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企歸來”的后續(xù)性報道,本刊記者本次的東芝之行旨在進一步回答:大型多元企業(yè)集團復興的秘密在何種意義上能夠為中國企業(yè)提供新思路
10月4日上午,在東京都港區(qū)芝浦的東芝總部大樓,記者向社長岡村正提問“近兩年來的關鍵性變革”。這已是本刊記者對岡村社長的第二次采訪了。上一次,2002年4月在北京采訪的時候,東芝剛剛出現(xiàn)大額虧損。而兩年半后的這次采訪,東芝已經重新贏利。這家著名的大型多元企業(yè)集團,也由此成為“日企歸來”大潮中引人矚目的一員。
岡村社長將東芝變革概括為“業(yè)務的重新選擇與集中”、“削減人工等固定成本”及“降低采購成本”(詳見“訪談”)。
事實上,這的確是大批日企成功“歸來”的共同法寶。在日本的商業(yè)傳統(tǒng)里實行上述變革、尤其是頭兩條,亦并不容易。但為什么這樣就夠了?為什么此前大批虧損的日企一經重組業(yè)務、削減成本就可以上岸?為什么它們在一兩年內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作為一個來自中國的記者,我不得不注意到,“日企歸來”的故事隱含著這樣的前提:它們始終擁有本身有著贏利能力的業(yè)務,或者擁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包括在虧損發(fā)生的時候。岡村社長后來也談到,現(xiàn)在是影像網絡化的時代,日本電子企業(yè)重新爆發(fā),是因為在影像方面一直存有優(yōu)勢。
10月3日至8日,記者今年度第二次赴日本,參觀訪問了東芝。同兩個月前的日立之行一樣,觸動記者的仍是這兩個字:技術。
小發(fā)明與大生意
4日下午。川崎市,東芝研發(fā)中心。
作為東芝的最高研發(fā)機構,這里有1140名員工,其中研發(fā)人員936名。現(xiàn)在的“核心技術”領域包括無線網絡、智能、集成電路,而“未來技術”領域為環(huán)境和材料。
東芝研發(fā)管理部金本部長帶領我們參觀了語音合成技術和可消除油墨。在語音合成研究室,一位虛擬電視主持人向我們進行賽馬解說——賽馬解說對語速的要求是最快的,研究人員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成果。語音合成的研究機構非常多,東芝的研究以整體性好、軟件小而見長。
可消除油墨是一項真正令人興奮的發(fā)明。它加熱即可消除,也就是說,用這種油墨寫或打印出的紙張,用家用熨斗熨過即潔白如初,紙張質量好的話,可重復使用5-6次——研究人員當然會發(fā)明專用的加熱消除設備,一次可處理500張紙,而不必用燙斗一一熨過。
可消除油墨是熱敏紙的反向思維的成果——將熱敏紙上的涂層,在油墨上應用。研究人員佐野健二于1996年產生這個想法,2003年研究成功。
試想一下,它的應用前景該有多大!佐野因此獲得了文部省科學大成獎。現(xiàn)在,東芝已將使用可消除油墨的筆和墨盒推向市場,筆比普通筆貴,但墨盒則與普通墨盒價格相當。
在東芝研發(fā)中心,還附有一個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科學館,是為東芝成立80周年紀念而建的,至今已44年。
科學館意在“用眼睛和雙手,通過觸摸來體驗和理解科學技術”,容量碩大,處處用心。比如為展示機器人的精妙,兩個機器人一個舞劍,另一個從某處取出飛轉的陀螺置于前者的劍上,前者則令其平穩(wěn)地滑回原處。再比如,這里對比擺放著50000W和0.11W的燈泡。據(jù)說前者唯一一次應用,是在黑澤明的電影里扮演太陽。
這里不光有燃料電池,還演示磁懸浮。當超低溫冷卻過的幣狀超導陶瓷在磁場中水平飛行的時候,心中一下子涌入對科技的贊美之情。當然這里也不會缺少時新玩藝,比如手寫輸入、屏幕可反轉180度的筆記本電腦,比如采用藍牙技術可操作無線打印的手機。
據(jù)說,東芝科學館每年參觀者達12萬人次,而其中一半為中小學生。在記者參觀的1小時內,就有三隊,每隊數(shù)十名中小學生入館。零散的參觀者也主要是媽媽帶著孩子。那兩個機器人、那只超導陶瓷也許只打動了其中一個小心靈,但誰知道日后會煥發(fā)出怎樣的生產力呢?
科學館里有一間是東芝的榮譽陳列室。這里有日本第一臺電冰箱,1930年造,據(jù)說現(xiàn)在接上電源還能用,重達157公斤,當時的售價相當于今天的5000萬日元;在陳列之內的還有日本的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吸塵器、第一臺計算機(當然陳列的不是整臺,而為其1/32)、第一臺微波爐,以及世界上第一臺電飯鍋——因為歐美人不常吃米飯,日本(也就是東芝)于1955年創(chuàng)造了世界的歷史。
記者在這里了解到,跟日立、京瓷等很多日企一樣,東芝也擁有發(fā)明傳統(tǒng)。其一為田中久重,他制作的萬年自鳴鐘,被認為是日本制造業(yè)的起點。另一位是藤岡市助,他在愛迪生指導下研制出日本的第一個白熾燈泡,成為日本電子工業(yè)的基礎。陳列室里還擺放著田中久重制作的“射箭的玩偶”——這也就是早期的機器人。看起來他是個有趣的發(fā)明家,“射箭的玩偶”前三箭箭箭中的,但第四箭卻射偏了,它歪歪腦袋,表示遺憾。
電視革命
5日。幕張,日本IT電子展。
在這日本一年一度最大規(guī)模、最高級別的業(yè)內展會上,東芝亮出了自己與佳能合作開發(fā)的重磅原創(chuàng)產品,液晶、等離子之外的第三種平板電視顯示器: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
與原來主流的CRT電視技術相比,SED有著更多的原理上的傳承性,但厚度卻接近于液晶。在東芝展臺的對比演示室里,SED在明暗度對比、亮度、色還原性、動畫識別性等多方面,表現(xiàn)比液晶、等離子更好,而且更省電。
借平板電視的熱浪,SED成為整個展會上的最大明星。雖然此種對比演示未必全面,但演示室外仍排起了長龍;而在演示室內,幾乎所有人都拿出紙筆紀錄SED的種種對比表現(xiàn),其中不乏花白頭發(fā)的長者。
據(jù)說SED最早由佳能開發(fā)電子槍,東芝后來進入,主開發(fā)熒光屏,雙方組成50%對50%的合資公司。在高投入因而也高風險的項目上,日本大企業(yè)之間共同出資,分擔風險,似已蔚為潮流。
展臺工作人員表示,SED即將推向市場,“目前看定價不會比液晶更便宜”。
當然,目前還無法預見市場反應,但只要SED這一產品類型被市場接受,東芝和佳能就可以一起獨享巨大收益,以獨特的產品避開競爭者的糾纏。回國后不久即有國內電視廠商向記者稱,正與東芝、佳能談合作,計劃引入SED技術。記者就此求證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長新莊憲表示,兩家公司在SED上投入高昂,推向市場初期,不可能轉讓技術。
在平板電視這“下一個較大宗家用消費熱點”上,與國內公司比,日本公司又占據(jù)了上游。此次展會上,夏普推出了65英寸的世界最大液晶電視成品。
有14家中國廠商出現(xiàn)在今年度的日本IT電子展上,主要產品為電池、麥克風等。
TOSHIBA INSIDE
6日。橫濱。記者參觀了東芝電力部門京浜事業(yè)所。這里是東芝重電部門的核心基地,也是該領域世界潮流的領導者。事業(yè)所所長服部靖弘介紹說:“水電、火電、核電,東芝均可向世界提供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產品。”。他們剛提供給東京的復合發(fā)電機組,驚人地實現(xiàn)了高達50%的熱效率。
工廠里最長的車間達500米,用于生產最大的設備,但車間里并不忙碌。據(jù)服部所長的介紹,北美市場在2000-2002年的水電熱后需求銳減,而日本國內的需求也在下降——“我們在等待來自中國的訂單”。在過去繁忙的時候,東芝曾將零部件委托給中國廠商生產,但現(xiàn)在是中國廠商委托東芝生產,當然主要是利潤率更高的核心部件。
7日上午。名古屋南邊的四日市。記者來到東芝半導體部門的四日市工場。四日市不大,卻很有名,豐田工廠、F1鈴鹿賽道都座落在這里。
東芝的電力部門已不多為業(yè)外人士所了解,其半導體部門則知者更少。但事實上,東芝的半導體部門是其扭虧為贏的關鍵所在:去年實現(xiàn)高達9000億日元的銷售額,利潤達1200億日元,成為公司最大的利潤貢獻者。在10月末公布的2004年中期結算中,該部門的銷售額及利潤又雙雙超過去年同期。
東芝主要生產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的芯片,其NAND閃存產品,銷售額僅略低于三星,居全球第二。日本國內手機,幾乎都內置有東芝芯片——所謂“TOSHIBA INSIDE”。
“可完成任何多媒體存儲芯片組合,我們是唯一一家。”工場長大島次郎對記者稱。四日市工場的主力產品一是NAND閃存,二是主要用于手機的多媒體芯片集成塊,是“日本數(shù)一數(shù)二的半導體工廠”。
四日市工場目前的CR車間(clean room)面積31萬平米,員工1800人。如果要論每平米產值,或人均產值,都將是驚人的數(shù)字。大島工場長帶領記者參觀了多道工序——都是透過門上的玻璃窗,而且,不許拍攝。
芯片業(yè)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高回報同時高風險的行業(yè)。東芝的芯片部門也經歷過大起大落,2000年后通用型的DRAM芯片價格直線下跌,直接導致了公司2001年的整體虧損。社長岡村正決定東芝從通用型DRAM芯片撤出,將資源重心轉向更具優(yōu)勢的NAND閃存。“好在我們不止一條腿”,大島工場長說,“轉換重心這一仗及時成功。”
自此,東芝更加注重未來新型半導體的研究,它們被稱作M-RAM及FE-RAM。大島將芯片業(yè)經營的關健總結為兩條:一、速度要快;二、要將芯片研發(fā)與未來產品相結合。
現(xiàn)在“NAND閃存,做多少便能賣出多少”。按四日市工場的預測,2003-2007年,NAND閃存的需求量年增長率為133%,其中數(shù)碼相機需求增長最快,手機需求次之——同時,其每兆價格將以年40%的速度下跌。
在現(xiàn)有工廠一側,一間新的芯片工廠從今年4月15日以來正不間斷地施工。現(xiàn)在工廠生產200mm閃存,線寬為130納米。而新工廠將生產300mm閃存,線寬為90納米,并將很快生產70納米的。生產規(guī)模為1萬枚/月,2007年達到37500枚/月,累計投資2700億日元。
因為半導體業(yè)務的資產利潤率遠遠高出東芝公司的資產利潤率,所以一直有投資界人士建議東芝的半導體業(yè)務從公司剝離出來獨立融資發(fā)展。大島不贊同這樣的建議,他認為,多元化集團也有其優(yōu)勢,東芝有手機業(yè)務,不會放棄手機芯片;而且,現(xiàn)在芯片業(yè)務好,也會可能有行業(yè)低落的時候。
據(jù)悉,對新工廠的投資也引入了外部資金。大島表示,如果需求增長速度及價格下跌速度與現(xiàn)在的預測相符的話,新工廠投資額雖大,但并不難收回。
12月31日新工廠的廠房就將竣工,明年10月開始生產。那時候,大島說:“東芝四日市工場,就將是全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半導體工廠了”。
東芝社長岡村正訪談
GE :東芝扭轉2001年出現(xiàn)的虧損局面,哪些變革是關鍵性的?
岡村正:我首先就2001年公司為什么出現(xiàn)了赤字做些說明。2000年之前,網絡泡沫經濟造成了表面的繁盛,但隨著網絡經濟神話的崩潰,2000年半導體銷售下降了40%,這成為導致公司虧損的直接原因。還有一個間接的原因:2001年開始東芝一下子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在過去10年間,企業(yè)沒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我們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對事業(yè)領域進行了選擇和集中。從大約10%的領域撤出,將20%的領域與其他公司合作,并將其從集團剝離。例如我們從通用DRAM領域撤出,集中資源轉向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半導體領域;
二、對膨脹的成本結構進行改革,削減固定費用。日本國內員工從14萬人削減到12萬人,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等等。其中,我們在中國的公司已經增加到了50多個;
三、降低采購成本。由原來的主要在日本國內采購,轉變?yōu)槿虿少彛少彸杀窘档头冗_到了每年10%。2001年以后,我們又在推廣新技術含量高的應用產品方面取得了成功。東芝重新走回贏利之路。
GE :近來全球消費市場出現(xiàn)的“數(shù)碼景氣”,整體而言,日本公司是其中獲益最多的。之前日本公司遇到了困難,現(xiàn)在被認為又回來了。您認為原因何在?
岡村正:數(shù)字化、網絡化是在1990年代后期興起的,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數(shù)據(jù)網絡化時代。這個時期英特爾、微軟稱雄世界,日本企業(yè)無法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然而進入2000年代,影像也加入了網絡化的行列。數(shù)碼相機、新型電視機、能傳輸圖像的手機、新型DVD成為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影像是日本電子企業(yè)的傳統(tǒng)強項,在影像網絡化的時代就顯示出了優(yōu)勢。另一方面,日本市場首先對這種影像的網絡化做出了良好的反應,日本的消費者非常接受這些新產品,也為日本電子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好的市場環(huán)境。
GE :日本企業(yè)非常重視技術,東芝把自己概括為“技術的東芝”,但很多日本企業(yè)都把自己概括為“技術的**”,形象并不突出。比如像三星這樣的公司,技術或許并不總是最先進的,但通過廣告營銷樹立了獨一無二的形象,越來越多贏得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認同。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岡村正:廣告當然是很重要的。我們對三星、LG在廣告宣傳以及促銷方面的舉措表示敬意。東芝在中國,也通過長期獨家贊助“東芝動物樂園”這樣的電視節(jié)目,積極開展著宣傳活動。除了廣告活動,也通過公關活動向消費者傳達各種產品以及生活將如何發(fā)生改變的信息。要實現(xiàn)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把技術變?yōu)橄M者接受、喜歡的產品。
另一方面,企業(yè)要履行社會責任,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感動和驚喜。東芝重視的是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我們注重長期持續(xù)的發(fā)展,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最終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