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富豪榜不同,中國的富豪榜充分體現了混合經濟的這一概念。既有轉軌的一方面,也有企業家創造個人傳奇的另一方面。最初的時候,《福布斯》作為中國人,將一些集體所有制企業和私有企業列名于富豪榜,這令當事人困惑。曾有媒體采訪丁磊,要他就可能排上首富發表看法。丁磊說:“現在為網易股價上揚而找出許多理由,給我排什么中國第幾富第幾富,將來有一天網易股價掉下來,又找出一堆理由,說我從第幾富掉到第幾富。這不無聊嗎。”
由于前幾年的富豪榜引起很大的爭議,胡潤在今年改變了一些做法,雖然還是用過去的框架,評定標準為資產總額。但今年在計算時還考慮了市場可交易的價格,此外,對一些不愿意上榜的富豪不勉為其難。這樣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議。但是,在目前中國還沒有完備的個人資產統計制度和稅務稽查制度、企業和個人資產的透明度不高的背景下,統計一個人的財富仍然有不準確之處。另外這一評估標準如果不是大家公認的,那么其排名的科學性就值得商榷。
不管前幾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還是胡潤今年搞的富豪榜,上榜的富豪與美國的大不一樣。福布斯的美國富豪榜,上榜的富豪的財富大都來源于上市公司,即他們在股票市場擁有的股票價值,而這種擁有權是非常透明的。在中國,不少富豪沒有上市,即使上市,他們在資本市場擁有的財富也是不透明的。因此,中國內地一些富豪對排名榜有抵觸。據胡潤說,“有少數人不愿意上榜,不愿意公開他們的收入;還有一些富豪給我這個老外塞紅包送禮物,希望我高抬貴手。”但不管富豪愿不愿意,胡潤在中國搞了6年的中國富豪榜(與福布斯合作)必須延續,媒體需要一個富豪榜刺激大眾的感官,而大眾也需要了解富豪們到底有多富。因此媒體都盯著富豪榜的市場,福布斯并不想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因停止與胡潤的合作而中斷,今年他們另組了一個團隊搞中國內地富豪榜,并且將于本月底揭榜。另有消息說,個別媒體也在策劃制作富豪榜。這樣一來,中國內地將出現兩個以上的富豪榜。
無論是胡潤的富豪榜,還是福布斯的富豪榜,不過都是他們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擴大影響的市場運作手段之一,盡管這一運作被冠以激勵更多人去追求財富、學習和理解如何從事商業、如何賺錢。他們才不考慮中國需要多少個富豪榜。目前,無論是胡潤還是福布斯,都不愿對對方的富豪榜進行評論,不知是對將要出現的富豪榜大戰表現出無奈,還是準備以各自的品牌制勝。不過,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中國不需要那么多的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