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林簡歷
1961年生于內蒙古,1978年被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1983年考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碩士。
1991年到香港和朋友創建偉仕電腦(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在香港上市,任董事局主席。
如果沒有朋友的介紹,我們可能見不到李佳林。
他的公司是全香港僅有的1200多上市公司中的一家,產值達30億。在他上環的辦公室,這個來自內蒙古的北方漢子,沒有和我們大談生意經, 或者他的公司治理,相反,他拿出剛剛出版的一本小書《領悟生命》給我們,人生,情感,生命的意義,我們問的每一個問題仿佛都能從他的 書里找到答案。
他最想成為一個思想家,19歲時的人生理想是當人類心靈的導師。因緣際會,他來到香港,而且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很知足,有妻子兒女,有足夠的金錢,生命只需要享受每天的快樂。
我可能不適合在內地經商,不會抽煙不會喝酒,又不喜應酬。抽煙喝酒在社交上可以化解拘謹,但我就是學不會,內心拒絕。
來香港工作當然有一些機遇。之前我在清華的一家公司干活。主要業務是計算機硬件銷售。本來是學無線電的,后來學管理,想著今后要么去經商要么就去當公務員,沒想過再去搞學問。
我是以內派干部的身份來香港的。第一個老板是我先前生意上認識的一位香港朋友,我們在一起聊天,說合伙做生意吧。我說我要當董事長,他說你不出一分錢,我憑什么讓你做大股東?我說我比你強,我保證在一年內就可以掙到你過去五年所掙的200萬。結果我一年就掙了500萬。現在我是公司的大股東,占40%的股份。
我差不多一年里有十個月在出差。兒子小學讀到四年級來香港,現在在香港國際學校讀高中。我喜歡我的兒子少做點,讀書太辛苦了。但還是需要考大學,香港本身的大學是不多的,現在也才八所左右。會考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很多學生去國外讀書,現在又多了一個去內地讀書的機會,目前在內地讀書再回香港是很有幫助的。
我很喜歡香港的文化,我從來不認為香港人不講義氣,義氣是很傻的東西。商業上講職業道德講信用就足夠了。我從來不和人喝酒,我是個很重信用的人。
商業上的伙伴和平時的朋友不一樣 ,我把交朋友的概念分得很開,朋友就是兩個肉體并肩而行,我的朋友是哪兒的具有偶然性,這個當然和教育背景有關系,如果背景相同、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就有機會做朋友。
像我們一樣從內地過來的人很多,我們這圈子的人已經很主流了。
內地和香港的商業文化,基本上和參與商業的成員的教育背景有關。我一直認為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帶著很濃的鄉土氣息,總是希望綁得緊一點。緊了就沒有自由了,香港的好處就在它給人很大的自由。我做事只講究社會公德和誠信,把很復雜的商業操作盡量搞得簡單。
在香港沒什么壓力,我非常喜歡香港,我也很喜歡香港的人。融入香港與否有兩個方面,一是你自身的文化和這個文化有沒有什么抗體,我沒有;第二是融入媒介。我覺得每個方面都很快樂。
我覺得只要熱愛生活就什么都熱愛了。我熱愛生命,健康,美的東西都熱愛,愛看韓劇,畫面和女主角都很美的,不是悲劇不會覺得有壓力,也像我兒子一樣,聽S·H·E,TWINS。我是準時下班的,熱衷鍛煉。上學的時候經常長跑。現在打高爾夫。
我不好賭,這樣沒有大風險也沒有大貢獻。
我沒有把掙錢多少當成人生的終級目標。新香港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方式不一樣,所以融入香港的程度也不一樣。我覺得融入是個過程,如果會廣東話就方便些。我們在香港有公司有家,心里就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即使退休了我們也會在香港,我喜歡吃粵菜,不喜歡自己有特權,也不希望別人的特權來干擾我。我們總把一些東西看得很重要,活得太累了,應該享受生命。
我認為任何短期的行為都是愚蠢的,感覺不到的管理方法才是好的。一定要認識到人性。其實每個心靈都沒那么頑固,都不是你的敵人,除了那些有家仇國恨的。所以不要讓偏見來影響你。
有段時間不想干了,就從香港去澳大利亞。當時想退休,但是住得不方便,就回來了。做生意本身也有快樂,但我需要生活的平臺,這個要自己打造。錢是個中性的東西。我們不是理想主義者,掙了錢還有很多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