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是你的油田,油田的一切都和你的切身利益有關,所以你很容易看出許多問題來。\" 《粵港信息日報》一篇談激勵士氣的文章中的這句話值得細細品味
保羅·蓋帝(Jean Paul Getty)這位美國的大富豪,有一次聘用一位叫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人,來幫他管理位于洛杉磯郊區的一些油田。
喬治·米勒雖然是一位很優秀的管理人才,對油田的管理也很內行,可是,每次保羅·蓋帝去察看油田時,總是還會發現一些浪費與不合理的地方,影響到產油的成本,使得油田利潤相對降低,保羅·蓋帝雖然深信喬治·米勒的才干,但對他在這方面的表現,總是覺得很不對勁,于是找喬治·米勒來溝通。
他對喬治·米勒說:\"我只不過在油田呆了一個小時,就發現了許多浪費之處。如果能把這些浪費之處加以消除的話,油田的產量勢必可以提高,利潤自然也跟著增高,你是油田的總負責人,應該有義務把這些浪費的地方有效地控制住。\"
喬治·米勒回答說:\"因為那是你的油田,油田的一切都和你的切身利益有關,所以你很容易看出許多問題來。\"
喬治·米勒這個回答,令保羅·蓋帝心頭一震,他連續好幾天,都在想喬治·米勒所說的這句話。最后,保羅·蓋帝悟出了一個道理來。
他告訴喬治·米勒說:\"從今天開始,我不付你的薪水,而是付你油田總利潤的某個百分比,油田管理得越有效率,油田的總利潤當然會越高,那你的收入,自然也是跟著水漲船高,反之亦然。\"
喬治·米勒接受了保羅·蓋帝這種挑戰。從那一天開始,這個油田的管理完全改觀,不但浪費不見了,而且效率也提升許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因為,現在這個油田不但是保羅·蓋帝的油田,也是喬治·米勒的油田。換一個角度,由于喬治·米勒把它視為自己的產業來管理,所以,過去保羅·蓋帝所發現那些管理上的盲點,很快被喬治·米勒一項一項改善了。
這種改善的結果,不但油田的生產成本降低了許多,產量和利潤都大增了,當然,喬治·米勒的收入也跟著大增。
從這個個案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就是企業只要能掌握下面兩個方向,對員工進行士氣激勵,絕對會有很大的助益。
利潤共享:
在經營管理上,經營者如果能和受雇者利潤共享的話,其所產生的激勵效果,肯定遠大于員工們只拿的固定薪水。
參與管理:
參與管理是激勵員工士氣的另一個好方法。透過參與管理,可以讓員工感受到那種\"我不光是一個執行者,更是一個決策者\"的成就感,會把這個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看待。既然是視為自己的事業,當然會比一般人更用心了,這種用心的結果,效率自然會提升。
西歐利潤共享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馬丁·魏茨曼提出,資本主義經濟分為工資經濟和共享經濟兩種模式。工資經濟決定工資合同談判的參數具有粘性,工資參數的粘性導致了工資的固定化。因此,當經濟處于不健康狀況,如總需求下降時,廠商必然要維持既定的產品價格,而削減產品數量,以保持勞動成本與勞動收益的平衡,這樣勢必造成大量的失業,而政府因此采取的防止經濟衰退的措施又會使資本主義產生通貨膨脹傾向。結果導致失業和通貨膨脹并存。而共享經濟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在這種體制下,工資是由固定的基本部分與利潤共享部分組成的。它可以根據總需求的變動進行調整。共享經濟出現后,給被勞資矛盾、滯脹現象困擾不堪的西方經濟一個啟示。而英國是第一個進行此項理論實踐的國家。
英國當時的方案基本內容是:工商企業的雇主不再將雇員的原固定工資全部支付給雇員,而是將雇員工資的2/3確定為固定工資,其余1/3的工資則同該企業的利潤掛起鉤來,由企業利潤的多少來確定。其具體實施方案有多種,但較為常見的是:雇主將雇員收入的一定比例取出建立一個信托股份基金,并規定在一定時期內不得出售,在這期間內,由職工持其股份,獲得與公司一致的利潤。
在德國,非常強調高度參與,例如:讓職工代表進入董事會和軸心圈,此外,有700多個廠家聯合成一個雇主聯盟,用相當數量的利潤額與雇員共享利潤。
利潤共享制在西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實施,它的作用是:減少了工人的失業,改善了勞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