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時間軸上的某點
地點:上海一奉賢
上海,聞名遐邇的國際大者肺,在它行政區(qū)域的最南端有一個被叫作奉賢的地方。鮮為人知的奉賢很大、很原始、很獨特,在都市的繁華紛亂中堅守著那份少有的純樸。泥濘的小道上留著串串腳印,寬廣的農田中栽著排排莊稼,蔚藍的天空下住著戶戶農家。泛黃的海水擁著綿延的海岸線,海風貢獻出她所有的力量,讓樸實的村民感受著風力發(fā)電的便捷。
人物;某高校的學生一族
一群群年青且奔馳著的時尚的心被滾滾車輪帶到了這片寧靜的土地,從此,奉賢的某個地方長期棲息著這樣的一群都市人,日日與手機、電腦、MP3、網絡等高科技的種種相伴,在遠離喧囂的地方過著依舊喧囂的象牙塔里的生活。
環(huán)境:上海的“世外桃源”
在那塊地盤上,最高的建筑是僅有9層的圖文中心;至高點是中國聯(lián)通的通訊塔;晚上八點過后,除了校園附近那暗淡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盞路燈,校園外幾乎完全被黑暗所籠罩。而與此產生強烈對比的卻是校園內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使得原本應該安逸的校園變得不那么恬靜,卻有帶著一些朝氣一種生機一片陽光。
第一幕:0生活最
在某一時間(軍訓的特殊時期)、某一地點(校園),有這樣的一群人(高校新生)凌晨5時摸黑起床,來迎接每一個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東方魚肚白”,對我們這樣“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都市人而言,毫無概念。凌晨5時,是黑暗的代名詞、是美夢的所在、是意念中晨讀的時間。
在最純凈的土地上,莘莘學子懷揣對大學生活的企盼,全身心地投入到軍訓中,開始高校的。生活。樸實的綠軍裝替代了光鮮亮麗的服飾,汗水見證了他們的付出,經受大太陽底下的暴曬,黝黑的皮膚是軍訓的成果,與之相伴的是同行時整齊的步伐。卸下屬于城市的繁華與紛亂,回歸到最原始的自己,擋不住的是滿目的青春躍動和無處不在的都市氣息。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從此沒有差別,揮灑青春的汗水、迎接全新的生活,擁有同樣的青春無限。
在軍訓的閑暇時間,這群都市人唱起的永遠是教官們聞所未聞的動感新歌,言語間滿是時尚的詞句。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他們從來不會因為時間和地域的局限被鎖住前行的步伐,短信、電話、BBS、QQ、MSN、Intemet、MP3,高科技的種種充斥著他們的軍訓生活,一點無異于都市生活。都市人在不屬于都市的時間遠離都市時刻感受著都市的感覺。
第二幕:50校慶
校慶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活動當晚,熟悉的校園因為滿目歡樂的人群、滿街從各個學校趕來看望好友、參與校慶的朋友而變得有些不同。張燈結彩的校園充滿喜慶,空曠的主會場被照得如白晝般光亮,震耳欲聾的音響重復著校歌的旋律。主會場中坐著各學院的師生,站著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附近村民,對他們而言,專業(yè)舞臺、百余個節(jié)目、俊男靚女的粉墨登場是期待已久的,真可引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兩個小時過去了,頂不住秋夜風寒的師生紛紛撤離,留下熱情的村民和精彩晚會奔食堂而去。食堂里燈火輝煌,學生們三五成群地捧著食物聊著天捫者牌聽著MP3發(fā)著短信。伴著食堂的喧嘩,主會場里掌聲雷動,電真的是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臨近晚8時,鄉(xiāng)親們陸續(xù)離開了校園,周邊的小村屋漸漸沒了燈光。夜深了。
沸騰的校園,歡樂的人群,一道煙花的絢爛劃過夜空,數(shù)以千計的人從校園的各個角落聚集到一起。在夜幕下,席地而坐,相擁而觀在湖面上燃起的煙花。流動的湖水,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煙花,構建起了那屬于校園的獨特水景音樂煙花。這一夜的繽紛,絕不亞于每年在世紀公園舉行的“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jié)”中的璀璨。狂歡的人群激情地為美麗喝彩,那種歡呼是只有在遠離城市的喧器后才能爆發(fā)出來的本性的愉悅,是只有都市人才敢演奏的時尚音符。這特殊的興奮一刻,換來了彼此的心照不宣,繼而校園被更為熱烈的掌聲圍繞,伴著煙花消失在清澈的湖水中。
又是一個東方魚肚白的凌晨5點,校慶狂歡后的人群登上了回上海的校車。一串20多輛的校車,組成了一個壯觀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向人民廣場挺進。呼嘯的輛輛校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奔馳在新建的公路上。七轉八彎后,狹窄曲折的道路變得開闊起來,連連的車輛顛簸、隆隆的拖拉機聲,陣陣的異樣化肥氣味把早已疲憊的人們送入了甜甜夢鄉(xiāng)。一覺醒來,車已經開到了盧浦大橋,透過蒙蒙露水,我看到太陽越過江面出現(xiàn)在東方明珠塔旁。
車輪滾滾,車一如既往地停在人民大道上。從郊原到市中心,一個多小時,站在廣場的中央猛然間發(fā)現(xiàn)身上的衣服太過厚重,已不符合現(xiàn)時現(xiàn)地的氣候。空蕩蕩的廣場上只有晨練的老人和幾個環(huán)衛(wèi)工人,偶爾有鴿子從頭頂飛過,發(fā)出“咕咕”的叫聲,早已乘慣的車還沒開始運營,我迷茫地拎著行李不知所往。都市人在不屬于都市的時間身處都市卻難以找到都市的感覺。
第三幕:百態(tài)校園
慢慢習慣于在都市與交源間輾轉,連手機的信號也開始變得穩(wěn)定,不再因地而變。
陽光下,校園處處被時尚包圍,青春的身影被形形色色的服飾裝扮得更顯生機勃勃,感受著碧水藍天白云彩霞,享受著舒適安逸的學習生活,神清氣爽地迎接每一輪新生的太陽,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過著所有人心馳神往的象牙塔里的生活。
月光下,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人們終于瞳得了“美麗凍人”的真理,不再光彩奪目的人們走進自修教室、圖書館、寢室來充實自己的高校生活,把美麗的湖色留給那些浪漫的校園情侶。
行色匆匆的學子穿梭于一座座教學樓間,走各自的路,上各自的課,過各自的生活。
午,伴著校園廣播,食堂里的人群如流水一樣走了一波又是一波,直到將食堂里的食物洗劫一空。
暮,忙了一天的學子出沒于校園的每廣個角落,計劃著漫長的黑夜如何度過。小吃店門口的人多起來,4點吃晚餐的人們已經饑腸轆轆得考慮宵夜的食物。散了一天的伙伴又走到了一起,說笑著大步向前。
夜,與埋頭專攻的學子一樣,熱衷于校園社團文化的人群在忙碌,志同道合的伙伴歡聚一堂,計劃著美好的未來,為自己的夢想而打拼,全然不顧月夜的寧靜。
都市人在屬于都市的時間遠離都市仍然可以輕易地體會到都市的感覺。
尼聲:這是我的生活,一個都市人的生活;這是我的校園生活,屬于上師大的校園生活。往返于都市與郊原之間,不變的只有相伴一生的都市氣息,屬于上海的都市氣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盡力體驗屬于都市人的都市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