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說服能力,可以顯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說話說得使人欽服,往往可以很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個人如果具有良好的說服力,無論立身處世, 還是交友支持人,都會輕松自如。
第一章 說服上司
把對領導的批評隱藏在玩笑背后
一般說來,對人進行說服、勸導,應當正面說理,嚴肅認真,但從人的心理角度考慮,那些固執己見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正面直言勸導。如果同他爭辯,更易弄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例如,海外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職工苦不堪言。公司領導之所以不肯改善職員的待遇,是因為他認為下級職員是庸才,對公司不夠忠心,工作不努力,而且多數人兼職。當有人拿其他同性質的公司作對比時,該領導說:“那些公司的職員都是正途出身,不像我的下屬是雜牌軍。”
有一天,該領導的一位高級職員針對公司近來遲到人數逐漸增多這一現象,對領導說:“坐人力車吧,覺得車費太貴;坐電車吧,又苦于擠不上去;而且每月所出的電車費,也不勝負擔,讓他們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高級職員嘆了口氣,一副毫無辦法的樣子。
領導接著說:“以步當車,一文不費,而且可以借此運動身體,不是好的辦法么?”
高級職員搖了搖頭:“不行,鞋襪走破了,他們買不起新的。我倒有一個辦法,希望領導出一個布告,提倡赤足運動,號召大家赤腳走路上班,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么?誰讓他們命運太壞,生在這個時候?誰讓他們不去想發財的門路,卻當苦命的職員!他們坐不起電車、人力車,也不能鞋襪整齊地到公司上班,只好同意改善一下部屬的待遇。
在這里,該公司高級職員批評領導的方法就是“嬉笑怒罵”。他用責備下屬的語氣,盡情表露他們的苦衷,用反面的方式表達正面意思:公司待遇太低。在語氣上是嬉笑,實質上是怒罵,是批評。由于比較委婉,不傷對方面子,對方容易聽進去,一旦覺悟到自己的過失,就容易接受勸告,改變行為。
嬉笑怒罵的程度要適可而止,不能太露骨,不能使對方感到太刺激,因為對方若感到刺激過分,往往會產生反感或氣憤,這樣,批評勸導就會失敗。
第二章 說服下屬
使用“三明治”批評方法
歐美一些企業家主張使用“三明治”批評方法, 即在批評別人時,先找出對方的長處贊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評,而且力圖使談話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同時再使用一些贊揚的詞語。這種兩頭贊揚、中間批評的方式,很像三明治這種中間夾餡兒的食品,故以此為名。
在批評結束時對下屬表示鼓勵,讓他把對這次批評的回憶當成是促使他上進的力量,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擊。此外,還應該讓對方知道,雖然他屢次在某件事上處理失當,然而你卻尊重他的人格。為了把你的尊重傳達給對方,適度的贊美和工作上的認同是必要的,否則光是針對對方的某項缺失提出批評,容易讓對方感到不受尊重,而心懷不平。
許多成功的管理者在批評下屬的時候都注意采用剛柔并濟的方法。
據說,某人進入一家公司服務,這家公司是由個人承包的企業。它的承包人是一位脾氣暴躁的經理。他在批評下級的時候,常常是聲色俱厲,毫不留情,令下級簡直無地自容。但是,批評到最后,他的表情突然來了個180°的大轉彎,和顏悅色地說:“你到底是怎樣弄成這個局面的?”下級就立刻感到無比溫暖。
這位經理真是把批評的藝術掌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雖然要求很嚴格,但是很得下級的敬重。這是因為他懂得一張一弛,相得益彰的道理。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就很精通剛柔相濟的方法。
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下一個大錯。松下怒火沖天,一面用挑火棒猛敲著地板,一面嚴厲責罵后藤。
罵完之后松下注視挑火棒說:“你看,我罵得多么激動,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彎了,你能不能幫我把它弄直?”
這是一句多么絕妙的請求!后藤自然是遵命,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弄直了,挑火棒恢復了原狀。
松下說:“咦?你手可真巧呵!”隨之,松下臉上立刻綻開了親切可人的微笑,高高興興地贊美著后藤。至此,后藤一肚子的反抗心,立刻煙消云散了。
更令后藤吃驚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太太準備了豐盛酒菜等他。
“這是怎么回事?”后藤問。
“哦,松下先生剛來過電話說:‘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時候,心情一定非常惡劣,你最好準備些好吃的讓他解解悶吧。’”不用贅述,此后,后藤自然是干勁十足地工作了。
第三章 改善溝通技巧以提高說服能力
對具有不同交流風格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交流風格有六種:貴族式、蘇格拉底式、內省式、長官式、候選人式和議員式。如果能控制交流風格,你就能掌握大多數場合的交流效果。但要記住,誰都希望對方的交流方式和自己的一模一樣,一旦與期望的不同,就容易產生沖突,因此,對具有不同交流風格的人,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
【貴族式】
貴族式人物有話直說。其典型特征是敢說別人只在心里想的東西。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怎么想就怎么說,有所保留就是不誠實。往往不在意別人怎么想。
貴族式人物與人交流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常常忘記在交談伊始先建立良好關系,對結果會大有幫助。他們會闊步而入,進門便坐,然后說:“好了,干活吧。”跟沒事一樣。
貴族式人物交流起來只關心結果。他們喜歡從頭直奔主題,不為細節傷腦筋,不靠細節來抓主題。看小說也跳過大段描寫,挑引號里的話看,因為那才有情節。
講話時,貴族式人物頻繁使用“或者”一詞,說起話來觀點明確,看事情黑白分明,絕無灰色。遇事即刻做出反應,對多數問題只想得出兩種方案。貴族式人物不難打交道,因為他們看得透、單純、不易受傷害。跟他們交談要坦率,先說明意圖或結論,把主要觀點擺出來,再問他們需不需要進一步信息。可別被貴族式人物嚇著,要學會不理會他們的某些話。他們不是有意要傷害你的,只不過說話不加考慮罷了。要是想讓他們做什么事,那就擺出個方案讓他們挑。
【蘇格拉底式】
蘇格拉底式人物說話愛用注解。先說一件事,然后用有關信息注解這個話題,再回到主題,然后又轉到注解,就這樣轉來轉去。不習慣這種交流方式的人會被他們說得暈頭轉向。
同蘇格拉底式人物打交道別指望會很簡捷。另外,即便教訓你,你也不要感到不快,因為他就是這種風格,與他怎么看待你毫無關系。在他看來沒有完美的事物,別指望你的方案和建議一次就被他接受,否則準碰一鼻子灰。就算你改了好幾遍稿,但他還會要你修改“定稿”,搞得你怒不可遏。所以,不要等到最后才給他看成品,而是把各階段的產品都讓他過目,每一階段都征求他的意見。
【內省式】
內省式人物不愿意發表強硬的觀點,但卻會向人敞開心扉,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也善于傾聽別人的真情實感。由于善于傾聽,人們愿意向這類人物訴說自己的難題。內省式人物善于使他人敞開思想,無疑是一種有用的管理才能。
由于不愿指導別人,也不愿堅持己見,這類人一般不易建立威信。因為說起話來信心不足,他們在會議上發表的意見常常得不到重視。意志力強的人往往利用其謙恭心理來忽視或打斷他們。
讓內省式人物做你想讓他做的事很容易,但要讓他毫無怨言或不搞破壞卻不容易。頑固的內省式人物有可能假裝忘記你交代的事,從而激怒你,使你出丑。要避免這些消極行為,就應該在日常交往中建立起感情聯系,交談時要吸引他加入對話,避免使用極端言辭,而且在任何時候都要關心其內在的需要。
【長官式】
這類人認為,誠實地交換意見和信息、分析細節是交流的主要目的。長官式人物能成為啟迪人的領袖,但人們會覺得他像潛在的獨裁者。
這類人物感情強烈,常常盛氣凌人。他認為沒有必要什么時候都那么誠實。如果認為你受得了,他會直截了當說出來他的看法。否則,會用較緩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錯誤。
長官式人物既關心最終成果,也關心細節。因此,他不用別幫助就能得到完美的結果。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別人會把這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看成他自命不凡的根據。
在公開場合,長官式人物能言善辯,但在人際交往中卻一籌莫展。作為雄辯的演說家,他能鼓舞成千上萬人移山填海,但在一對一時,卻有可能是灰溜溜的失敗者。
長官式人物在工作中往往處理不好同事關系。這類人易與別人發生爭執,自找麻煩,因為他的特點就是只愛說不愛聽。
和長官式人物交流,最好采取貴族式交流方式。在著手說服他之前,不妨先奉承幾句,讓他知道你對他看法評價很高。接著,指出采納你的意見會提高他的威信。要讓他有機會驗證你的看法。這樣,再來找你討論方案時,他就會把它們看成自己的意見。
【候選人式】
雖然候選人式人物最健談,但因為他說話不傲慢,所以比蘇格拉底式或長官式人物易于為人接受。和內省式人物一樣,在敵意增強時,候選人式人物也會躲到一邊;但又和蘇格拉底式人物一樣,他還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嘗試說服別人。其論點或證據明顯圍繞自己或朋友的親身經歷。
候選人式人物詞匯豐富。要是辯論占下風,他會搜腸刮肝翻出詞兒反擊。害得對方與其承認聽不懂他的話,還不如舉手投降。
說服候選人式人物要有耐心,并善于洗耳恭聽。除了必須聽完他喋喋不休的談話,個人經驗是說服他的關鍵。要設法讓他把你納入個人經驗的范圍里,你也要這么做。
【議員式】
議員式人物也許是上述幾類人中最聰明的一種。他們把交流看作獲取成功的策略,并有意識控制環境。說話之前,他們總是審時度勢,研究說話對象,選擇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議員式人物是障眼法專家,從來不讓別人知道他的真實想法,還用障眼法破壞不贊成的計劃并達到報復目的。
議員式人物也有其獨有的問題:讓人捉摸不透。如果在不止一種場合觀察,就會發現這是一批反復無常的人。
要控制議員式人物就要在多種場合觀察他們,當心他們從內省式轉向貴族式,因為這種轉變說明他想利用情報優勢打擊對手。說服議員式人物是一種挑戰,須時刻小心謹慎。
當你精于此道后,你就能牽制他用你最舒服的方式同你對話。
第四章 這樣忠告別人最容易接受
忠告也不應逆耳
忠告,對于幫助他人和建立真誠的人際關系,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過來講,不能給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誠的人,這種人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忠告于對方。也就是說,不愛別人的人不會給予他人忠告的, 不被愛的人也同樣得不到忠告。因此,我們應該歡迎忠告,更應該給人以忠告。
盡管如此,為什么一般人都討厭忠告,忠告為何聽起來總不順耳呢?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以下3點,你的忠告就容易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順耳起來了。
(1)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
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
(2)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
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法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如果此時你能行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的安慰話,然后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忠告的。
(3) 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第五章 在談判中說服別人
先擊破對手的優勢心理
談判的對手為了在心理上處于優勢,往往搬出一些專用詞匯和外來語來虛張聲勢搬弄這些市場專用語、科學和法律方面的術語是為了擺出一種擠兌你的態度:“這些詞,你不懂吧。”如果這些都在對方所學的專業范圍內,則當別論,但大多數場合他只不過看了一點兒這方面的書現買現賣而已。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很好的機會。
你大可不必因為聽不懂這些詞而感到羞愧。對方肯定是在似懂非懂地濫用,進而在這些專業詞匯中自我陶醉。此時,你不妨認真地詢問:“‘路由器’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即使你明明知道,也故作不知地反過來問他。
舉個例子,客戶中有一位課長深信自己對流行的東西相當敏感,與廣告策劃人不相上下。在討論新的構思時,有這種人從中作梗,就很難讓大家接受。這時,一位有經驗的對手經常采取這種方法,一上來先對他說:“最近新開張了這么一家店輔,您去過嗎?”實際上這個店鋪根本不存在。但是對方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于是作出的反應是“嗯,好像在哪聽說過”,結果正中下懷。這時這位談判高手才把話挑明:“都聽說了?消息真靈通呀!這么說,我腦子城想像的那個店鋪實際上已經存在啦。”對方吃了一個啞巴虧 ,便虛下心來聽你的發言,再也不會不懂裝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