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裁到了一家近年發展起來的中國本土公司當總裁,媒體認真地炒了一番。這家跨國公司是微軟,這家本土公司叫盛大網絡,這個人叫唐駿。
一個新故事就要開場。
我不敢斷言盛大就是家族企業,但說它具有家族企業的許多特征,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唐駿能夠在合約期的一年里飛快地融入家族色彩很濃的氛圍嗎?盡管陳天橋說一年一簽只是公司一貫的規定,他希望是時間越長越好,然而,合約就是合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陳天橋手里。
唐駿有點懸。
當然,唐駿也是聰明絕頂之人,他已經留下一句話:“到我的貢獻沒有那么重要、沒有了我發揮的余地的時候,我會離開的,就像我離開微軟時那樣。”
這可以看作是撤退的梯子。
其實唐駿只是引子,用他主要扯出家族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問題:如何對待外來“和尚”。是歡迎,還是排斥;是真心歡迎,還是作個姿態;是給職給權,還是作個聾子耳朵。這里面,學問大了。
中國有句老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說明外來人才還有點香味。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任何企業,無論是國營的、股份的、民營的還是家族的,沒有人會說我們不歡迎外來人才。但中國還有句話叫“葉公好龍”,真有一條龍來了,會不會害怕?家族企業都有打拼的歷史,創業階段,是家里人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企業成功了,按照一般人的看法是摘桃子階段,突然多出了外人的一雙手,他們能歡迎嗎?就拿盛大來說,陳天橋的太太和原有的四位副總裁都是推著盛大戰車上坡的,有事互相商量。到了坡上,該喘口氣了,突然又多了個推車的,而且有事要先問他,然后再找陳天橋,他們心里能舒服嗎?
利益分配的矛盾,權利分配的矛盾,再加上觀念差距,曾使不少職業經理人在大的國際化公司都難以施展,以至說起要當空降兵,人人都要掂量掂量,哪怕是名氣很大的李漢生,哪怕自認為實力很強等等等。
但是,要想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這一步是非走不可的。這是家族企業迅速作大作強的重要環節。許多國際化大集團走過的路印證了這一點。
非走不可,說的是宏觀,指家族企業而言,必要性不必說。對職業經理人來說,倒是不一定非走這條路不可。因為路很多,國有企業、跨國公司、自己創業等等,但如果真有好的機會上了這條路,也是人生的的一次挑戰。
依本人愚見,進入家族企業后,要留心的是兩要兩不:要知己知彼;要循序漸進;不居功;不氣餒。
知己很簡單,知彼就要下一點工夫了,對于要去的企業,除了知道它的產品,它的市場,它的銷售渠道,還要知曉它的歷史,要清楚它內部的各種關系;而循序漸進,則是說不要想著畢其功于一役,要一口一口吃飯,一步一步走路,吃猛了會噎著,走快了會摔著;有了功勞,一定不要沾沾自喜,而受了挫折,一定不要垂頭喪氣,心理承受能力其實重要性不小于管理能力。
如果把話說到極至,在現今時代,當一位職業經理人進入一家家族企業,一定要把失敗的可能放在成功的可能之前。也許,一個家族企業的改造和真正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不是某一任職業經理人可以完成的,可能要“犧牲”幾任經理人,對于這幾任經理人來說,是損失和遺憾,對于家族企業以至中國發展來說,則是貢獻。
從微軟到盛大,對于唐駿來說是邁出了不小的一步,但是對于中國的民營經濟和家族企業來說,可能是更大的一步甚至可以叫做飛躍。無論唐駿是否成功,就是說,他可能成功抵達彼岸,也可能夭折,但他已經躍起,后面,一定會有跟隨者,也一定會有成功者。
當然,我們祝愿唐本人就是一個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