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范圍發生的類似事件大同小異,中航油事件只是悲劇的重演。筆者更希望從中挖掘出一些值得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思考的非商業的根本問題
目前對于中航油事件的總結主要有六個方面。第一,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第二,風險管理問題;第三,代理問題,就是說陳久霖因為用的是投資者的錢,所以敢于冒險豪賭。如果錢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也許就不一樣了。第四,決策者金融知識缺乏,投資失誤;第五,國際炒家的陰謀暗算;第六,個人英雄主義以及中國人的賭性??v觀各種觀點,筆者都深表贊同,任何一方面的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筆者在開始調研的時候,觀點也是停留在上述六點。在一遍又一遍的自辯中,筆者有了一些新看法?;仡櫄v史,英國巴林銀行破產案,德國MGRM集團期貨投資案,美國橘郡破產案,和日本大河銀行債權投資案等等,或多或少可以用上述觀點加以解釋。也就是說,全世界范圍發生的類似事件大同小異,歷史總是驚人地不斷重復。因此,筆者認為中航油事件的發生只是悲劇的重演,沒有太多新意。筆者更希望從中航油事件中挖掘出一些值得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思考的非商業問題。
先講一件小事。筆者上周和英國老板回國出差,飛機要起飛的時候乘務員照例提醒每位乘客調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筆者環顧四周,發現前后左右都沒有人,就偷偷向后調了座椅靠背,為求寬松一點。不曾想被英國老板發現,他馬上要求筆者把座椅調直。筆者不解地問道,反正周圍又沒有人,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是規則,英國老板嚴肅的回答道。隨即,他無奈地笑著搖搖頭:“Chinese always break the rules (中國人總是不按章辦事)。”他的話讓筆者氣憤,但是自己的確理虧,因而無法辯解。類似的事情在您身上發生過嗎?您是一個凡事都遵守規則的人嗎?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為自己找到一條方便快捷的行事之徑而繞過規章制度呢?筆者在國外多年,深切地感受到了外國人的“呆板”和國人的“聰明”。外國人“呆板”,總是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有捷徑都不會走;國人“聰明”,總是想方設法找捷徑,管你什么規章制度。
回過頭來看中航油和陳久霖,其實根本不是公司治理結構有問題,也不是風險控制有問題。最根本是人的問題:人不按照制度來辦事。對于這個曾在2002年3月被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評為該年度新加坡“透明度最高的56家企業”之一,2004年進入標準普爾中國海內外上市企業第40位,2004年3月入選道瓊斯新加坡藍籌股,道瓊斯新加坡臺上30指數等等的著名企業,你能片面地說它公司治理結構差嗎?還有,公司有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制定的《風險管理手冊》,而且公司內部也有由7人組成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還有一套從交易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內部交叉檢查—總裁—董事會層層上報的風險控制結構,你又怎么能說公司的風險控制有問題?一切的規章制度最終的執行者都是人,如果最終執行的人就是違章操作,你又有什么辦法呢?
筆者認為這是整個國人思想意識的社會問題。也許大家都在回避,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中國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一個法制社會,但是中國人的法制觀念還是太淡薄,導致了人凌駕于法之上。這樣使得有很多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社會的腐敗問題、上市公司的違規操作以及銀行的壞賬等各種社會及經濟現象,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誰能說中國沒有法律?誰能說對上市公司沒有監管?誰又能說對貸款沒有嚴格的審批?都不能。但是問題還是大量地出現,其實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都在利用各種權力與關系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一部分人法律意識淡薄,心存僥幸,認為只要不被抓到就是沒有錯誤。就好像筆者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偷偷調了調座椅靠背。還有一部分人明知犯錯,但由于位高權重以及有后臺撐腰,視法律法規于不顧。陳久霖敢于視由中國證監會、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頒布的《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于不顧,在明令禁止的情況下進行投機交易;在東窗事發后還向北京總部求助。令人更加驚異的是,集團公司竟然同意救助。天理何在?法律何在?誰縱容了這些“潛規則”?
中國企業正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經驗,但是學習不能只照貓畫虎。不管多么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最終執行的是人。真正應該尊敬的是嚴格地遵章守法,按照游戲規則做事的人。企業內部應該如此,整個社會也應如此。聽起來好像在教育小學生,而我們所欠缺的正是這最簡單最根本的素質。
古語道: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培養人們的法制意識需要較長的時間,從短期來看有什么比較好的辦法呢?借用郎咸平教授的一句話:我從不相信所謂人的良心,因為我堅信只有嚴刑峻法才能保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