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疫情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讀者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我們根據近來新華社和有關部門的權威論述,歸結了抵抗禽流感20問,幫助讀者認識禽流感的問題,消除恐懼心理。
1問:禽流感病毒是否跟非典一樣,是突然出現(xiàn)的一種新病毒嗎?
專家:禽流感早就存在,但只在禽類內部傳播。從禽傳到人的人間禽流感此前未引起注意,1997年在香港首次報道了從禽(主要是雞)傳播到人的情況。這次也是因為從禽類傳染到了人,影響到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2問:禽流感到底有多可怕?
專家:原本只感染動物的病毒現(xiàn)在傳播給人,很可能是其病毒發(fā)生了變異,與感染人體的病毒發(fā)生了整合、重組。一旦產生新病毒,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比原先的流感、禽流感更為兇險,而人類對此種病毒相當陌生,根本就沒有免疫力。
3問:這次禽流感疫情跟原先的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專家:原先的地域比較局限,只是地區(qū)性的;這次的范圍明顯擴大。另外,這次禽流感疫情之所以引起廣泛注意,突出的原因是其具有高制病性,就是毒性比較強。
4問:近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出警告說,禽流感的威脅可能比非典更可怕。你覺得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專家:目前還沒有證實禽流感可以人傳人。人類感染此病毒主要是通過接觸禽類(包括禽類的糞便)傳播的,如果只存在這條傳播途徑的話,危險性要小一點。但是,人與人之間傳播這種病毒的危險性并未排除,如果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發(fā)生了重組,理論上就有人與人之間形成傳播的可能性。一旦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危害性就大了。目前,正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檢測和防范工作,同時需要農業(yè)和衛(wèi)生部門的共同努力。
5問:人與人之間會傳播病毒嗎?
專家:一旦禽流感病毒與人類病毒重組,從理論上說,就可能通過人與人傳播。屆時,這種病毒就會成為人類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樣。事實上,在越南就出現(xiàn)了一家數口共同感染的現(xiàn)象,但還無法肯定到底是不是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播,通過密切接觸感染此病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感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所以,接觸禽畜后切記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徹底洗凈雙手;特別是兒童,應避免與活禽接觸。
6問:有預防禽流感的疫苗嗎?
專家:現(xiàn)在尚無有效疫苗,而冬春季節(jié)又是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期,所以,提請讀者諸君高度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至關重要!
7問:如何殺滅禽流感病毒?
專家: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和高溫及紫外線均很敏感。在56攝氏度時加熱30分鐘、60攝氏度時加熱10分鐘、70攝氏度時加熱數分鐘以及陽光直射40~48小時和使用常用消毒藥等措施下,均可殺死禽流感病毒。
8問:禽流感的發(fā)生是否與氣溫有關?
專家:從全世界對A型流感的認識來看,是與氣溫有關。冷涼的氣溫及潮濕的地方容易發(fā)生。因此,一般的多發(fā)季節(jié)都在冬末春初的在1月份和2月份,可說是一個高峰。到夏天應該很少了。
9問: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樣預防?不吃雞蛋和雞肉,有這必要嗎?
專家:禽流感病毒對于溫度是非常敏感的,且對低溫有很強的適應力。如果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可能存活幾個月或幾年。但是,如果是在20攝氏度的溫度下,這種病毒只能存活7天;而在4攝氏度的氣溫下,能夠存活30到35天。對于食品來說,經過加溫是不存在活病毒的,像這種病毒在56攝氏度,用10分鐘就能滅活,70攝氏度用兩分鐘就滅活了。因此,做到以下三點,就應該沒有問題。一是禽類(包括雞、鴨、鵝、鴿子等)、蛋類的源頭要好,應是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經過檢疫的;二是加工過程要到位;三是自己做的時候要煮熟、煮透。建議讀者最近先別吃白斬雞等沒熟透的食物。
10問:除了吃的以外,與禽類有關的用品,比如穿的羽絨服、蓋的鴨絨被、用的雞毛撣子、踢的雞毛毽子等,有感染的危險嗎?
專家:正規(guī)的羽絨服、鴨絨被一般是經過嚴格消毒的,所以不必過分擔心。但像雞毛撣子、雞毛毽子這樣的小商品,憑我的感覺可能通常不會那么費心思去消毒,注意一下還是好的。
11問: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專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禽流感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的,因而最關鍵的是不接觸。平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要勤洗手,盡量把可能性降到最低。
12問:可以去東南亞地區(qū)旅游嗎?
專家:旅游者應當避免去暴發(fā)禽流感的地區(qū)。
13問:冰鮮雞傳染禽流感的可能性大嗎?
專家:世衛(wèi)組織的流行病學家布朗指出,冰鮮雞有攜帶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據文獻記載:兩年前,韓國入口的冰鮮雞、鴨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病毒只在活家禽體內繁殖及擴散,冰鮮家禽傳染禽流感的可能性較低。盡管如此,建議在處理冰鮮雞時,仍應清洗干凈及煮熟。
14問:候鳥是禽流感的傳染源嗎?
專家:這個結論成立與否還不清楚,當初美國流行的西尼羅河病毒也曾懷疑候鳥是\"禍首\"。關鍵是,候鳥有地域性,是否能造成跨國甚至跨洲的傳播?整個事態(tài)還有待深入調查,醫(yī)學界目前也在尋求確切結果。一旦證實,相信有關部門會采取緊急措施。
15問:患病后會有哪些癥狀?
專家:人如果感染上禽流感病毒后,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癥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xù)在39攝氏度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人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且不留后遺癥,但少數病人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者病情會迅速發(fā)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腎衰竭、敗血癥休克等多種并發(fā)癥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xiàn)以上癥狀應該及時就醫(yī),若疑為禽流感病毒感染,要立即住院隔離并報告疫情,以防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16問:注射流感疫苗有預防禽流感的作用嗎?
專家:目前所采用的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是無法預防禽流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能做的是避免接觸生禽、避免到養(yǎng)雞場或可能和生禽接觸的地方。不過,老人、幼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還是應該注射疫苗的,這樣,一旦這些高危人群不幸感染禽流感,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產生。
17問:禽流感與流行性感冒有何區(qū)別?
專家:流行性感冒一般分為三種:A型、B型和C型,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傳播,很少先有傳染到其它動物的。禽流感病毒屬A型流感病毒,A型病毒根據其表面蛋白質不同分為H1 到H15 等15種亞型。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而人類對H1和H3亞型易感。 H5N1型病毒通常只在禽類中傳播,很少感染人類。但這次亞洲一些國家報告的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很高,標本中存在H5N1的變異株,需要密切觀察,因為它會對人類構成威脅。所以,我們應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在疫苗和藥物研制等方面未雨綢繆。
18問:抗菌素對治療禽流感有用嗎?
專家:目前,在集約化養(yǎng)殖場,由于疫病不好控制,人們往往在飼料與飲水中投入抗菌藥物。人們起初發(fā)現(xiàn),禽類的發(fā)病率下降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但抗菌藥物很快就失效,只好再更換新的藥物,直到現(xiàn)在在治療禽流感方面也沒有找到特效藥。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人畜共患病的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速度,超過了人類研制抗菌素的速度,不少畜禽感染之后無藥可治而成群死亡。由于抗藥細菌主要是在養(yǎng)殖業(yè)中廣泛應用抗菌素引起的,歐盟已決定在養(yǎng)殖業(yè)中禁用抗菌素。
19問:能快速找到治療禽流感的有效藥物嗎?
專家:目前,對病毒尤其是動物源傳染病毒的研究較少,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藥物也少。目前禽流感的治療與普通流感治療相同。應盡早休息和住院治療,多飲水,高熱時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物。兒童應避免使用阿斯匹林。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各種并發(fā)癥。用于預防和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有兩類,一類是抗流感病毒吸附劑,包括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可用于早期預防、治療。次類藥物一定要在病程早期開始使用;另一類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有奧司他韋(達菲)等,可用于預防和治療。藥物的劑量、用法、療程及注意事項等都應征求醫(yī)生的意見。
20問:服用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等抗病毒藥物,能否預防禽流感?
專家:從理論上說,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藥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這些藥物都是非處方藥,必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要特別注意:不要買上一大堆抗病毒藥來服用,否則會產生耐藥性。另外,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謹慎使用抗病毒藥。孕婦、嬰幼兒、精神病或癲癇患者禁用金剛烷胺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