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女兒今年18歲。她身高1.76米,是一位業余模特。為了保持體形,她每天只吃些青菜,不吃主食。最近,她經常頭暈乏力,走不動路,還出現了月經不調及閉經現象。我領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她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并患有貧血。我只聽說過,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過高會得高血壓病和動脈硬化病。請問,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也會得病嗎?
南京 武麗華
武麗華讀者:
人體內所含的膽固醇主要存在于皮膚、脂肪和肌肉等部位。您女兒的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可稱為低膽固醇血癥。這主要是由于她過度節食而使體內脂肪儲存過少造成的。另外,她體內脂肪含量過少還會影響她體內性激素的合成,使性激素合成不足。體內性激素的含量不足,便會導致不能按月排卵、月經不調、甚至閉經。您女兒頭暈乏力,走不動路則是由于貧血造成的。引起她貧血的原因不但有營養不良,體內缺鐵,而且還有低膽固醇血癥。當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時,會使血液中紅細胞的細胞膜穩定性變差,滲透性增強,使紅細胞容易破裂或被自身清除,從而引起貧血。低膽固醇血癥引起的貧血比較難治。
在現實生活中,高膽固醇血癥的危害較為人們所熟知。如高膽固醇血癥可引起腦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于是一些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一方面限制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使用降血脂藥物。如果節食和用藥過了頭,便可引起低膽固醇血癥,并對機體產生新的危害。其實,早在研究高膽固醇血癥對人體的危害之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低膽固醇血癥給人體健康帶來的種種不利。
膽固醇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是構成細胞膜、性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和膽酸的重要成分。膽固醇對于維持人體免疫細胞的穩定性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若在兒童時期缺乏膽固醇,其日后的智力會受到影響。因為膽固醇是神經元細胞膜和神經鞘膜的重要成分。而這兩種物質是智力發育的基礎。人若在青春期長期吃低膽固醇飲食,不僅會引起免疫細胞功能紊亂,還會引起慢性難治性貧血。經研究表明,老年婦女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低時,其癌癥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均有所升高。研究還發現,患低膽固醇血癥的人更易患出血性腦中風。這是因為當人體內缺乏膽固醇時,其血管的脆性會明顯增高,而易發生破裂出血。患有高血壓的人更是如此。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不要過于害怕膽固醇偏高,而應當防止膽固醇過低。
那么,健康成年人每日要攝入多少膽固醇才不至于引起低膽固醇血癥呢?生理學家研究表明,成人每日必須從食物中攝取0.5克左右的膽固醇,再加上每日自身合成的1—2克膽固醇,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那些有膽固醇自身合成障礙如患慢性肝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就要適當地增加膽固醇的攝入量。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動物腦髓、蛋黃、魚卵、魷魚等。此外,患高脂血癥的人,首先要明確是否有高膽固醇血癥。若僅有高甘油三脂血癥,就不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否則會造成低膽固醇血癥,從而增加冠心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