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積極政策緩解就業壓力
2003年是我國把就業再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調控目標的第一年。勞動保障部及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在8月份中央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后,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展明顯。2003年,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崗位859萬個,全面完成800萬的目標任務。全國共有1038萬下崗失業人員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 ,有440萬人實現了再就業,完成全年400萬的目標任務,其中,幫助“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120萬人,完成全年100萬目標任務。2003年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比上年底上升0.3個百分點,實現全年控制在4.5%以內的目標。
2004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再就業任務依然繁重。從總量上看,全國下崗失業人員仍有1400萬人左右,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仍達1000萬人的規模,城鎮就業供給總量合計2400萬人左右,就業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隨著并軌工作的推進,下崗轉失業人員增多,控制失業率的任務相當艱巨。今年全國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已經確定:新增就業90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人,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7%左右。主要措施:
一是明確目標責任,狠抓政策和工作的落實。繼續堅持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將就業再就業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更緊密銜接,形成良性互動,切實把擴大就業的目標有機地體現到深化改革、促進發展、調整結構各項工作中去,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集中力量解決政策落實中的操作難點,全面發揮政策促進就業效應;以強化再就業服務為手段,增強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推進就業服務的專業化、制度化和社會化;以加大資金投入為保障,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金的運轉管理;以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為重點,落實幫扶措施,推進就業援助制度化。
二是加強職業培訓,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相互促進。以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培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為出發點,努力做好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工作,加快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全面推進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和農民工培訓等各項培訓工作。2004年將實施培訓10萬新技師計劃,組織實施400萬人的再就業培訓和30萬人的創業培訓,實現職業技能鑒定規模增長20%。
三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失業率過快增長。在積極促進就業、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繼續采取減少和控制失業的措施。主要包括: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兼并和改制改組,把握關閉破產工作力度,合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規模性裁員;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向失業保險的并軌工作,把握好并軌的節奏和力度,防止因過于集中導致失業率急劇攀升;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盡可能將富余人員安排在輔業企業,避免大量推向社會;繼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在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和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使失業人員盡早實現再就業。
四是統籌城鄉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繼續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努力改善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的環境,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規劃》,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同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納入就業工作整體規劃,安排好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等工作,加強政策引導和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