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邁克爾·岡德里Michel Gondry \\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 \\主演:吉姆·凱利Jim Carrey/凱特·溫斯萊特 Kate Winslet/克斯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 \\類型:喜劇/劇情/浪漫 片長:110分鐘 \\級別:R(粗口、毒品以及性涉及) \\發行:福克斯Focus Features \\映期:2004年3月19日 \\評分:★★★★★

在經歷了漫長的奧斯卡洗腦的北美電影淡季,[受難]以商業上的成功打破了寂靜局面,但影片引發的廣泛爭議使之在評論界受到了諸多苛責。在春天開始飛揚的時候,人們終于迎來了一部真正能讓心靈如沐春風的電影——[陽光永在],這是2004年迄今為止獲得影評人好感度最高的電影。目前,影片在IMDB的排名已經躍居到93,要知道2000年以后的電影(主要是好萊塢)僅有13部進入了前一百名。在所有給出評分的3911人中,有2275人給了這部電影滿分。排名也許說明不了什么,但美國媒體和影評人難得的一邊倒,卻證實了這部感人電影的實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陽光永在]將成為今年春季最大的電影贏家。
法寶之一:情感
用程式化的語言描述這電影沒有任何意義,看這電影不需要精準的評判眼光,只需要一顆敏感而豐富的心,我們知道人們在遇見、相愛、放棄、遺忘,但我們并不必過分關心創作者的訴求,因為那一片片在男主角的過往里面交錯雜亂然而美麗憂傷的愛情片段,能夠觸動我們自己記憶深處很多次的驚蟄……你記得我嗎?我愛過你吧?我們曾經彼此憎恨傷害嗎?這聽起來像是時間荒原上悠長的嘆息。Joel(吉姆·凱利飾)隔著書店的柜臺望過去,他想要問出口的這些話,在Clementine(凱特·溫斯萊特飾)一片空白的眼睛里面沒有得到回應。她那么不快樂,所以做手術抹去了關于Joel的所有回憶。Joel也開始走向同樣的過程:他在醒不過來的夢境中,看到那些所有記憶美好的段落迅速在身后消失。那真是人生中無法想象的噩夢,你所最珍視的一切都一一隨風而逝,于是你和愛人不停奔跑,穿越不同的記憶的場景,希望留住她最美麗的容顏。
一向認為,好的電影能夠在不同的層面打動生活背景相異的觀眾,[陽光永在]毫無疑問是這樣一部電影。不同的人或許在電影中看到不同的側面,然而相同的是,那種感覺都會很容易地直達人心。這或許在好萊塢的愛情喜劇電影當中是很難被感受到的,我們早已習慣美式的大眾喜劇餐:溫暖、煽情、甚至夸張的甜膩,[陽光永在]卻徹底遠離了我們想象中的好萊塢喜劇模式。不少影評人和觀眾都能感受到電影在敘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上的另類,美國著名影評節目《Ebert Roeper》的影評人Richard Roeper稱這部電影為“奇怪的,有時候讓人迷惑的,但同時常常非常聰明的黑色喜劇”。

法寶之二:平衡
什么是成功的喜劇,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相信,在陽光照耀的同時,生活中細微而尖銳的失落帶來的悲喜交集,絕對會成就優秀的喜劇。這個電影的成功在于它是那種很難用一種類型來概括的電影:不錯我們看到了愛,但這其中的滋味并非那種單純甜美的浪漫旅程;不錯我們很多次都在笑,然而我們有很多時候悵然若失,因為看到他們不快樂的臉,難以放棄的酸澀回憶。
美國的一位影評人的描述得到了電影的真味,“并非完全憤世嫉俗的,也并非完全浪漫甜美的,這個故事在輕快與沉重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平衡”。
法寶之三:表演
和宣傳攻勢鋪天蓋地的[受難]相比,[陽光永在]無疑是低調的,除了電視上尋常的廣告,電影并沒有其余的附加產品。也許唯一在電影本身之外吸引觀眾和影迷的是這個電影中集合的充滿個性的演員群體,尤其是吉姆·凱利的表演和他與凱特·溫斯萊特之間的火花。這又是一部完全偏離吉姆·凱利固有喜劇風格的電影,每當他出演這樣的角色,影評人總會有關于他的奧斯卡猜測:這又是一部吉姆·凱利試圖向奧斯卡接近的電影?2004的奧斯卡還遙遙無期,不管他人的觀點如何,吉姆·凱利本人在[陽光永在]中奉獻給觀眾他從影以來最感性動人的表演。那個在日常生活中沉默寡言的男主角,因為失去愛人而蒼白著臉,從開頭地鐵站寂寥的側影,到在冰天雪地中面對天空的呼喊,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讓人心碎的吉姆·凱利。
法寶之四:編劇
此外我們還必須提到編劇查理·考夫曼,他那些極其富有創造力的劇本讓這些電影難以忘懷:[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危險思想的自白]、[改編劇本]。盡管此次的搭檔導演由[改編劇本]的斯派克·瓊斯換成了Michel Gondry,考夫曼有些怪誕同時敏銳的風格一如既往,而這一次導演充分把握了劇本中最動人優美的元素,在影像風格上以一種發舊和介乎真實與夢境之間的色調,來表現這個故事的無時間無空間感。同時聽來少少幽秘的配樂,充滿想象力的環境呈現和人物的服飾,都使得電影呈現出一種另類的美感。
法寶之五:創意
這個電影為什么能在美國影評人當中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好萊塢的喜劇模式。這主要得益于鬼才編劇查理·考夫曼:細膩、敏銳、同時有點怪誕,這一向是他固有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和考夫曼自身對于我們習慣的好萊塢爆米花風格的喜劇,無疑都是一種另類,一種電影久違的優美和精致。而這個電影充滿的各種人生滋味,是它得到眾多觀眾和影評人青睞的另一個原因,它跨越了類型片的樊籬,為不同人提供不同的視角,我相信只要你足夠感性,就能從這部電影中感受到不同的東西。當然,影片在影像上也是很成功的,因為記憶片斷,它實際上有很多幻想的成分。導演完美的處理了真實與夢境的界限,同時又有意的讓他們混同,代表了生活中許多難以言說同時又美麗無比的幸福。

媒體評論摘要
天才編劇查理·考夫曼([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改編劇本])的又一部詭異作品,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將它如何歸類。喜劇?悲劇?情感劇?也許叫它“曲折的愛情故事”最合適?吉姆·凱利極力控制夸張的表演,更注重角色本身,這是他目前為止最好的演出。如果每部影片都像[陽光永在]般構思巧妙、充滿激情、情緒飽滿,那么看電影將成為一件多么讓人激動的事情。
——《今日美國》
想象力豐富的編劇查理·考夫曼和注重畫面效果的導演米歇爾·甘德瑞合作的[陽光永在]是一部融合了喜劇、劇情、幻想等多種元素的優秀作品。雖然由吉姆·凱利主演,卻完全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他盡力讓自己的表演真誠、自然,可惜吉姆·凱利式痕跡并沒有完全被掩蓋掉。考夫曼是當今少有的非常具有創造性的編劇,他從不按常理出牌,看他的劇本就像在滑雪,充滿冒險性。它帶我們來到一個從未去過的所在,但是仔細辨別,這又是我們熟悉的地方,只是感覺上大不相同。他帶觀眾進行一場曲折的探險,在黑色的迷宮中每人都從中獲得啟示。
——《西亞圖時報》
“讓人驚嘆的影片,將愛情、生命、記憶完美結合,可躋身于有史以來最感人的愛情故事之列。”
——《洛杉磯每日新聞》
“一部偉大的影片,讓人不知不覺隨情節歡笑、落淚。”
——《滾石》
“相當精彩,這是一部充滿了睿智、歡樂和驚奇的影片,讓觀眾自始至終被溫暖和甜蜜所包圍。”
——《評論家》
“這部影片是對人類情感、關系、愛情的一次虛幻而溫柔的考驗。”
——《費城問訊報》
“眩目的,耀眼的,機智的,最重要的是誠實的表達了愛情中的種種元素,這部影片對觀眾是一場集體催眠術,在牽動他們心弦之時也讓他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心靈角落。”
——《底特律新聞》
“這種大膽而危險的記憶之旅的故事,也只有查理·考夫曼能想得出來。”
——《好萊塢報道者》
“就像人們開玩笑說的,‘如果把影片的后現代包裝去掉,你所看到的就是一部純粹的休·格蘭特式影片。’”
——《洛杉磯周刊》
“影片失敗之處在于好像讓心走錯了方向,它總是讓我們在錯誤的時間愛上錯誤的人。”
——《底特律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