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推出2003最具影響力的10大動向
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最近推出了2003年最具影響力的10大動向排行榜,探討2003年發生的事件里,哪些將深遠影響到未來的50年。
第一名:\"白領高薪職位從美國外流到其他國家\"。2003年,通用汽車、通用電氣、摩根士丹利和匯豐銀行等大公司把眾多的專業高薪崗位轉移到國外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而不僅僅是把那些簡單的熟練工種外移了。高素質人才日益增多的中國和軟件人才豐富的印度成為外移首選。這些跨國大公司還考慮到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越來越大,需要把高端職位本土化從而增加效率。
第二名:\"公司治理丑聞\"。2003年公司丑聞此起彼伏,從荷蘭公司阿霍德假賬、美洲航空公司養老金丑聞、紐約證交所首席執行官高薪丑聞、共同基金業欺詐丑聞、《英國每日電訊報》老板灰色收入丑聞、波音加油機丑聞到2003年12月底剛剛爆出的意大利乳業公司帕瑪拉特的假賬丑聞,都昭示著公司治理制度已經垮掉,商業道德淪喪,急需強有力的監管制度和透明的公司管理制度。
第三名:\"沖突成本高昂\"和\"軟件開放源代碼糾紛\"并列第三名。2003年爆發了伊拉克戰爭、貿易戰等等,耗資巨大,單單美國的戰爭花費就高達上千億美元。軟件的源代碼關系到安全、病毒等問題,在電腦、網絡已經快要普及到世界各個角落的今天,這個問題也就凸顯出重要性。
第五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03年美國是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急先鋒,增加關稅,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會談設置障礙,甚至其反恐安檢措施都間接阻礙了貿易的流通。歐盟也不示弱,多次阻攔美國的轉基因食品進口,保護歐元區的農業。
第六名:\"醫療保險改革\"。由于《福布斯》的讀者多是美國人,布什簽署的醫療改革法案關系到他們生老病死的切身利益。此外,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提出的醫療養老金改革計劃也在各國引起不小的反響。
第七名:\"數碼工具丟失私人隱私\"。在目前數字工具功能越來越強大的同時,人們的隱私空間也越來越少。雖然大眾已經習慣了手機、筆記本、個人數字助理一個都不能少的生活,但是想想隱私的丟失也真可怕,比如手機上安裝的全球定位系統,可以隨時暴露你的位置。另外數字工具的安全性能不值得信賴,密碼被盜時有發生,個人信息經常被網絡公司濫用。
第八名:\"商業監管\"和\"全球流行病\"并列第八。2003年美國紐約檢察官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堪稱2003年的風云人物和組織,攪動了7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業,震動了金融中心華爾街,掀翻了眾多公司巨頭,深遠影響未來的商業監管職能。\"全球流行病\"也是2003年的熱點,非典、尼羅河病毒、猴痘、瘋牛病和禽流感等傳染性強、破壞性大的病毒橫行肆虐,警示人們要加強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
第十名:\"媒體帝國松綁令遭撤銷\"。2003年6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決定放寬媒體巨頭跨報紙、電視等行業進行兼并的限制,引發了多方反對,人們普遍擔憂,媒體松綁的方便之門一開,傳媒巨頭更能為所欲為地控制新聞和娛樂業了。在一番激烈的斗爭之后,美國參議院最后撤銷了媒體松綁許可令,這扭轉了未來的媒體格局。
2004年環球經濟風向如何?《福布斯》大膽預測了以下9大趨勢。
一、石油價格在下半年不會狂瀉,即使非歐佩克國家大量產油,石油需求仍然缺口大。
二、疲軟的美元將迫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其預想日期之前收緊銀根,而且極有可能就是在11月份總統大選之前。
三、高薪職位外流不會掏空美國經濟。
四、道瓊斯指數將保持在萬點之上,但是不會有超大幅度的上升。
五、投資者對企業丑聞的關注將越來越低,公共基金調查將不再是財經頭條。
六、航空業將進一步遭受打擊,更多商務乘客選擇電話會議、網上交流等方式,避免繁瑣的飛機旅行可能帶來的危險。
七、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投資銀行將尋求國際兼并,打造金融航母,增強競爭力。
八、迪斯尼公司可能會讓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非迪斯尼家族的邁克·艾斯內體面地下臺,然后把曾經的副董事長、迪斯尼家族代言人羅伊·迪斯尼請回來重組企業。
九、美國公司將大規模購買安裝Linux開放源代碼系統的電腦,沃爾瑪由于新近推出了這種電腦,而且價格低廉,僅僅300美元,將成為銷售贏家。
2003最佳和最糟經理人
2003年對職業經理人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整體經濟復蘇緩慢、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經理人的管理和領導才能也在市場面前分出了高下。最近,美國《商業周刊》通過對紐約140位資深記者和全球21家新聞機構的調查,評出了2003年度全球最佳和最糟經理人。《商業周刊》每年都進行類似的評選。區別最佳與最糟的標準是能否為公司創造價值,而評判的依據則是公司的資產、銷售額、利潤等指標。
最佳經理人
今年榮膺全球最佳經理人的有星巴克連鎖集團總裁奧林·史密斯,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總裁喬治·戴維,全國廣播公司NBC總裁鮑勃·萊特,蘋果電腦公司CEO史蒂夫·喬伯斯,英特爾公司CEO克雷格·巴雷特,美國Wachovia銀行主席肯·湯普森以及韓國三星公司總裁尹鐘龍等共17人。
阿爾卡特公司總裁賽爾格·特切拉克在北電網絡、朗訊以及愛立信等其他通訊設備公司面臨億萬美元財政赤字的情況下,通過嚴格控制,成功地使阿爾卡特在高科技行業整體蕭條中幸免于難。美國3M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麥克奈尼在2003年成功地搶占和提升了該公司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市場的份額,使公司的銷售量增加了20%,利潤連續7個季度上升。雅虎公司總裁特里·塞梅爾通過重組和嚴格的內部管理,使雅虎2003年的營業收入增加了470%,銷售額提高了57%,公司股票目前為每股40美元,是年初的1.5倍。印度WIPRO軟件公司總裁保羅·維威克1999年進入該公司時,WIPRO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僅有1.5億美元市值,但在保羅的領導下,公司發展成印度最大的IT上市公司,現在市值約10億美元,5年間增長了近7倍。
英國零售企業巴寶莉(Burberry)集團總裁羅絲·瑪麗·布拉沃是入選最佳的惟一女性,她今年51歲,6年前到巴寶莉公司任總裁,當時這個有147年歷史的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布拉沃招進了一批最好的設計、財務管理和市場營銷人員,并從GUCCI公司挖來了首席設計師克里斯托夫·貝雷,邀請超級模特凱特·摩斯當形象代言人,重新給巴寶莉定位。同時,她還把產品擴展到高檔飾品、香水、嬰兒用品等。據估計,2003年,在6個月之內,巴寶莉的銷售收入就達5.54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打造了巴寶莉的形象,使之重新成為人們眼中時尚的代名詞。
最糟經理人
入選最糟經理人的有日本索尼公司的出井伸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澤根·施徹倫普、第一能源的彼得·伯格等。與最佳經理人相反,他們所領導的企業往往在銷售市場上丟城失地,股價低迷不振,受到投資者的批評。
澤根·施徹倫普1998年主導戴姆勒奔馳公司與克萊斯勒公司合并時,曾對投資者說:\"等著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吧。\"5年過去了,他確實給了投資者一個\"驚訝\":公司最近宣布2003年虧損3.6億美元,讓所有投資人大失所望。他把虧損歸咎于美國汽車市場競爭太激烈,但同樣在美國市場,日本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卻不斷擴大,這讓他的各種托辭不攻自破。現在,即使是公司的旗艦產品奔馳汽車,目前在高檔汽車市場中也面臨挑戰,最近的權威汽車調查顯示,在長期質量評比中,奔馳汽車竟只名列第26位。此外,公司還險些惹上官司,去年8月,在被迫交出3億美元罰金后,才免于受\"誤導投資者\"的指控和調查。
2003年,索尼公司僅第一季度就虧損了大約10億美元,目前索尼公司電子產品的平均利潤率下降到大約只有1%,出井伸之因此進了最糟經理人的名單。
垮臺的經理人
入選最糟的經理人可能還有機會卷土重來,而垮臺出局的則基本上沒有翻身之日了。《商業周刊》還列出了2003年垮臺的經理人,這主要是因各種丑聞而引咎辭職的CEO們。如波音公司總裁菲利·康迪特在五角大樓對外宣布將對波音的\"重大誤導\"進行調查后引咎辭職,紐約證交所主席在他高達1.88億美元的薪酬被媒體曝光后黯然下臺。其他在2003年辭職的還有美國航空公司CEO唐納·卡迪,三角洲航空公司的姆林等。
另外,還有一些經理人因嚴重違規或者沾上官司而面臨身陷囹圄的窘境。爆出110億美元財務丑聞的世界通訊公司CFO司各特·沙利文目前面臨87項罪名的指控。另外,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尤科斯的前董事長霍多爾科夫斯基2003年也因逃稅問題被捕,成為上榜的倒霉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