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臺灣媒體傳來消息,6月1日,臺軍方將進行第一波中將以上級別的軍官大調整。引人注目的是,臺軍前線金馬澎(金門、馬祖、澎湖)三地的司令將全部換人。
三個司令 親疏不同
澎湖防衛司令部新任長官王漢基是陳水扁的親信。王漢基原來曾任臺軍“參謀總長”辦公室副主任,兼任“國防部”警衛大隊督導之職。他有個哥哥叫王漢熙,是“國防部長”辦公室副主任。王漢熙與臺灣“第一家庭”關系密切,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在陸軍第104旅服役時,王漢熙擔任新兵訓練旅旅長。當時陳水扁妻子吳淑珍對在軍中服役的兒子十分牽掛,陳致中在家信中稱,有一名“熱心的旅長”對自己十分照顧,吳淑珍這才放下心來。后來,王漢熙便被調到“國防部長”湯曜明身邊擔任要職,接著其弟王漢基也被安排進了“國防部”。由于王漢基曾在澎湖防衛司令部擔任過副司令一職,升任該部司令似乎順理成章,但在此次臺軍“前線”指揮官大換血過程中,只有他一個人由少將升任中將,足見陳水扁對他的信任非同一般。
即將接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的查臺傳中將是炮兵出身,曾經擔任過金門第319師的師長、“陸軍總部”人事署長、炮兵學校校長、陸軍炮兵司令及“總部”參謀長等職。據說此人頗為勤奮,在“陸軍總部”任職時還專門到臺大政治系攻讀了“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學位。不過,據臺軍高層人士透露,查臺傳能夠出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一職還是與其炮兵出身密切相關。當年金門炮戰給臺軍留下的記憶太具震撼性了,因此歷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指揮官大多出自陸軍炮兵系統,加上查臺傳又在金門當過師長,顯然很適合這一職務。據熟知臺軍人脈關系的人士透露,由于查臺傳在臺軍派系中屬于以反“臺獨”將領陳鎮湘為首的“昆侖系”,因此他從“總部”被平調去守島,有暗中受貶的意味。
在馬祖方面,原花東防區司令程士瑜中將即將調任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對于此人的任命,臺軍內部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認為程士瑜在花東防區任內因治軍不嚴,在2003年發生5名軍官集體喝花酒的事件,受過處分,同時程士瑜又是湯曜明的愛將(湯在臺軍高層人事上與陳水扁分歧甚大),因此他此次調動,有被懲戒和“流放”的意涵。但也有不少人認為,由于程士瑜曾任“國防部”作戰次長室助理次長,主管臺軍戰略規劃事務,專業能力較強,因此安排其出任“前線”指揮官還是基于“專業治軍”的考慮。

三個地方 價值不同
從某種程度上說,任人唯親的陳水扁讓以上三人分別出任三地的“前線”司令,也顯示出金門、馬祖和澎湖在當前臺軍戰略中的不同地位。
由于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推行“臺獨”政策,臺軍采取了“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即在固守本島防御的基礎上,收縮外島兵力,加強中遠程打擊能力。在這樣的戰略布局中,遠離臺灣本島、卻與大陸十分臨近的金門和馬祖對臺當局而言政治意義大于軍事價值,而處于海峽“中線”位置的澎湖群島對臺軍而言則實際價值更大。
金門諸島位于廈門灣口,落潮時距大陸最近的島僅1.8公里,距離臺灣本島卻將近200公里,因此廈門民間有個流傳很廣的笑話,說駐防金門的臺軍官兵常常喬裝游泳渡海,在生活富足的廈門打完牙祭后再游回金門。馬祖列島離福建沿海約20多公里,距離臺灣本島則超過200公里。以前蔣介石妄想反攻大陸,這兩地被當作跳板。炮擊金門粉碎了蔣介石反攻大陸的黃粱美夢,也使金門、馬祖兩地太靠近大陸的地理劣勢暴露無遺。

時至今日,奉行分裂政策的李登輝和陳水扁則更愿做“孤島獨夢”,近年來不斷收縮金門、馬祖等地的兵力,將大批武器和人員調往本島以作“防衛固守”之用。臺軍除在馬祖天險——東引島上設置“天弓”、“雄風”以及“針刺”導彈企圖阻礙解放軍機降部隊空降澎湖或本島外,其他各島的兵力都在縮編之中。目前金門、馬祖兩個防衛司令部的兵力已從原先的4萬多人減少到目前的不到3萬人,而且基本上是戰斗力不強的步兵守備旅,僅有584旅一個裝甲旅駐防金門。不過,臺軍在兩地都建有不少監聽站和雷達站。
相比之下,澎湖列島的戰略地位則重要許多。從衛星航拍圖上看,澎湖列島正好位于福建的廈門、金門與臺灣的嘉義、臺南之間,與大陸和臺灣本島分別相隔90和60多公里。據臺軍方面分析,如果解放軍要收復臺灣,一般情況下在發動三棲作戰時可以采取“蛙跳”戰術躍過金馬直逼臺灣本島,而居于臺灣海峽“中線”的澎湖極可能是進攻本島的跳板。一旦澎湖失守,整個臺灣西部平原地區則門戶洞開,臺軍將面臨無險可守的困境。此外,由于澎湖地勢平坦,四面環海,軍事上屬“易攻難守”地形,因此近年來澎湖臺軍的戰備有越來越強的趨勢。
目前在澎湖駐扎的臺軍,包括168機動守備旅(即“太武旅”)、503裝甲旅(即“成功旅”),還有臺軍一直引以為豪的海軍陸戰隊基地警衛旅1個營的兵力,總兵力已由先前的5000余人增至8000人左右。陸軍人數雖然不及金馬兩地,但戰斗力卻較為強大。如成立于1999年5月的503旅,在歷經編成、換裝和戰備訓練后,已達到“全戰備”目標。該旅現擁有的臺陸軍最具威力的M60A3TTS坦克,配備精密的火控系統及TTS熱影像夜視儀,具有全天候的作戰能力。另外還有臺軍自己生產的CM-26坦克,據說戰斗力比改裝前增強了7倍。與此同時,臺空軍每年必調一個戰斗機中隊防衛澎湖,海軍146艦隊也以澎湖馬公為母港,并建起了馬公造船廠。軍事專家認為,駐澎臺軍的戰斗力今后勢必進一步提高,陳水扁派自己的親信王漢基出任這一重要戰略要點的司令,也說明這一點。

自己加緊備戰 炒作大陸威脅
在“國防部長”李杰簽定的臺軍最新人事案中,牽動的中、少將以上高級將領多達近百位,幅度之大前所未有。除金門、馬祖、澎湖三地外,花東、北軍團、中軍團三大作戰區的司令也全部被換掉。這樣,在臺軍所有七大作戰區司令中,除第四作戰區司令(南區第八軍團司令)趙世璋負責“漢光演習”不動外,其他六大作戰區司令統統換了人。人們注意到,前“國防部長”湯曜明手下的陸軍將領幾乎全部被調離了“國防部”,取而代之的是以李杰為首的一批海軍留美將領。
近來臺“國防部”動作頻頻,除了人事大清洗之外,還提出了一項價值新臺幣6700多億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的軍購預算,準備向美國購買潛艇、愛國者-3型導彈、遠程反潛機等武器。
據島內媒體報道,6月5日,臺灣有關部門通過了“重大軍事采購特別預算案”,決定向美國采購388枚“愛國者”飛彈、8艘潛艇、12架美軍除役的P3C反潛機等3項軍備,金額總計超過6108億元新臺幣,并以發行股票、出售土地和發行公債等方式籌措財源。此舉在島內引發激烈的批評聲浪,有輿論指出,當外資逐漸出走、經濟仍然欲振乏力之時,當局卻要發行公債來換得美國保衛臺灣的條件,無異于殺雞取卵、飲鴆止渴,6000億元買來的不是“保險單”,而是“戰禍”。

據報道,這次軍購案是歷年軍購預算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4100億元的潛艇預算,是美方歷次報價中最高的,對于臺灣當局為何此時拋出如此巨額的軍購預算案,此間有人士指出,大規模采購美國武器是選舉期間陳水扁為了讓美國支持其“公投綁大選”而使用的籌碼,現在則是要兌現了,由此可以看出陳水扁當局扈從于美國的性格。還有人士懷疑說,之前有美國國會議員提案要求臺灣向伊拉克派兵,并非無的放矢,美國顯然已預測這會引起大陸的抗議及臺灣人民的反對,所以丟出這個風向球,為6000億元的軍購案鋪路。也就是說,臺灣既然不愿意派兵支持美國,那當然就要購買一張6000億元的“軍購保單”來保障臺灣的安全。美國深知當臺灣當局愈走進意識形態的死胡同里,他們愈能在臺灣與大陸關系的天平上得到利益。
臺灣高雄市“勞動人權協會”總干事王武郎在報紙上撰文指出,相信臺灣老百姓心里存在著比軍購的金額還要更大更高的不安,擔心軍購案所帶來的不是和平的維護,而是恐慌的開端。驚恐陳水扁當局是否自恃武備優良,在維持現狀中推動“漸進式臺獨”,落實所謂的“以武拒統”,進行“和平分離運動”,最終帶來兩岸間的戰禍。
臺當局拉著美國,一邊加緊軍事部署,增加軍費支出,制造臺海緊張氣氛,一邊卻污蔑大陸“制造軍事威脅”。前些日子由美國某“軍事專家”提出的“大陸潛艇封鎖臺灣”的論調在臺炒得沸沸揚揚,這幾天島內媒體又開始炒作大陸“奮斗七號”探測船“窺視”臺灣的傳聞。美國五角大樓5月28日發表的《中國解放軍軍力評估》報告,一邊渲染解放軍軍力“全面提升”,一邊稱臺灣軍事受到“外交”孤立的影響,呈現出訓練不足、缺乏聯合作戰能力的缺陷。在臺海陷入新一輪緊張的今天,美國對兩岸軍力的“關注”實在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