是幾百萬嘛),來拍一個自己能夠控制的電影?!?/p>
畢業作品·[火鍋]
“作為第一次拍攝35mm電影的我來說,拍片經驗和藝術創作上還有很多不足,但[火鍋]給了我畢生難忘的經歷。我想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感謝我的學?!本╇娪皩W院,感謝我的老師,感謝和我并肩作戰的同學們,感謝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的演員及工作人員?!保ǘ霹i·02繼教導演專升本)
老師的話
謝飛 (中國著名導演,電影教育家)
“現在普遍培養成為很多藝術學院的重點,它是滿足市場一般性的需要和學校的經濟收入。但是精英教育要發現天才,并給他創造的機會。像我們第三代、四、五代能出現這么多人才,就是因為堅持的是精英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