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季度抽查了48類1599家企業的1844種產品,有1236家企業的1469種產品合格, 產品抽樣合格率為797%。其中抽查了20類食品、日用消費品(食品抽查了9類),占本季度抽查產品類別總數的416%,其平均抽樣合格率為812%。抽查了20類工業生產資料,占本季度抽查產品類別總數的416%,其平均抽樣合格率為734%。抽查了8類農業生產資料,占本季度抽查產品類別總數的166%,其平均抽樣合格率為856%。
本季度抽樣合格率在80%~100%之間的產品有19類,在60%~799%之間的產品有22類,在60%以下的產品有7類,分別占本季度抽查產品種數的395%、458%和145%。
本季度連續跟蹤抽查的產品有39類,占抽查產品類別總數的812%,其中,有21類產品的抽樣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8類產品抽樣合格率基本保持穩定;有10類產品抽樣合格率呈波動態勢。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食品質量憂喜參半。本季度對9類食品進行了抽查,其平均抽樣合格率為814%。其中含乳飲料、食用鹽等4類產品質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而腌臘制品、掛面、山葡萄酒等產品質量問題較多。抽查的掛面中,有8種產品增白劑(稀釋過氧化苯甲酰)含量超標,最嚴重的樣品稀釋過氧化苯甲酰含量高達029g/kg,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允許規定最大值(稀釋過氧化苯甲?!?06g/kg)的48倍。抽查的腌臘制品中,有2種產品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肉制品加工不得使用合成色素的規定,違禁使用了胭脂紅和誘惑紅等合成色素,以掩蓋其產品肥瘦肉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抽查的山葡萄酒,本次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524%,有17種產品少加或不加山葡萄汁,且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添加了不允許添加的香精、甜味劑、色素。其中有15種產品檢出甜蜜素,最高檢出值為165g/kg;有10種產品檢出糖精鈉,最高檢出值為020g/kg;有2種產品檢出人工合成色素莧菜紅;還有2種產品菌落總數超標,1種產品菌落總數高達1500cfu/ml,為標準規定值上限的30倍。
二是電熱水壺、雙端熒光燈、救生衣等直接涉及安全的產品抽樣合格率較低。本季度抽查了37類涉及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平均抽樣合格率為795%。抽查結果表明,由于一些企業不按國家標準要求設計產品的電氣結構,不嚴格控制生產工藝,產品出廠不檢驗,造成產品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如電熱水壺,有4種產品在結構設計上存在缺陷,帶電部件外露、帶電部件間隙過小,易發生短路、觸電事故;有4種產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纜)截面太小,在使用時極易過熱而造成短路起火。
此次抽查的24種救生衣產品,其中有15種存在安全性質量問題。有5種救生衣產品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的要求;有3種產品因設計不合理,生產控制不嚴格,導致浮態試驗不合格。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要求船用救生衣必須在5秒鐘內,使落水者在水中保持豎直或后傾狀態,頭部露出水面,身體處于安全漂浮位置。試驗中這些產品出現了使落水者面部朝下浸入水中的情況;有12種產品采用了低價、低質的布面料和帶料,致使“包布拉斷強度”、“縛帶拉斷強度”沒有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
三是部分化肥、農藥、聚乙烯農用地膜等產品質量基本穩定,少數農機產品質量問題嚴重。本季度對8類農業生產資料產品進行了抽查,平均抽樣合格率為856%。其中,抽樣合格率在80%以上的有聚乙烯農用地膜、磷酸銨、氯化銨、農藥等4類產品。聚乙烯農用地膜、磷酸銨、農藥、水田耕整機等6類產品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鍘草機、微型泵產品質量還存在不少問題。
本次抽查的鍘草機,有4種產品喂入口安全防護罩尺寸達不到要求,使用時操作者稍一疏忽,極易把手帶入喂入口;有3種產品的運轉部件無安全防護罩或防護罩強度不符合要求;有4種產品動刀、定刀緊固螺栓達不到88級高強度螺栓的要求。有的鍘草機甚至無喂入輥、無離合器、無安全防護罩,質量問題嚴重。
抽查的微型泵,有10種產品的流量、揚程達不到標準要求,占該類產品抽查總數的313%;有9種產品泵效率不符合規定要求,占該類產品抽查總數的25%,反映出微型泵產品技術水平及質量水平還較低。特別是本次抽查還有部分產品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在耐電壓試驗時被擊穿、部分產品使用說明書無安全警告內容、產品標牌不規范等。
針對本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的結果和反映出的問題,總局將責成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繼續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本著“扶優扶強,打假治劣,引導消費”的原則,認真做好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對于抽查中質量較好的產品及生產企業,要繼續通過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力度,扶優扶強;對本次抽查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等規定,督促企業針對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整改,限期復查;對質量較差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要堅決予以曝光。同時各地要加大對食品的日常監督管理,重點對食品中微生物超標,超范圍或超量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及主要營養成分名實不符等質量問題進行監督,監督與引導企業從原料進廠、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嚴格把關,嚴格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