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參與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步伐比以往跨得更大。
繼2005年5月16日至18日財富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到6月7日IMC中央銀行論壇首次在北京召開,以及6月26日第六屆亞歐財長大會在天津召開,再到不久前結束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這些多邊、雙邊財經磋商機制中,財經高官充分發揮魅力,這些會議不僅是對全球經濟發展的研討和對話,更是全新的外交活動。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通過利用雙邊和多邊渠道以及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進一步開展我國與包括主要發達國家、主要發展中國家以及周邊國家的財經對話與合作,已成為我國和平發展整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輿論描述,極富特色的“財經外交”似乎表明了中國渴望在區域和全球財經合作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得到更多的諒解,同時也迫切希望更深度地參與全球合作。
作為全世界7個富國與13個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最重要的對話機制,“加強全球合作:實現全世界經濟的平衡有序發展”是第七屆G20部長會議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與發展、布雷頓森林機構60周年戰略回顧與改革議程、發展援助和創新融資機制、人口老齡化與移民、創新發展理念等議題都為實現世界經濟的“再平衡”提出發展思路。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南北差距拉大、金融風波時有發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世界經濟不平衡現象表示了憂慮。為加強全球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他提出:尊重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對話和協調;完善國際經濟貿易體制和規則;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會議發表的聯合公報說,G20歡迎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也看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低增長和不斷擴大的貧困。高位波動的石油價格、不斷擴大的全球失衡,以及膨脹的保護主義情緒等風險在蔓延,并將加劇不穩定并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的脆弱性。這些局面的改觀需要保持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并充分考慮各方所擔負的責任。
前任國際貨幣基金主席米榭康德蘇在10月20日來華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國際市場已充分感受到中國內地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內地將逐漸擔負起世界性的責任。米歇爾·康德蘇表示,國際社會應該給發展中國家更多的發言權,中國是可以相信的合作伙伴。如G8高峰會的談判桌也應邀請中國參加,使中國能與8國共同解決有關世界經濟平衡的重大議題。康德蘇說,我認為未來應該把參與權開放給中國。
積極參與國際財經交流與合作,充分開展財經外交,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通過交流與合作,可以為中國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