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道老外也像中國人一樣要搞關系?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高度不同罷了。他們甚至把關系擺到戰略的重要位置去對待
筆者當年曾經聽過幾堂MBA的課程,對其中的一堂課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教授,上來就問大家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到公司的高層?同學們都各抒己見,答案不外乎是堅定、執著、努力、自信等等。老教授微笑著說他有更好的主意,接著就在黑板上寫下:Marry the chairman or CEO, or marry the son/daughter of the chairman or CEO.(嫁給/娶董事長或總裁,或者嫁給/娶他們的兒/女。)在同學們的一片笑聲中,他很嚴肅地接著說:Nowadays,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know, but it does matter who you know. (現在的社會,你知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誰。)
國人對關系重要性不言自喻。我們所謂的關系已經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系的人總是洋洋得意,而沒有關系的人則是憤憤不平。無論如何,誰都不得不承認,有關系好辦事。
其實,國外亦然。筆者所在的研究中心不敢說是英國最好的,但也是最好之一。有一次開會的主題是討論如何建設一個世界級的優秀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的老板提出了六點學界認可的金規玉律:優秀博士生的選拔與培養;廣泛而多方面的合作關系;訪問學者的交流;清晰的研究戰略;合適的研究項目;以及學術文章的發表。
然后, 為了說明關系的重要性,主任舉了一個例子。他曾經認識的一位教授,在英國7年都沒能在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發表一篇文章。可是他去了美國以后,不到1年就在金融領域最好的期刊發表了三篇學術論文。同樣的研究,同樣的人,為什么有這么大的不同?原來他在美國那間學校的系主任是那個期刊的主編。當時,導師語重心長地說,即使在學術領域,也不能忽視關系的重要性。
以為只有中國才講關系、國外根本沒有這回事的朋友們應該重新思考“關系”這個問題。為了企業的發展,高層決策者應該從戰略角度思量其重要性。
筆者有幸給一家跨國企業的老總做過私人顧問,專門針對在中國的擴張。出于職業道德,筆者不能多談具體的戰略安排。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中國建立關系網絡是這個公司整體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來外國企業就具有強大的品牌優勢、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如果再建立起強大的關系網絡,那國內企業豈不是要面對更加殘酷的競爭壓力?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都忙著引進外資、引進技術。當然是無可厚非。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了看看外國人都在忙些什么:搞關系。
所以,對于國內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不能忽視關系網絡的建立與維護。據說當年微軟(中國)從摩托羅拉(中國)挖來陳永正,就是看好了他處理與政府關系方面的能力。此前的微軟在中國多年都沒有太大發展,錢沒少花,事沒辦成什么。痛定思痛,病因在于和政府官員及企業界的關系沒有處理好。
簡言之,大部分中國人以及公司都在搞關系,但其認識高度往往還不夠。本文所說的關系不是那種低級的、甚至賄賂的腐敗關系,而是一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站在公司的戰略角度,與社會、政府以及同行業伙伴甚至競爭者保持和諧穩定的關系,是與社會共同進步的重要因素。對關系的投入看不到馬上的回報,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投入的一切資本,想必會帶來預想不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