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失敗的模式各不相同,但成功的模式都是一樣的,都是主導了行業競爭規則。成功的企業都是看透了行業走勢,判斷出競爭的關鍵環節,然后重建行業競爭規則,即改變資源配置方式,在關鍵環節上集中力量;因為看透競爭要害,所以做得堅決,也就捕捉到先機。
格蘭仕就曾如此:其進入微波爐時,行業的技術發展已經成熟,鮮有差異化的機會了,競爭的要害就是成本!而成本降低的關鍵之一是規模。我們知道生產規模以消費規模為前提,而2000元的單價是當時制約消費規模增長的主要障礙。格蘭仕首先看透了要害,才有勇氣把價格短期內直降到幾百元,刺激消費的大規模增長,帶動生產的規模化,帶來成本的降低,再有足夠的空間降價……如此進入良性循環,成就霸主地位。
現今空調業的市場環境與當初微波爐行業相去甚遠。經過幾年拼殺,空調毛利空間已經不足10%,在今年原材料上漲近10%的情況下,全行業面臨漲價壓力,本就沒有降價空間;同時消費者購買行為日趨理智,在可承受價格范圍內,更關注技術、品質、服務和品牌。遍觀第一集團的競爭者,格力以壓縮機品質、海爾以服務、科龍和海信以技術、美的以不斷創新的賣點,分別占據細分市場;奧克斯投出“白皮書”這個重磅炸彈,都沒能對他們有所動搖,已經昭示了空調業的競爭要害不是價格。再當價格殺手,格蘭仕何來機會?
格蘭仕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且格蘭仕向來低調,在微波爐領域也是先做后說,如今的做法略有反常。格蘭仕2001年進入空調,主攻出口,逢全行業出口業務連續四年增長率超過40%,規模迅速擴大,后在2003年增建空調生產基地。但從去年開始,在歐盟提高環保標準、反傾銷等貿易糾紛增加、匯率上調呼聲很高的三大壓力下,依賴出口的空調企業都轉而加大國內市場的投入,格蘭仕在這個時機喊出“再造世界第一”,應該不只是巧合。筆者愚見,不妨把這看作是格蘭仕的“巧妙炒作”,不必太過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